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發於老年人的腹股溝疝,可選擇中醫艾灸來應對

2021-02-07 健康哨所


有一位寶媽因為孩子的問題經常給我留言,3月初,她再次留言:「老師,剛和我媽視頻,我媽說我爸大腿根鼓起來,她百度跟腹溝疝氣很像,我媽百度艾灸大敦穴,然後查的西醫得做手術,現在也不敢去醫院,看看能不能有個艾灸的穴位有幫助。」她選擇中醫調理的原因,一是,當時正是疫*情焦灼階段,很多人身體不是萬不得已是不願上醫院的。二是,她看到孩子的身體通過中醫方法調理變的越來越好,看到了效果,才路轉粉,想嘗試用中醫的方法調理父親的腹股溝疝。今天甘草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病。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000萬腹股溝疝病例,其中中國每年就至少有200萬例腹股溝疝患者。隨著社會老齡化,其發病率逐年增加,並且發病人群集中於老年人。


西醫認為,導致腹股溝疝發生的原因包括由於肥胖、年老體衰等情況導致腹壁肌力減退誘發,以及腹腔壓力增大,此外,腹外疝與膠原代謝紊亂導致的腹壁筋膜薄弱有關。西醫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現在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傳統的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腹腔鏡疝修補術。手術費用從幾千到上萬不等,價格差異除了手術方式外,還貴在補片是國產還是進口。


每一個病對於商家就是一次商機,對於病人來講很多時候是無奈選擇。能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寶媽嘗試中醫方法的很多時候確實是少數,這與大家對中醫的了解不夠有關,這也是甘草想寫一寫的原因。希望更多的小夥伴了解中醫,學習中醫,在生病的時候,考慮選擇中醫的方法。



如果手術是完美的,不是說不可以選擇。現實的情況是手術不是萬能的,有的患者會出現復發,解決復發的唯一手段是再次手術。有的患者手術後因感染還要取出補片;有的術後可能會出現急性尿瀦留、陰囊血腫、腹股溝不適、神經損傷、輸精管損傷、睪丸血循環障礙、疝囊積液等併發症。


看到這些甘草心裡很難過,如果腹股溝疝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帶來的不良反應則不得不讓我們思考還有其他替代方法嗎。


中醫則認為疝指內臟凸出或因寒襲而致引痛之類的病證。《靈樞·五色》:「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真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疒貴)陰之屬也。」又名陰狐疝,小腸氣痛,狐疝風。


老年人長期勞作、氣血損耗大,加上脾胃虛弱,肌肉筋脈鬆弛,氣血無法將五臟六腑固定在原有的位置,以致出現下陷。腹股溝疝用句民間俗語,好比家裡用的凳子年頭越長就越能發現不如以前結實,人的身體大多也是如此。


中醫認為治宜以「勞者溫之,虛者補之,陷者舉之」的原則,艾灸具有回陽固脫,復脈救急;疏風散寒,調和營衛;活血化瘀,溫通經脈;升提中氣,固胎止漏;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固攝衝任,迴轉胎位;培補脾腎,增益二本;強壯元陽,祛病延年。可以講艾灸對腹股溝疝的調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草給出的建議是艾灸百會,神闕、足三裡、三陰交、大敦、太衝各30分鐘,每次選擇2-3個穴位進行艾灸。



一周後這位寶媽發來信息:老師,我媽說我爸也說不出別的感覺,就是艾灸挺舒服的,繼續艾灸。這說明老人家適合艾灸,於是建議繼續並可以適當增加艾灸時間。


通過溝通了解到,老人每天有非常繁重的體力活。中醫講三分治七分養,甘草每次都是苦口婆心的講那七分養,貌似與病本身沒有多大關係,實則也是影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於是甘草告訴她務必讓老人多休息,出現腹股溝疝說明老人身體已經比較虛弱了,先調養為主,等好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位寶媽反饋艾灸期間沒有再出現腹股溝疝,直到6月初因外出探親勞累犯病。因為有了前面的信心,老人很快用上艾灸,並配合點穴按摩。


