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會總是事事如意,一帆風順,或多或少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挫折。面對困難,我們有兩種不同的選擇,一種是逃避退讓,另一種是迎難而上,選擇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當你選擇逃避時,困難依舊擺在那裡,阻礙著你前進的步伐;而當你勇敢面對時,你會開動腦筋,想盡各種辦法去戰勝困難,在與困難的鬥爭中,你在不斷的成長進步。
人生的困難也是文人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們用文學作品來表達內心的不屈與堅定意志,在逆境中高歌。李白被賜金放還,寫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面對前路的重重障礙,自信、樂觀,一往無前;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喊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面對逆境,詩人劉禹錫展現的錚錚風骨令人欽佩。劉禹錫被稱為「詩豪」,既是因為其詩雄壯豪邁,更是因為他灑脫豪邁的個性。 他一生被貶長達二十三年,卻從未妥協,從未退讓,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堅定自己的信念,樂觀向前,瀟灑一生。他用一首首詩作,抒發著內心不屈的意志,展現著豁達的心胸。在逆境中譜寫傳奇人生。
一次次的被貶,劉禹錫卻寫出了一首首非凡的詩作。這首《浪淘沙》是他在逆境中創作的千古名作,句句經典,耐人尋味!
《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共九首,這是其中的第八首,是劉禹錫被貶地方時所創作的。劉禹錫是「永貞革新」主要倡導者之一,革新失敗後,屢遭貶謫,在人生低谷時不悲哀,不妥協,以詩明志。
「讒言」指毀謗的話語,安史之亂後,唐朝日益衰落腐敗,劉禹錫敢言直諫,但卻因此得罪朝中權貴,讒言不斷。元和二年,被貶的劉禹錫調回皇都,本可以受到重用,卻因「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兩句詩遭受小人的讒言再次被貶。兇惡的並沒有令詩人畏懼,反而愈挫愈勇。
「遷客」是指古代被貶職調往地方的官員,劉禹錫曾被貶過遠州、朗州、連州、夔州等多地,對於劉禹錫而言,被貶似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被貶的人並不是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堅信有發光出頭之日。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沙中淘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過濾,十分辛苦,但是淘盡泥沙,最終會得到金子。而對於劉禹錫來說,毀謗的話語和一次次的被貶像是河中的泥沙,需要不斷的過濾,但當這些困難一一被擊敗後,終會有所收穫,有所成就。
任何事都不會一帆風順,當你處於逆境時,保持心態平和,積極面對,開動腦筋,堅信「吹盡狂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