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由美國帶頭,中、俄、英、法共同參與,這五個戰勝國共同創立了聯合國,其主要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衝突、遏制世界大戰,之後這五國就成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擁有很多至高無上的權力,比如,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常任理事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就是一票「否決權」,這可以說是在全世界具有絕對權威。
除此之外,還可以合法擁有核武器,這一點雖然沒有在聯合國憲章中明確,但已被全世界默認。正因為五常國家擁有這兩大讓人眼紅的權利,所以,加入五常是大多數國家的終生夢想。印度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是G20成員,金磚五國之一,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並且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已經擔任過7次共14年的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但印度並不滿足於此,認為他應該在全球具有更多的話語權,於是就一直在為入常而努力。
早在2004年印度就與日本、德國和巴西組成個「四國聯盟」,企圖抱團「入常」,結果是空喜一陣、白忙一場,最終票數沒有通過。因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得到安理會成員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贊同,同時還要有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同意,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有一個不贊成就不能夠入常。由於入常很難,所以後來,日本、巴西和義大利都放棄了入常夢想,但印度卻一直沒有灰心,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多次把入常話題當成了一個輿論聲勢來炫耀。
其實,印度每次申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時,都會發生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每次都有四個國家同意,一個國家反對,而且反對的這一票是大家輪流進行的,也就是說,投反對票有規律,這一次是英國,下一次是美國,再下一次是俄羅斯,而不是其中某一個常任理事國一直跳出來當冤大頭,似乎在五常內部形成了某種默契,所以,在漫漫入常路上,每次都讓印度鎩羽而歸。
其實最初,印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第一次入常還算比較順利,因為當時俄羅斯、美國、我們中國以及英國都表示同意印度入常。印度想,法國的勢力範圍在非洲,印度也不具備威脅法國的能力,兩國之間也沒有現實矛盾,所以印度想法國一定會同意,但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印度滿心歡喜之時,法國卻毫不留情地否決了印度的入常申請,讓印度感到莫名其妙,此後多少年都沒有想通這個問題。
之後,印度總結了經驗教訓,就認為是沒有給法國什麼好處,於是就向法國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在第二次印度提交入常申請時,法國果然不負厚望,投了贊成票,當時我們中國、俄羅斯還有英國仍然投了贊成票。但這次令印度壓根就沒有想到的是,印度作為美國的鐵桿跟班,美國理當會支持印度入常,沒想到美國直接否決,並拒絕向印度解釋原因。後來印度再次反思,認為是自己沒有給美國好處費所致,之後就開展了與美國的一系列軍事合作,拉攏美國涉足印太事務,在地區問題上也違心地與美國保持一致。這樣印度在第三次申請入常時,美國表示無條件支持,我們中國,還有俄羅斯和法國也同意,但是英國卻出人意料的投了反對票,一時間讓印度心灰意冷。
就在印度感到入常無望、準備放棄之時,英美法三國卻抱團向印度拋出橄欖枝,全力支持印度入常,印度喜出望外,作為回報,就再次大手筆向這三個國家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並虧本開展經濟合作,決定再一次向聯合國申請入常。這個時候,我們也投了贊同票,印度信心十足,正在舉國上下準備慶賀之時,俄羅斯卻意想不到地說印度沒有資格入常,讓印度十分詫異。因為長期以來,印度一直俄羅斯的重要財主,每年都要向俄羅斯送錢買武器裝備,當然,印度總結原因,認為是購買武器出手不大方,俄羅斯賺錢不多,所以印度就想,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好辦,多送點錢就是了。
印度在給足了英美法俄四國足夠的利益之後,再一次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入常申請,這次確實英美法俄四國都同意了,但我們中國不同意。此次印度並沒有什麼想不通的,雖然認為我們中國人民比較善良厚道,不象其他四國一樣厚顏無恥,但他也知道與我國有現實利益衝突,尤其是近兩年領土爭端問題傷了和氣。印度在被中美俄英法這五個常任理事國輪番否決後,終於醒悟過來,認為五常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所有國家入常,象日本、巴西、德國這些國家頭腦就比較清醒,早就看出來了其中的道道,然後就不抱這個幻想了。
只有印度這個國家傻乎乎的,可以說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被英法美俄四個國家哄得團團轉,最後這幾個國家空手套白狼,從印度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最後,印度總理莫迪十分生氣,發表聲明譴責這幾個國家的無賴行為,但沒有哪個國家理睬。印度雖然人口龐大,經濟發展較快,軍事實力也不弱,而且還擁有核武器,在南亞地區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印度的實力距離五常還有較大差距,不具備維護全球秩序的實力和能力,入常的硬性條件不夠。
另外,我們知道,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但印度卻是地區秩序的破壞者,他一心想要一統南亞次大陸,多次和巴基斯坦發生邊境摩擦,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後花園」,甚至叫囂自己是世界第三強國,這些做法暴露出印度野心勃勃。這樣的國家,不需要五常最後投票,就是第一輪投票,聯合國三分之二會員國,都會將他拒之門外。同時,聯合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常任理事國的名額不會變動,五常之間早已達成默契,不允許再有人擠進去。只能說印度入常的想法是好的,但實現理想可能遙不可及,最終只會是鏡中月水中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