在這裡,甘草還要特別提醒小夥伴們,如果出現腹股溝鼓包後按不回去了,要警惕腸管嵌頓缺血壞死,應及時就醫。


甘草認為宣傳中醫,介紹中醫很多好的經驗方法,同時介紹禁忌注意事項,是為了讓大家能讓大家受益中醫。


小夥伴們轉發分享,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受益。


相關焦點

  • 腹股溝疝修補術
    多發生於腹部,以腹外疝多見。腹外疝是由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連同壁腹膜,經腹壁薄弱點或孔隙,向體表突出所形成。常見的有腹股溝疝、股疝、臍疝、切口疝等。腹內疝是由臟器或組織進入腹腔內的間隙囊內而形成,如網膜孔疝。疝環:是疝突向體表的門戶,又稱疝門,是腹壁薄弱區或缺損所在。是疝命名的依據。疝囊:是壁腹膜憩室樣突出部,由囊頸、囊體組成。
  • 腹股溝疝手術的私人訂製
    專家告訴我們,腹股溝疝,手術是唯一的治癒方法。可是,每個患者的情況不盡相同,那手術是不是同一種做法,又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們請來了幾位老病友,現身說法,來講講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如何選擇。一號患者——陳大爺,雙側腹股溝疝,病史2年,既往體健,高血壓控制良好,無腹部手術史。手術方案:腹腔鏡下雙側腹股溝疝修補術。
  • 你別小看腹股溝疝,嚴重起來要人命!
    外環口約指尖大小,咳嗽可及衝擊感,還納腫塊後按壓內環口,囑其咳嗽包塊不復現,鬆手後包塊再次脫出。患者診斷腹股溝疝明確,有手術指徵且患者手術意願強烈。積極術前準備,行腹腔鏡右側腹股溝疝修補術,手術順利,術後恢復良好,患者送來錦旗表示感謝。我院於2008年開展腹腔鏡疝修補術(TAPP),2010年開展完全腹膜外修補術(TEP),完成手術數千例,無復發病例。
  • 學了這麼多年,終於懂了:腹股溝解剖和腹股溝疝 ,原來如此簡單!
    >所以這種疝,叫做腹股溝斜疝有腹股溝斜疝,那就有腹股溝直疝直疝就是從直疝三角突出的疝直疝三角又是怎麼回事兒呢?因為基底部較寬嘛,所以呈半球形來,回顧一下腹股溝管全長4-5 cm內口在腹股溝管中點外上方2cm前壁:腹外斜肌腱膜下壁:腹股溝韌帶(腹外斜肌腱膜捲曲增厚形成
  • 腹股溝疼痛
    此區較為薄弱,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股溝的疼痛,常見的有腹股溝淋巴結炎、婦科疾病、精索靜脈曲張等。及時醫治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病因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股溝疼痛。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15:1,嬰幼兒及老年人發病率最高。1.腹股溝淋巴結炎主要是下肢淋巴系統感染引起局部的腹股溝區疼痛。
  • 10 腹股溝疝修補術
    與髂恥管一起,這些標誌定義了與腹股溝疝相關的三個空間
  • 腹股溝疝解剖圖譜
    腹外斜肌層的組織結構腹股溝韌帶-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緣捲曲增厚連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稱為腹股溝韌帶陷窩韌帶(腔隙韌帶)—腹股溝韌帶內側端的一部分纖維,繼續向後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窩韌帶 ,附著於恥骨梳.恥骨疏韌帶—陷窩韌帶繼續向外延續,附於恥骨疏上,稱為恥骨疏韌帶(Cooper’s韌帶)腹股溝管外環(淺環)-在恥骨結節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近乎三角的裂孔
  • 你要注意了——勿以「疝」小而不為
    但是,彩虹普外科李醫生告訴你,那是一顆「定時炸彈」,那實際上很可能是腹股溝疝,也就是老百姓經常所說的「疝氣」,這個病可不能輕視。 腹股溝斜疝佔腹股溝疝的95%。右側比左側常見(這和解剖結構有關係,太複雜,此處省去1000字),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5:1,老年患者居多,部分腹股溝斜疝男性病人可發生部分組織疝入陰囊中。
