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寶媽因為孩子的問題經常給我留言,3月初,她再次留言:「老師,剛和我媽視頻,我媽說我爸大腿根鼓起來,她百度跟腹溝疝氣很像,我媽百度艾灸大敦穴,然後查的西醫得做手術,現在也不敢去醫院,看看能不能有個艾灸的穴位有幫助。」她選擇中醫調理的原因,一是,當時正是疫*情焦灼階段,很多人身體不是萬不得已是不願上醫院的。二是,她看到孩子的身體通過中醫方法調理變的越來越好,看到了效果,才路轉粉,想嘗試用中醫的方法調理父親的腹股溝疝。今天甘草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病。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000萬腹股溝疝病例,其中中國每年就至少有200萬例腹股溝疝患者。隨著社會老齡化,其發病率逐年增加,並且發病人群集中於老年人。
西醫認為,導致腹股溝疝發生的原因包括由於肥胖、年老體衰等情況導致腹壁肌力減退誘發,以及腹腔壓力增大,此外,腹外疝與膠原代謝紊亂導致的腹壁筋膜薄弱有關。西醫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現在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傳統的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腹腔鏡疝修補術。手術費用從幾千到上萬不等,價格差異除了手術方式外,還貴在補片是國產還是進口。
每一個病對於商家就是一次商機,對於病人來講很多時候是無奈選擇。能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寶媽嘗試中醫方法的很多時候確實是少數,這與大家對中醫的了解不夠有關,這也是甘草想寫一寫的原因。希望更多的小夥伴了解中醫,學習中醫,在生病的時候,考慮選擇中醫的方法。
如果手術是完美的,不是說不可以選擇。現實的情況是手術不是萬能的,有的患者會出現復發,解決復發的唯一手段是再次手術。有的患者手術後因感染還要取出補片;有的術後可能會出現急性尿瀦留、陰囊血腫、腹股溝不適、神經損傷、輸精管損傷、睪丸血循環障礙、疝囊積液等併發症。
看到這些甘草心裡很難過,如果腹股溝疝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帶來的不良反應則不得不讓我們思考還有其他替代方法嗎。
中醫則認為疝指內臟凸出或因寒襲而致引痛之類的病證。《靈樞·五色》:「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真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疒貴)陰之屬也。」又名陰狐疝,小腸氣痛,狐疝風。
老年人長期勞作、氣血損耗大,加上脾胃虛弱,肌肉筋脈鬆弛,氣血無法將五臟六腑固定在原有的位置,以致出現下陷。腹股溝疝用句民間俗語,好比家裡用的凳子年頭越長就越能發現不如以前結實,人的身體大多也是如此。
中醫認為治宜以「勞者溫之,虛者補之,陷者舉之」的原則,艾灸具有回陽固脫,復脈救急;疏風散寒,調和營衛;活血化瘀,溫通經脈;升提中氣,固胎止漏;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固攝衝任,迴轉胎位;培補脾腎,增益二本;強壯元陽,祛病延年。可以講艾灸對腹股溝疝的調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草給出的建議是艾灸百會,神闕、足三裡、三陰交、大敦、太衝各30分鐘,每次選擇2-3個穴位進行艾灸。
一周後這位寶媽發來信息:老師,我媽說我爸也說不出別的感覺,就是艾灸挺舒服的,繼續艾灸。這說明老人家適合艾灸,於是建議繼續並可以適當增加艾灸時間。
通過溝通了解到,老人每天有非常繁重的體力活。中醫講三分治七分養,甘草每次都是苦口婆心的講那七分養,貌似與病本身沒有多大關係,實則也是影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於是甘草告訴她務必讓老人多休息,出現腹股溝疝說明老人身體已經比較虛弱了,先調養為主,等好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位寶媽反饋艾灸期間沒有再出現腹股溝疝,直到6月初因外出探親勞累犯病。因為有了前面的信心,老人很快用上艾灸,並配合點穴按摩。
在這裡,甘草還要特別提醒小夥伴們,如果出現腹股溝鼓包後按不回去了,要警惕腸管嵌頓缺血壞死,應及時就醫。
甘草認為宣傳中醫,介紹中醫很多好的經驗方法,同時介紹禁忌注意事項,是為了讓大家能讓大家受益中醫。
小夥伴們轉發分享,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