文|水木魚工作坊
對於我們的童年來說,「動畫片」一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回憶。提起「動畫片」,宮崎駿爺爺就是動漫界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他筆下的龍貓、千尋,還有波妞和宗介等等等等,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童年回憶。
去年,《千與千尋》在中國正式上映。不久,宮崎駿工作室「吉卜力」在中國舉辦動漫原聲的音樂會,許多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進入那一個個奇妙的世界。國內掀起一股「宮崎駿熱」。其經典代表作《千與千尋》更是廣受熱捧。
《千與千尋》,一個根本不陌生的名字。自2001年在日本首映後,便受到了一致的好評與稱讚,說是紅遍全球也不為過。囊括第21屆「最佳亞洲電影」、第25屆「最優秀作品」、「最佳動畫長片」等一系列獎項、提名。影片給我們講述千尋和她的爸爸媽媽無意間闖入了一個奇妙而神秘的世界。在發現了爸爸媽媽被魔法變成豬之後,千尋決定救出她的父母,並經歷了許多磨難的故事。
幼年時期,初看這部動漫,我當時似乎只注意到了千尋和白龍那令人動容的友誼,為千尋成功的回到人類世界而歡呼雀躍,但對於電影包含的更深刻的寓意以及作者想要真正傳達給我們的心聲,可以說並沒有領悟多少。現在,再次坐下來欣賞這部佳作,又有了更多感悟,那便是關於人內心的貪慾及成長。
一、 潛藏的貪慾
縱觀《千與千尋》,貪這個字眼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
何為貪?《說文解字》中講到,「貪者,欲物也。」
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後,就一直在向周圍環境索求,索求我們心心念念想要的東西,也許是美味的珍饈,也許是更多的金錢,也許是健康的生命,也許是深奧的知識。這些都是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渴求之物,可以說,這幾乎是我們的本能。
佛教有把貪痴嗔看作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
但是,正所謂,物極是必反。一旦我們渴求的身外之物超過了自身限度,就會使得我們會無止境地為之奔波操勞,甚至為達目的不計手段,「像鴨子看見食物一樣爭先恐後的哄搶」。這便是貪慾薰心。
l 不要吃太多!會被殺掉的!
千尋的爸爸與媽媽,急匆匆的翻過草坡,一路閉著眼睛,用鼻子使勁兒在空中嗅著,辨別那混在空氣裡絲絲的香氣,像尋找食物的獸類一般搜尋在小鎮深處的食肆。匆匆忙忙的找到後,象徵性的叫了兩聲老闆,見無人回答便坐下大口大口的咀嚼。
連小孩子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千尋在一邊著急的叫著:「老闆來了會罵的!」,爸爸卻說,「錢包和信用卡都帶了,到時候隨他要。」妥妥的「壕」的口氣。
宮崎駿爺爺似乎有意讓我們關注千尋爸爸的這個行為並且對之產生厭惡的心理。千尋在偶遇白龍,被告誡趕快回家之後,急急忙忙的去攤位找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是,杯盤狼藉,地上堆積如山的魚肉豬骨殘渣剩飯不堪入目。而爸爸媽媽也已經被魔法變成了豬——即使變成豬仍在櫃檯上扒東西吃。
不得不佩服宮崎駿爺爺的表現手法,這一幕在我小時候看的時候真是汗毛直豎,即使放到現在也會引起人們的警惕:千萬不要貪吃!會「變成豬殺掉」的!
