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史上最偉大的海戰,《決戰中途島》只花了1億美元

2020-12-06 迷影人生

1942年6月10日,日本的廣播電臺播放了氣勢恢宏的海軍樂曲,向所有國內公眾宣稱「通過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大日本帝國已然成為了整個太平洋最強的國家」。

但是當數日之後,東京市民滿心歡喜、張燈結彩遊行慶祝歸來的海軍艦船時,透過海軍士兵們眼神中流露出的疲憊與不堪,卻覺察出了不一樣的凝重氣氛。

沒錯,這就是日本戰爭失敗的開始。

一個延續二十年的電影夢

提起羅蘭·艾默裡奇,可能許多人會一臉懵逼,這傢伙誰啊?但是如果說起他的電影作品,相信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是從小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

《獨立日》、《後天》、《2012》……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奇觀大片無不出自他的手中。

他對大製作災難片和科幻片的鐘情使他早早的就被國人譽為「好萊塢拆遷專業戶」、「全球地標毀滅者」。

然而,即便羅蘭·艾默裡奇在多年的電影生涯中已經製作過無數令人難忘的電影畫面,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個難解的願望,那就是隨心所欲、痛痛快快的拍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

相比如今打造超級英雄漫天亂飛的場面,還原那段人類歷史上無比慘烈,同時又英雄輩出的戰爭傳奇,更能吸引羅蘭·艾默裡奇的注意力。

因為在他看來,後世的人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這段失去無數生命和鮮血的往事。

可進入新千年以後,好萊塢已然不再熱衷於拍攝戰爭片,想要取得好萊塢電影公司對一部戰爭片的投資可謂是難上加難。

在盛行製作續集電影的時代,耗資巨大的戰爭電影製作既不能通過拍攝續集來形成可供開發的電影IP,同時又無法保證最終效益,這使得傳統戰爭電影在今天的電影市場上舉步維艱。

近幾年,關於戰爭紀實類的影片數量明顯呈現出大幅減少的趨勢,在《決戰中途島》之前,上一部號稱大製作的戰爭電影,還是2016年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血戰鋼鋸嶺》。

然而,即便是這部後來大獲成功、引發熱議的《血戰鋼鋸嶺》在拍攝啟動階段也硬是沒有從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拿到一分拍攝資金,最終還是靠著無數電影小廠齊心合力進行投資,才使得影片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投資經費。

在超級英雄類型電影動輒耗資數億美元製作的時代,用區區4000萬美元拍攝一部有著諸多戰爭大場面的電影可謂是難上加難,影片最終令人震撼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歸功與梅爾吉布森的精打細算。

羅蘭·艾默裡奇為拍攝《決戰中途島》而拉投資的過程與梅爾吉布森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接受採訪時,他回憶道「好萊塢的製片公司當時不願意拍這部電影,所以我滿世界找投資。」

一直到2017年,電影項目的資金才初步到位。

精打細算下的大場面製作

相比羅蘭·艾默裡奇前些年的驚世之作《2012》,《決戰中途島》的拍攝預算可謂是大幅縮水,僅僅只有一億美元,基本上相當於漫威拍攝一部《蟻人》所耗費的資金。

二十餘年前,那部由麥可貝執導,象徵戰爭電影黃金巔峰同時也是衰敗開始的《珍珠港》都耗費了1.4億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的話,《決戰中途島》僅僅只有《珍珠港》一半左右的預算。

所以,電影自然不可能像克里斯多福諾蘭拍攝《敦刻爾克》一樣動用大規模的群眾演員、大量採用實景拍攝,整部《決戰中途島》幾乎全部使用了綠幕和電腦模型。

當然,電腦特效技術的快速發展依舊在部分程度上彌補了電影在特效畫面上的不足,整體來看充斥全片的大規模戰爭場面依舊顯得十分逼真和震撼。

電影中,美日雙方大規模的海軍艦隊和動輒數百架的戰機轟鳴幾乎開了同類型電影之最。而相比1978年的那部《中途島戰役》,本片對於同一段歷史場景的還原無疑要更加真實和宏大。

