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國歌,每逢重大場合都會演奏。國歌的定義是這樣的,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是用來歌頌和鼓勵一個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國歌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比如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近代中國飽受外來侵略,日軍更是在中國犯人了滔天罪行。那麼,日本的國歌有何特別之處呢?日本國歌名叫《君之代》,原曲由宮內省式部察樂師奧好義譜寫,由當時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巖為國歌填詞,後又經雅樂師林廣守編曲。
日本這首國歌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左右,當時日本正在進行明治維新,逐漸走向現代化,國力蒸蒸日上。1869年,在日本橫濱工作的英國樂師約翰·威廉芬頓告訴日本人國歌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建議頗有學識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巖為國歌填詞,約翰·威廉芬頓則負責譜曲,這是最開始了《君之代》的歌曲。
1880年11月3日,這天是明治天皇的生日,日本首次演奏了國歌《君之代》,再後來日本對國歌進行了修改,日本宮廷雅樂指揮林廣守對曲子進行了編改,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日本國歌。日本國歌的日文是,「君が代は,千代に八千代に,さざれ石の,巌となりて,苔の生すまで。」如果大家聽過日本國歌,就會發現因如同中國哀樂一樣。
日本國歌翻譯成漢字只有28個字,「我皇御統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很多人看了日本國歌中文版後,直接指出這首國歌暴露了日本人的野心。大家注意,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的權力來到巔峰,這也是裕仁天皇被視為二戰日本最大戰爭犯的原因。
日本天皇一族號稱「萬世一系」,在長達2600多年時間裡竟然沒有改朝換代,確實不可思議。這裡需要注意,雖然天皇一系沒有換過,可日本真正掌權者卻不斷更替的。日本天皇與我國封建社會皇帝有很大區別,不像中國皇帝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日本天皇手中的權力非常分散,無權幹政,也正是這個原因真正掌權者沒有必要除掉天皇。《君之代》作為國歌,裡面短短幾句話也體現了這一點,天皇最好就是作為國家的象徵。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的權力進一步被限制。美國迫使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徵而已。
參考資料:《日本天皇的歷史》、《君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