其實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不是口頭之食慾惹人討厭,而是千尋的爸爸媽媽潛藏在消費背後評價標準的缺失。的確,我們生活在一種金錢衡量的社會體制之下,但這並不意味著金錢可以成為包庇道德感缺失的遮羞布。這是不可取的。
l 你要金子嗎?我有的是
不像電影對貪食的描述只有開頭那一小段以及中部的一些片段。對於金錢的貪婪卻在動畫中佔了很大的篇幅。上到湯屋的最高統治者湯婆婆,下到湯屋最底層的下人,都對金錢有著近乎痴迷的貪求。作者用神奇的畫筆,為我們繪製了一幅湯屋真真實實的「眾生相」。
無臉男是一個神秘的鬼怪,全身黑色,頭戴一個白色面具。他表面看起來很可怕,其實心地非常善良。無臉男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千尋與白龍走在通向湯屋的大橋的時候。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心地單純,人畜無害的鬼怪。在千尋禮貌的向無臉男行禮、邀請他進屋躲雨的時候,他開始偷偷的注意千尋。
見到湯屋「經理」不給千尋洗刷用的藥牌,無臉男幫千尋偷偷取了一塊。無臉男大概就是這個時候注意到人們是有需求和欲望的。千尋想要藥牌,無臉男就變出一大捧藥牌來給小千;在看到湯屋的眾人在瘋狂的撿拾河神掉落的金子之後,他又發現湯屋這個小社會的另一個「通行證」,那便是金錢。至此,無臉男已經開始在湯屋這個「大染缸」裡逐漸墮落了。
無臉男用金子引誘了青蛙人,然後把青蛙人吃掉了,變成青蛙人的體態在湯屋肆意揮灑著魔法變出來的金子,而不知情的湯屋的下人們,以為無臉男是一個出手闊綽的客人,對他百般討好,為之獻上美食與歌舞,盡「舔狗」之能事,僅僅只是為了讓無臉男拋出更多的金子。
l 萬千奢華於一身的湯婆婆
如果說,動漫借無臉男與湯屋幹活的雜役們描述了某些社會底層人員的貪婪與市儈,那麼對湯婆婆的描寫可謂是將統治階級狡詐貪財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和下人們不一樣的是,儘管湯婆婆已經身居高位,擁有整個宮殿似的湯屋,卻仍然對金銀財寶有著巨大的執念,不僅如此,她對權力的痴迷也不在對金錢的貪婪之下
湯婆婆可以說是湯屋的最高統治者,體態矮小,滿臉的皺紋,這猙獰的面貌可以說真是讓人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用盡一切手段為自己謀得利益,將貪吃的人用魔法變成豬,對千尋連哄帶騙想讓她永遠變成動物,又通過剝奪人們名字的方法來使他們永遠離不開小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她幹活。每天早上都要變成烏鴉般的黑鳥,神氣活現的在小鎮上空巡視,俯瞰她的王國。
權力僅僅是湯婆婆追逐的一部分,金錢更是湯婆婆所醉心的。
在影片中,我們第一次見到湯婆婆,是在一間如圖皇宮一般的房間內,門上和走廊裡的裝飾尤其華貴,而湯婆婆,手上戴滿了閃閃發光的寶石戒指,面前一隻小巧玲瓏的寶石匣子,旁邊幾袋金幣,伏在案上頭也不抬的籤著僱傭合同。這一切都告訴我們,這個湯婆婆是個大財迷。
湯婆婆不僅用金錢來裝點自己的吃穿用度,對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意欲對其剝削。湯婆婆即使對手指甲蓋般的金粒兒也絕不放過。在千尋為河神洗完澡後,汙物堆裡的金子盡數充了「公」,對千尋的第一次表揚也只是:「小千讓我賺了一大筆!」,就連湯屋的雜役們都開始口頭反抗她:「太小氣!」
湯婆婆與無臉男的交涉也盡顯其貪財本色。此時吃了四個人的無臉男體型巨大,吵著要見千尋,而湯婆婆一直在安撫無臉男:「您再稍等一會兒,千尋馬上就來了。」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對湯婆婆竟然對無臉男如此客氣感到驚訝,還以為是害怕無臉男或者是出於對客人的尊敬。
但是後來想想,像湯婆婆這樣魔力強大的女巫,是不會害怕無臉男的,而無臉男如此鬧事,再尊敬也要有個限度。只是想討好無臉男讓他吐出更多的金子,直到榨乾他為止。湯婆婆的貪財之心真是可見一斑!