事無巨細的歷史還原

許多軍迷在初次觀看完本片時就直言,這部電影幾乎是紀錄片級別的,它以還原歷史和戰爭場面作為最大目標。

以往我們在評價好萊塢電影時,多會來一句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在《決戰中途島》中,即便片中的幾位主人公都帶有英雄色彩,但是他們都被表現為整個戰爭全局的小人物,被戰爭陰霾裹挾著向前,不斷做出符合集體和國家的抉擇。

對歷史的尊重與還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特色,還原到什麼程度呢?

不僅影片的三位主人公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甚至於片中僅僅出場數分鐘在珍珠港事件中犧牲自我、拯救士兵的士官,在作戰中不幸被俘遭到殺害的士兵甚至於敵方的配角人物也全都有歷史依據。

正是在這樣的人物形象構建和情節架構前提下,使電影區別於以往其他的同類型作品具有更為深刻和沉重的歷史意義,也更能打動今天坐在電影院中的觀眾回顧那段無比慘烈而光輝的戰爭歲月。

以往的二戰類型電影雖然大多場面宏大,但又都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戰術錯誤和場面虛假的情況。可在《決戰中途島》中,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卻做到了很多電影人難以實現的探究歷史細節。

首先是電影中多次出現的俯衝轟炸機轟炸敵方艦船的場景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超越了1976年的那部《中途島戰役》。

在二戰初期,雷達和制導都還沒有運用到實際空戰中,轟炸機想要命中目標可謂是比登天還難,而由英國人在一戰時期發明的俯衝轟炸技術就成為了高效命中目標的唯一途徑。

這種先極速俯衝,以近乎垂直角度下降並瞄準目標,然後利用投彈輔助器投擲炸彈,隨後緊急拉升的作戰技術來源於動物世界中的遊隼獵食,充滿極高的難度係數和危險係數,但是成功率和精準率卻要遠高於一般的高空投彈。

為了在電影中真實準確的進行還原空戰場面,主創團隊不惜重新按照歷史標準建造了兩架等比例的模型戰機以及航母甲板,並找來了空戰史學家和美國海軍對相關細節進行把關,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自然也是相當的亮眼。

再有就是許多真實歷史人物和橋段的復刻,基本上達到了事無巨細的地步。

比如影片中不顧生命危險在中途島上冒死拍攝真實空戰場面的老頭。在真實歷史中,這老頭的名字叫約翰·福特,他憑藉在中途島拍攝的真實戰爭場面製作成了《中途島戰役》的紀錄片,並且因此獲得了當年度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而傳奇潛艇鸚鵡螺號在電影中的亮相同樣與真實歷史達到了驚人的一致性,包括數次瞄準日軍航母進行射擊都未命中,但是卻意外拖延了日軍艦隊的行進速度,使得遊弋在附近空域許久的轟炸機編隊得以發現日軍艦隊和航母。

而影片中的數名主人公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有名有姓的傳奇人物,包括林賽、貝斯特以及麥克拉斯基在後來都被美國海軍和空軍所銘記,作為服役艦船的名號或者是卓越獎項的名字。

客觀公正的價值立場

相比《拯救大兵瑞恩》、《兵臨城下》、《硫磺島來信》、《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這些在拍攝製作時帶有明顯價值觀立場和思想內核的商業戰爭電影,《決戰中途島》基本上完全是按照真實歷史進行演繹的,沒有夾雜任何主觀的情感和思想理念。

相比羅蘭·艾默裡奇多年以前所拍攝的《獨立日》,這樣的創作理念無疑是他的一次巨大突破。

在電影上映前的一次採訪中,羅蘭·艾默裡奇這樣說道,「在當今的社會之中,我們的確需要愛國,需要倡導愛國主義理念,但同時,我們亦不應該讓愛國主義演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使之成為阻礙我們未來發展的障礙。」

