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一桃壓百木,一核鎮千邪」,這可以說是對於桃木和桃核的最高評價了,並且現如今的文玩界,桃核更是在文玩佛珠手串走低的大環境下異軍突起,成為了如今無數玩家的心頭好!桃核的優勢不僅僅在於其強大的且得到公認的「闢邪」能力,最核心的一點則在於其入手方式的簡便!那麼玩家自採的小桃核製作手串的時候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密度
桃核這個文玩佛珠手串的品類其實在文玩沒有崛起之時就已經得到非常廣泛的盤玩了,原因很簡單,這種材質的佛珠手串獲取方式極為簡便,桃核的入手方式極為簡便,大多數的野生小毛桃在成熟季節因為其味澀且酸並沒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於是乎成熟的小毛桃幾乎都是成熟落地也無人問及,直至徹底成熟的毛桃的果肉去除顯露出小且圓潤的桃核時,才被人們發現這是一種製作佛珠手串的優秀材質!再加上桃木闢邪這由來已久且有官方認證的功效,桃核也順理成章地走進了玩家手中,那麼玩家自己製作桃核手串的時候第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密度!
密度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了桃核能不能盤出來,因為成熟度不高的桃核密度低下且盤玩不變色,所以白費功夫是最可怕的事情!那麼桃核密度如何判斷好壞呢?其實很簡單,一個方便簡單的沉水試驗就可以讓桃核原形畢露!取一盆清水將桃核倒入其中,
秒沉的桃核密度最佳其次再沉水的桃核次之,漂浮不沉的桃核基本就可以扔了,成熟度不高、不會盤玩變色的就是這類桃核了!經過沉水試驗後的桃核雖然品相還有待進一步的挑選但是密度的保證最起碼不會讓玩家浪費時間!
色差
色差這個詞對於文玩佛珠手串菩提子來說是一件極為「可怕」的詞彙,因為色差一旦出現就意味著會讓玩家在最直觀的感覺上十分不舒服,並且更是讓無數「處女座」玩家絕望到家的存在!色差這件事兒其實主要存在於樹子類文玩佛珠手串之中,而桃核也難逃這樣的命運!
色差是如何出現的呢?其實色差的出現原因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說得很清楚那就是「皮質有差異、密度不統一」,菩提子乃至桃核基本上都會擁有兩種皮質一種是愛上色的紅皮另一種是難易上色的黃皮,一串純粹的紅皮或者是黃皮色差出現的機率就小一些,但是如果一串珠子當中有紅皮有黃皮那結局可想而知!再說密度,其實密度差異是導致色差的核心所在,
菩提子核桃核的上色原理是一樣的,密度高其木質結構越是緊密汗液油脂也就越難進入,上色速度也就越慢,但是如果密度低其木質結構就相對鬆散汗液油脂也就更容易進入上色也就越快!想要達到皮質相同這點並不困難,但是想要密度相同那基本是不現實的,老話說得好「一棵樹上也找不出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
更別提一串十多顆乃至上百顆的桃核要保證密度一致,這基本是痴人說夢!所以玩家自製桃核手串的時候首先就要保證挑選那些秒沉水的桃核,因為這些桃核的密度優秀且幾乎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再去選擇相同的皮質,只有保證了這兩點才能讓桃核手串的後期盤玩事半功倍!
淨度
對於桃核手串乃至大紅的菩提子有一個指標一直都是樹子類文玩十分重視的那就是「淨度」!也就是我們說的「乾淨程度」、「深度清理」,為什麼桃核和菩提子如此追逐「深度清理」這件事兒呢?許多DIY玩家經過前期的沉水、選擇、挑皮質、統一密度的重重挑戰後內心其實是疲憊的,
對於盤玩的渴望、對於包漿的追求都在催促著他們快點上手、盤起來!而清理這一步卻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為桃核的紋路深邃且變化多端,這樣一來對於清理來說壓力就比較大了,如果不能費事費力的一顆顆細細刷洗的話那就只剩下泡藥水了!
泡藥水雖然是捷徑可是對於後期的盤玩以及身體的健康都存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所以耐住性子的仔細刷洗才是讓桃核後期盤玩「如虎添翼」的捷徑,這樣前期的充分準備要比後期再用鉤針細挑、刷子猛刷效果來的都要好!
並且果肉如果清理不乾淨的話會阻礙汗液油脂進入桃核的木質結構形成上色、包漿,長此以往的話桃核不僅會整體形成色差更可怕的是桃核單顆之上也會因為殘留果肉的覆蓋形成有的地方上色了有的地方沒上色的尷尬處境!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想要再挽回基本上就很難了!
結語
桃核密度優秀所以其盤玩周期比較長,這雖然是好事兒因為冗長的盤玩周期可以讓桃核最後的顏值美到炸裂!但是劣勢就在於如果前期準備工作沒做好,上手盤玩後也不會立馬就發現異樣,等出現問題的時候桃核已經盤玩很長時間了,這時候所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讓玩家倍感沮喪所以玩家自製桃核手串的時候一定要嚴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