在白龍被千尋救活後,為了讓千尋回到原來的世界,白龍去和湯婆婆交涉。此時,湯婆婆的孩子坊寶寶已經被她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調包了。白龍對湯婆婆說:「你還沒發現嗎?你的珍貴之物都已經被調包了。」此時的湯婆婆竟然先大驚失色的檢查金子是不是假的,在端詳了幾次之後發現沒有問題就鬆了一口氣。想了半天才回過味兒來是自己的孩子,察覺到寶寶被調包之後的湯婆婆並沒有立即陷入瘋狂,直到手邊寶石匣子裡的金子突然爛掉,才怒髮衝冠的發起瘋來。真是讓人可笑可嘆。
二、成長
成長,《千與千尋》的核心。
成長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經的一個過程。從年齡上看,無非是一個人的年歲從小增長到大,但是,從心理上,是一個人的心理從稚嫩走向成熟,從依賴周圍的大人到自己獨立自主,人總要自己學著長大,自己吃飯穿衣,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如果總是活在父母的一方蔭蔽之下,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成為參天大樹。
l 千尋的成長
蒙古諺語講:「紮腳的蒺藜,初生是軟的。」
就像千尋一樣,在接受湯屋的歷練之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女孩,甚至有些嬌氣和不懂禮貌。她會為一束花的凋零而尖叫,會在漆黑的隧道裡緊緊抱住媽媽的胳膊。在鍋爐房那裡請求工作的時候,幫小煤球抬了一下煤塊,被鍋爐爺爺教育道:「已經出手幫忙了就幫到底!」,告訴千尋做事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
在鍋爐爺爺把千尋交給小玲的時候,千尋連「謝謝」和「請多關照」都不會講,還是被小玲訓斥了一頓。
在千尋要第一次見湯婆婆的時候,連門也沒有敲,被老道的湯婆婆指著胸口罵「是個沒教養的小丫頭」、「一看就知道很笨,又撒嬌又愛哭」,這些都是千尋從小嬌生慣養,還沒有真正的成長起來的證據。
與此同時,千尋的成長也是顯而易見的。湯屋是個「大染缸」,無臉男在其中墮落,但千尋卻獲得了成長,她不再是那個唯唯諾諾哭哭啼啼的小女孩。
再第一次見到蘿蔔神、無臉男的時候,都懂得了行禮,學會了為人處世,在勞累的洗刷工作中鍛鍊了身體,懂得了報恩,為了救白龍不惜一個人長途跋涉去找可能是壞人的錢婆婆。這時的千尋已不再是千尋,而是「千」,那個雖被剝奪了名字卻獲得真正成長的大女孩。
l 坊寶寶的成長
可以和千尋相提並論的,是湯婆婆的孩子坊寶寶。
坊寶寶是個體型如山,穿著印有「坊」字肚兜的嬰兒。被湯婆婆寵的要死,嬰兒房裡到處都是軟軟和和的枕墊,從天花板往下垂著豪華的掛飾,地上也鋪滿了玩具。可謂是嬌生慣養。
要不是千尋無意間闖入了坊寶寶的嬰兒房,坊寶寶可能要當一輩子的巨嬰了。坊寶寶對千尋說:「你是來傳播疾病的嗎?外面全是病菌。」並蠻橫的要求千尋陪他玩,不然就哭,一副蠻橫不講理的熊孩子模樣。
這樣的巨嬰行為,在我們觀看的時候可能會不禁莞爾。但是巨嬰心理真的難以見到嗎?這類人,目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一旦某事某人不如自己的意,就會情緒失控,使用嬰兒般的方式來抗議,試圖通過哭鬧、喊叫、肢體衝突等方法來使他人甚至周圍環境屈服或退讓,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外表已經長大但心智完全不成熟的巨嬰,相比於千尋那樣的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或許更是應該成長的人。
所幸,坊寶寶最後獲得了成長。被錢婆婆變成了一隻老鼠,隨著千尋一起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幫助千尋拯救白龍,在路上拒絕千尋的幫助,表示要「自己走」,在錢婆婆家裡賣力的奔跑讓縫紉機運轉,為千尋編織有魔法的頭繩。坊寶寶最終成長成為了一個獨立而又思想的孩子。
三、寫在最後
無論我們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看《千與千尋》的時候,都會獲得很深的感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都會在《千與千尋》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個。
人生就像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告別。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有千尋似的勇氣,像白龍對千尋說的最後一句話一樣。
往前走,別回頭。
【內容創作官】水木魚工作坊
我們是兼具創作力與活力的工作坊,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致力於推送分享最優質、最思考、最柔情、最開腦洞的資訊營養。21世紀,讓我們陪您一起生活與成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點讚、轉發、收藏,到留言區評論提建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無釐頭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