在《決戰中途島》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至高層指揮,下至普通日本士兵,他們不再是以往電影中那個面目猙獰的形象,反而更加貼近於現實。

他們同樣對戰爭和死亡充滿恐懼,同樣是抱著為國奉獻的鬥志參軍入伍來到前線的。與其說他們殘酷,倒不如說戰爭本身就是一件無比殘酷的事情。

拍攝戰爭影片的意義除了討論誰對誰錯,還在於向人們展現出戰爭的殘酷無情,從而使人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並且銘記那些為了取得戰爭勝利而犧牲的英雄烈士。

相關焦點

  • 影評《決戰中途島》
    看上去,這部電影既不是中國風格,也不是歐美風格,而是有點中西結合,這部電影就是《決戰中途島》。電影雖然以決戰中途島命名,但並不是只圍繞這次戰役進行,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都有詳盡的敘述,並且穿插了空襲東京的這一個在二戰史上作用並不大的事件。
  • 《決戰中途島》: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導演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對災難場景的巧妙調度,從航母簇到空戰再現,將《決戰中途島》作為戰爭片,儘可能還原對二戰決戰的因果關係,而讓人覺得感受到在激烈的戰爭中影片只停留在範疇的主旋律中。儘管日本無條件投降是在宣布的,但美國和日本已經決定了中途島的勝負,在中途島海戰之後,他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艦的日本和數千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完全失去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所以中途島確實是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 《決戰中途島》:尷尬一言難盡
    中途島戰役,美日雙方開火軍迷的期盼總算在近期獲得落實,等來了《決戰中途島》(以下簡稱《中途島》),且是名導羅蘭·艾默裡奇作品。我觀影之後料想不到:《中途島》在一些方面並不如43年前的舊版。導演羅蘭·艾默裡奇也說來心酸,哥倫比亞影業公司15年之前就和羅蘭達成意向,答應投1.5億美元拍《中途島》,但公司被索尼收購了,日本老闆當然不願拍本國被痛扁。美國大公司都不支持,羅蘭不得不自籌資金。
  • 《決戰中途島》新預告重磅再現二戰太平洋戰區轉折點
    由Centropolis城市娛樂公司等出品,曾執導《2012》、《愛國者》、《後天》、《獨立日》等大片的著名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作《決戰中途島》(暫譯)今發布最新預告,講述享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轉折點」盛名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在去年11月8日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中途島之戰以及相關主要角色展開的。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入選年度賠錢電影榜,《決戰中途島》偉大的戰爭片,失敗的商業片
    《決戰中途島》即便對普通觀眾而言,羅蘭艾默裡奇也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決戰中途島》中,艾默裡奇延續了他的一貫風格。用最震撼的特效、最瘋狂的大場面,為觀眾再現了二戰中美日兩軍在中途島進行海空軍大決戰。開場,影片就展示了日本空軍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
  • 戰爭殘酷還原!《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戰爭殘酷還原!《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影片由《2012》、《後天》、《獨立日》等大片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伍迪·哈裡森主演,將會有中國巨幕、杜比VISION、杜比全景聲、DTSX臨境音等多種版本與觀眾見面。
  • 《決戰中途島》被擱置15年,原來是因為日本公司不願投拍自己打的敗仗
    此次,他將目光從未來收回,轉向歷史,還原了二戰中最傳奇的一戰——中途島戰役。 二戰中最了不起的一場戰事,15年前就想拍 《一線》:據說您15年前就想拍這部電影。 羅蘭:對,當時我已經和哥倫比亞影業談好了,這部電影至少需要1.5億美元。
