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輕概念在羽毛球拍上掀起一陣風潮後,終於又回到了羽毛球鞋上——雖然其他運動鞋上超輕早已不是什麼新潮東西,但羽球鞋總是在超輕的路上走得扭扭捏捏。目前,定位高端的超輕羽毛球鞋選擇其實並不多,基本上一個品牌都只會推出一款,而如YOENX AERUS-MEN一樣突進290克(42碼)更是屈指可數。
於是乎,喜歡超輕鞋的朋友,選擇自然非常有限。歡天喜地買一雙YY AM蹬上球場,卻赫然發現另外3個人都穿著跟你一樣的鞋子,場面顯然相當尷尬。一向不喜歡和別人用上相同裝備的我,自然不會把目光局限在萎靡的羽球鞋中——只要是室內鞋,就有一定機會取代羽毛球鞋。排球鞋,自然就是個中首選。
起初,我只是想尋找一雙黑色為主的球鞋。經過一番不懈的努力,我發現了2015年2月推出的asics室內鞋/排球鞋 GEL-V swift CV。黑色搭配鐵灰色,一見傾心,細看鐘情,再找發現竟然還打折,毫不猶豫就在樂天下了訂單。經過糟糕的EMS各種折騰(日本EMS倒是負責靠譜,但是香港EMS簡直坑人,差點還把貨弄丟了),總算在一周後拿到了這雙酷酷的鞋子。
整雙鞋除了外露GEL和鞋舌上的暗紅色LOGO,通體黑灰色。鞋面上一些幾何圖案做了UV印刷工藝,這在更追求設計感的籃球鞋甚至足球鞋上都有不少應用,不過羽毛球鞋上還沒見過,排球鞋應該也是罕見。它有什麼用?說白了就是看起來更炫。
鞋面其實非常簡單,一大塊網布(非常普通的大眼網布,沒任何科技含量)兩側縫了一些超纖PU(很多鏤空,非常輕量柔軟,延展性也很好),正面熱熔合了一些膠條,增加網布耐用性。鞋頭和內側用了RHYNO SKIN,這是asics家的超耐磨材料。正在腳踝和兩側做了一些PU支撐設計。沒有其他更多的科技了,鞋面就是這麼簡單。
外觀,只能給滿分,顏色搭配完美,外觀設計簡潔耐看,細節圖案上做了現在非常流行的Low poly處理,簡直就是悶騷的代名詞。鞋型比較扁平,看上去很流線型,不過對高腳背高足弓的球友來說就不太適合了。
中底是asics自家的SpEVA,多重密度設計,穿起來一點都不硬,但也不軟,恰到好處。大底也是通體黑色,看紋路設計是衝著多方向移動去的,並沒有為羽毛球常見的側步做更多止滑設計。足弓處做了加強支撐設計,前掌有兩個透氣孔。
asics的鞋子怎麼了少了GEL呢?swift配的是外露型GEL,也就是GEL從後跟處延伸到鞋外側,連外側也提供了緩震性能。加上前掌鞋底伸出的止滑大底,這就是swift最主要的側向支撐來源了!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穿著感覺非常足夠了。
那麼它穿起來感覺如何呢?首先啟動和移動確實都非常快,鞋子超級輕(42碼280克)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和存在。由於內襯很薄,不能說無敵舒服,但鞋型剛好跟我的腳型搭配上了(純屬個體差異,YY的ERGOSHAPE鞋型還是更適合亞洲人),所以包裹和貼合度還是很棒的。鞋底軟硬適中,緩震超棒(畢竟有GEL)。對我來說保護性是足夠了,側向移動的支撐也沒問題。不過就這超輕的鞋子和支撐設計來說,我認為70公斤以下比較適合,體重超過75公斤就要慎重選擇了,swift還有高幫版,75公斤以上選擇高幫應該更安穩。而不顧一切瘋狂衝刺經常大急停大急轉也不太適合,畢竟保護性還是有點欠缺。
還有一些缺點,如RHYNO SKIN比較硬,缺乏延展性,所以容易留下較大的摺痕和變形——目前還沒發現會不會有什麼後遺影響,暫時只是不太美觀。還有此鞋怎麼看都非常透氣通風,但是意外地很容易打球後發臭…或許只是鞋子送來時沾染了什麼糟糕的細菌,而潮溼的大眼網布又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細菌繁殖落腳點。定期用樟腦丸或者除菌噴霧去除一下異味之源——細菌比較好(樟腦丸不能長時間放置在鞋子裡,用紙包好放1天然後取出通風即可)。
總的來說,這雙swift排球鞋替代羽毛球鞋並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超級輕量不比YY的AERUS差,體驗也相當不錯。加上高顏值卻又低調的設計,著實是asics的一個出色產品。此鞋配色為日本限定,只能通過日本海淘購買。下一期繼續更新一雙來自mizuno的球鞋,同樣外觀出眾還便宜更少有,敬請期待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