  • 腹股溝疼痛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上海仁濟醫院疼痛科王祥瑞2.第1腰神經的主幹分支參與髂腹下、髂腹股溝神經的組成。1)髂腹下神經有一側支在髂嵴正上方的腹外斜肌潛出,支配臀部上側方的皮膚。疝修補術中更為重要的是髂腹下神經的前支,它從腹股溝管外環的正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潛出,向下支配恥骨上區的皮膚。
  • 記住了腹股溝韌帶,但是忘了整個腹股溝區???
    腹股溝韌帶內側向後向下反折,充填腹股溝韌帶和恥骨梳之間的交角成為腔隙韌帶。所以在腹股溝內側半,是沒有腹肌附著的,使得該部位在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與腹股溝韌帶之間有一空隙,由於該空隙的存在,使得該部位腹壁強度薄弱,導致腹外疝好發於腹股溝區。
  • 絞窄性腹股溝斜疝手術
    (1)切口同擇期性腹股溝斜疝手術,但應略長。  (2)依次切開腹股溝區域各層組織,找到疝囊。分離疝囊。
  • 【讀點】女性腹股溝斜疝的圓韌帶與疝囊關係分型和處理
  • 健康|小疝氣,大麻煩,不以「疝」小而不為
    能不能跟大家形容一下腹外疝到底長什麼樣?臨床上較常見的是腹股溝疝,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平臥後可回復。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於入浴時發現。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在腹股溝區出現,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
  • 【杏林二十四招】第十招:腹腔鏡下小兒腹股溝斜疝治療術 修復小兒疝氣的「回打軟鞭十三式」
    南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沈榮華介紹,小兒腹股溝疝俗稱「疝氣」,多發於男孩,是由於先天性鞘狀突未閉合或閉鎖不全,在劇烈運動、哭鬧、咳嗽等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使腹腔內容物(小腸,盲腸、網膜等)突向腹股溝區,嚴重者墜入陰囊。
  • 腹部「鼓包」20年,濰坊市中醫院專家為九旬老人成功解決嵌頓疝
    成人疝一旦形成,就好比衣服上有了破洞會越來越大一樣,無法自行癒合,只會越來越嚴重,逐步影響生活乃至威脅健康。94歲老人小腹長了個「鼓包」拖了20年近日,94歲的李大爺兩天前突然肚子痛,噁心嘔吐,無法排便,並伴有明顯疼痛,但老人仍不願來醫院就診,在家人的督促下來到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
  • 強疝盤點(二)——開放下腹股溝區解剖
    也許,有的醫生做了成千上萬臺的腹股溝疝手術,但,始終沒有搞清楚腹股溝的解剖。今天,教授講的是:腹股溝管的兩端的開口。在腹股溝區域,最重要的解剖是什麼?腹股溝管,男性有精索通過,女性為子宮圓韌帶。腹股溝管是走行於下腹部的一個斜行的通道。它可用兩條平行線來標記:腹股溝韌帶內側中點上方1cm和1.25cm。
  • 切莫忽視這個地方的小包塊,來者不「疝」
    「醫生,我腹股溝這裡經常有個包塊脫出來,用手推一推又不見了,今天走路就出來了」,易先生用手指著下腹部說。7月6日,易先生來到懷化市中醫醫院普外科門診就診,杜甫求副主任醫師經詳細了解情況後,對易先生進行仔細體格檢查,發現右側腹股溝可見一約8.0×8.0cm大小的包塊,墜入陰囊,初步診斷為「右側腹股溝斜疝」。
  • 上廁所勁兒使大了 男子腹股溝鼓出雞蛋大個包
    普外一科禹宏主任經過檢查發現小龐右側腹股溝區有個雞蛋大的鼓包,診斷其患腹股溝疝並建議他儘快手術治療,可是小龐卻不想手術。經過禹宏主任再三詢問,小龐才說出自己的顧慮。原來,他是擔心住院期間工作進度受到影響,而且家人遠在外地,無法陪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