  • 《中途島之戰》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各位觀眾們大家好我是小白遊戲影視的小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影片是《中途島之戰》 在戰爭影片中,二戰永遠是戰爭電影最喜歡挖掘和拍攝的題材。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又一二戰題材的電影《決戰中途島》。這部影片是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中途島,這個只有不到5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它處於北美與亞洲的太平洋航線中途,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戰爭的慘烈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中途島海戰那麼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犯了什麼錯,讓其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完敗於美國呢?決戰中途島其次是沒有集中兵力,山本五十六本來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就計劃集中全部海軍航母消滅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中逃脫的航母,確保日本在太平洋的絕對制空權,從而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前。
  • 《決戰中途島》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睹航母群戰轟炸太平洋
    看點一:第一視角真實細節震撼呈現《決戰中途島》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美軍艦隊與日本海軍在中途島的決戰。影片講述在美軍遭遇當時世界最強海軍——日本海軍的威脅時,扭轉乾坤、以弱勝強的故事。同時,這也是關於兄弟間、戰友間情義的紀實故事,記錄了戰士們拼搏奮戰、不惜犧牲性命以守護家園的熱血傳奇。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對於博納影業8000萬美元主投《決戰中途島》,該如何評價?
    一點是《中途島》在好萊塢「六大」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另外一點是中國資本在好萊塢打得火熱,儘管當時已經出現了外匯管制。最終,博納影業成為了中國資本第一次主控主投好萊塢大片。據悉,8000萬美元的投資成本佔到了總投資成本的70%,剩下的份額用來尋找美國的合作夥伴。而從目前來看,電影的整體成本和當初預計的1.2億不相上下。
  • 如果日軍攻擊中途島的電報沒有被美軍破譯,海戰結果會不會改變
    所以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如果美國沒有破譯密碼,那麼海戰的結果可能就會倒過來,但是這種看法並不準確。因為如果沒有破譯密碼,美國海軍根本就不會去參加中途島海戰。美軍不可能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在次要戰場投入主力部隊和日本海軍決戰如果美國沒有破譯日本海軍的密碼,那麼確實可能被日軍的阿留申群島攻勢所吸引,從而派出航母北上。然而接下來美軍並不會像日本設想的那樣,趕回中途島和日本海軍主力決戰。
  • 如何評價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電影《決戰中途島》
    說下這部,《決戰中途島》,作為一部戰爭電影,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而且有一處難得一見的場面。了解一下史上最危險最華麗的戰術:俯衝轟炸先來說電影本身,小弟稱之為「戰爭科普電影」,這是有別於傳統戰爭片的一種存在。在我們印象裡戰爭電影是什麼樣子?
  • 《決戰中途島》,名導執導還原歷史事件,影片堪稱軍事教科書
    看到去年11月上映的二戰題材大片《決戰中途島》,豆瓣評分7.7分,因此便迫不及待地觀看了它。場面大氣磅礴,轟炸效果震憾作為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而且又涉及到美國本土的重大事件,自然是大手筆、大製作、大場面。
  • 投資一億沒賺回成本,羅蘭的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究竟敗在哪?
    豆瓣評分7.7,還不如7.9分的「愛情戰爭片」《珍珠港》評分高,比《血戰鋼鋸嶺》低了整整一分,同為戰爭題材的商業大片,《決戰中途島》不僅口碑一般,票房表現也難以啟齒。製作費用1億美元的《決戰中途島》,全球票房勉強上億,穩穩的賠了。
  • 決定中途島海戰勝負,為什麼取決於一封電報?只差5海裡5度5分鐘
    中途島海戰嚴格意義上講,中途島海戰提前一天就開始了。1942年6月4日,太平洋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天在緊張不安的氣氛中悄然而至。美、日雙方兩支航母艦隊在地圖上畫出一個「V」字形,交叉點的頂端就是中途島,雙方各距中途島320公裡。那麼,為什麼是美軍率先發現日軍行蹤,並先敵展開進攻呢?首先,尼米茲為了準備中途島一戰,可謂是挖空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