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波授時臺系統

2020-12-21 光明網

時間是一個基本物理量。標準時間的傳遞是國家建設中一項基礎性技術工程。任何一個大國都不可能沒有自己獨立的時間標準和完善的授時服務系統。本世紀50年代以後,原來的天文時間標準逐漸為原子時間標準取代;隨著宇宙航行和遠程運載器具發射的興起,短波授時不能滿足需要,從60年代起,少數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前蘇聯)開始採用長波授時。為滿足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於1973年批覆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聯合報告,批准在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臺增建長波授時臺。

長波授時是一項高技術科研建設工程。在各參加單位共同努力下,1978年建成中間試驗臺,並試驗發播我國的長波時號(代號為BPL)。大功率長波授時系統於1982年建成,經過3年試播,1986年通過國家技術鑑定。長波授時臺系統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焦點

  • 「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租用一座短波電臺授時,主要依據的是各天文臺聯合測定與保持的天文時。  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院於1966年籌建國家授時中心的前身陝西天文臺,向全國提供授時服務。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長波定時監測接收機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長波定時監測接收機採購項目 >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電子和通信測量儀器/時間及頻率測量儀器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行政區域 陝西省 公告時間
  • 國家授時中心長短波授時臺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長短波授時臺」成功入選,成為中國科學院此次唯一入選的大科學裝置,也是陝西省三家入選單位之一。  國家授時中心長短波授時臺是新中國自主研製建設的第一代授時臺,承擔著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授時發播任務,臺址位於陝西蒲城,便於無線電授時覆蓋全國。
  • 深度揭秘:到底什麼是「授時」?
    歷史上對這種建立時間標準、傳遞時間信息的行為,稱為「敬記天時,以授民也」,縮寫一下,也就是「授時」。 國外呢,則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時間服務,也就是Time Service。 從曆書時到原子時,時間系統的演進 到了17~19世紀,隨著人類機械工藝的不斷精進,鐘錶製造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 探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從這裡發布
    短波授時臺建成後,滿足了毫秒量級用戶的需求。但是,隨著我國空間技術飛速發展和戰略武器試驗的需要,需要更高精度的授時手段。  長波授時臺應運而生,它的精度是微秒量級,比短波臺授時精度提高了1000倍。  「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難,協作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自主研製生產出了所有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100%。」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3.無線電授時隨著無線電進入實用階段,古老的授時方式逐漸被取代,人們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無線電授時。無線電授時方式分為長波、短波和低頻時碼等。長波授時:長波是頻率在30千赫茲-300千赫茲、波長在1千米~10千米的無線電波,其可通過地波(大地傳導)和天波(電離層反射)傳播。1910年,法國人首次在舉世聞名的艾菲爾鐵塔頂端選用長波無線電信號發射器實現報時。
  • 關於授時還有這些「秘密」
    而我國的標準時間不是來自北京,而是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發播的!目前,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是北鬥衛星授時系統,精度可達幾百萬年只誤差一秒! 為什麼從西安發出?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電話廣播網授時監測設備採購項目公開招標...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電話廣播網授時監測設備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電子和通信測量儀器/數據儀器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行政區域 陝西省 公告時間
  • 天道惟時:從物候認知到觀象授時
    物候曆本質上屬於太陽曆,反映了地球公轉運動的生物表徵,體現了先民對自然節律的認知和利用,由此建立起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此過程同樣引發了對天文天象的觀察,而天文曆法是時空關係建立和認知的基礎。  物候歷與天象觀察  中國古代關於物候現象的知識十分豐富。
  • 「北京時間」發播不在北京 北鬥系統保障精準授時
    走進國家授時中心,為您一一揭曉↓↓↓總臺央視記者 常青:我們每天所說的「北京時間」,其實並不來自於北京,這個時間的真正來源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驪山腳下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我國唯一全面專業從事時間頻率科學研究和授時服務的科研機構,原名陝西天文臺,1966年成立於陝西省蒲城縣,1980年部分遷至臨潼,2001年改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就是在這裡產生,再通過蒲城長短波授時發播系統、低頻時碼、電話、網絡以及通信衛星授時系統發出。
  • 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Coq博士訪問國家授時中心
    9月28日至30日,應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張首剛研究員和姜海峰研究員邀請,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Le Coq博士訪問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並作了題為Optical frequency combs and ultra-stable lasers, optical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量子頻標研究室姜海峰主持,國家授時中心
  • 西北這個省很牛:中國大地原點、北京時間授時發布點都設在該省
    最牛的是,中國大地原點、北京時間授時發布點都設在該省——這個省就是陝西省。中國大地原點說起中國大地原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用我們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達,中國大地原點就仿佛是中國大地的心臟,它是國際地理坐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是我國真正的地理中心——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意義。
  • 授時中心實現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創新性進展。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和博士生盧曉同提出並實現了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實現了超越Dick極限的測量精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光晶格鐘的測量精度。  研究人員在已經實現的頻率穩定度為1E-18量級的鍶光鍾研究基礎上(Jpn. J. Appl.
  • 顧逸東院士、趙光恆總師一行調研國家授時中心「時頻櫃」研製進展
    3月4日,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顧逸東院士、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研究員和副總師劉國寧研究員一行6人到國家授時中心調研空間站高精度時頻科學實驗系統(以下簡稱「時頻櫃」)研製進展。國家授時中心主任、「時頻櫃」主任設計師、總指揮張首剛研究員,副總指揮李孝輝研究員以及項目核心成員十餘人參加了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