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頭像深入不進去,鋪完大的明暗關係不知道怎麼深入,亮部結構不會塑造,明暗交界線的結構穿插關係不會體現,總是畫的僵硬死板。
臉部結構怎麼畫?看上去額頭那麼平,臉部那麼圓潤,結構關係怎麼找?為什麼別人的臉部結構可以畫的那麼豐富,自己卻看不到?
以上這些問題表面看是觀察不細緻,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不理解頭部臉部結構造成的。
常規美術教學中解決此類問題,一般會安排美術生進行頭骨石膏像寫生練習,或者頭部肌肉石膏像的寫生練習,以此增進學生對頭部結構的理解。
小編教過幾年美術課,認可此類教學方法。但同時小編認為,如果美術生有一定的塑造能力,可以通過「頭部切面結構圖」讓其直觀的看到並理解頭部結構,再運用到寫生中,將迅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就是小編所講的頭部切面結構圖:
整個頭部分為幾個大面,臉部大面再切小面,小面與小面之間的過渡穿插,整個頭部都通過強化的面加以體現,很直觀的觀察出臉部的結構變化。
1、切面圖——正面頭部結構圖。
2、切面圖——3/4側面頭部結構圖。
3、切面圖——側面頭部結構圖。
寫在最後,「頭部切面結構圖」目的是幫助美術生直觀的看到並理解頭部結構,最終還是要運用到寫生中。
切面還是依託於骨骼和肌肉,不能與其割裂。
文章為小編原創,喜歡請加關注,定期更新美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