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拇指醫藥
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
3年前,有幾個人發現了中國不如外國的一個秘密,從此開始了「為夢想窒息」之旅。
這個秘密就是中國人均的咖啡因攝入量只有美國的一半,而且95%的咖啡因來自於茶葉。GDP都快趕上美國了,咖啡因也得迅速跟上才對。於是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創辦了一家名叫「瑞幸咖啡」的企業。
如今,這家企業成立剛好3年,卻已經歷了從生到死的全過程。
美國年人均牛奶消費64公斤,是中國的3倍,按瑞幸的邏輯,養奶牛可能會更賺錢。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比較都有意義。
偏偏很多人愛爭個高下短長。兩個人走在一起,相貌、年齡、財富可能一時無法比較,最直觀能比的,是身高。
如何讓自己長得更高,這恐怕是黃曉明、郭德綱這樣的名人都想知道的。在中國,長高成了一門生意。不僅各種民間驗方層出不窮,各種保健品也經常宣稱吃了能長高。
資本市場上則有一家神奇的公司,十餘年來專為長高而生。
兩市主板醫藥行業第一高價股,不是基金重倉的白馬股恆瑞醫藥,也不是連續十幾個漲停的「胰島素茅臺」甘李藥業,而是平時不顯山露水的長春高新,其核心產品是兒童生長激素。
(長春高新近兩年股價表現)
不知用過激素的孩子有沒有真的長高,反正長春高新的股價是漲的非常高。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它到底還能漲多高?
1
前兩天,有一則小消息波瀾不驚:諾和諾德與華潤醫藥攜手,在國內推出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
面對巨大的蛋糕,外資巨頭也坐不住了,生長激素的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長春高新2年前有過一次「高光時刻」。由於長生生物被查,有媒體挖出2014年時正是長春高新,將子公司長生生物低價轉讓給高俊芳,助其實現了私有化。這才有了後來震驚中國的「長生疫苗」事件。
長春高新最早的業務是長春高新區基建,此後轉型,成為園區開發、管理以及產業投資的企業。公司業務雖然多,但核心業務的是持股比例高達99.5%的金賽藥業。
(長春高新目前的業務版圖)
2019年年報顯示,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73.74億元,淨利潤為17.75億元。但子公司金賽藥業一家就貢獻收入48.22億元,而且淨利潤高達19.76億。
如果拿掉金賽藥業,長春高新將會是一個連年虧損的問題公司,或許早就退市了。
金賽藥業並不神秘,它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生長激素。
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洋快餐」多年來受到民間莫名的抵制,原因之一是傳說雞肉裡含大量激素,孩子吃了會早發育。但在真實世界裡,卻有一群專業人士試圖說服家長:您的孩子該打激素了。
如果不是研究長春高新,或許很少有人會知道「矮小症」這個名詞。
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2011年之前「矮小症」並不受關注。但在2014年3月一次學術會議之後,「我國有700萬矮小症患兒」成為輿論在討論矮小症時經常引用的一個數據。
得了矮小症怎麼辦?媒體的報導中,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醫學界普遍估計矮小症的發病率為3%,隨著二胎政策的拉動,矮小症的絕對數量將保持增加。不希望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成了生長激素的目標用戶。
而國內生長激素的生產企業,卻並不多。
生長激素共有三種劑型,分別為粉針、水針和長效劑型。粉針各方面都差一些,水針和長效劑型生物活性高,效果也好。
國內企業中,深圳科興、上海聯合賽爾、安徽的安科生物都能生產粉針劑,但水針和長效劑型則幾乎長期由金賽藥業壟斷。
價格和市場容量放在一起,做個乘法,大致就能算出長春高新未來的收益曲線會有多高。自然,公司股價也就一路水漲船高。
2
長春高新股價一路飆升,但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的業績,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生長激素濫用的基礎上的,利用的正是家長希望孩子長高的急迫心理。
矮小症有著嚴格的診斷標準。按統計學大約5%的孩子較同齡人個子明顯偏矮,這其中有的是家族遺傳因素,也有病理因素,因為生長激素缺乏症(GHD)而導致的矮小症的發病率其實並不高。
301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前主委母義明就介紹過,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發病率大約為十萬分之20-25之間。
按平均每年1500萬新出生人口匡算,15歲以下真正需要注射生長激素的孩子也就不過3-5萬人。
臨床實踐中,更多的生長激素被用於性早熟導致的矮小。一方面用性抑制劑控制早熟,一方面用生長激素在控制骨齡的前提下加快孩子生長。
只是,真正的性早熟比例也不高,大約為0.6%,而且治療方法也很多,生長激素只是方案之一。
一直以來,金賽藥業試圖告訴家長另外一個故事版本。「700萬矮小症」、「3%發病率」這樣的說法,製造了家長的焦慮。
《半月談》雜誌曾暗訪發現,有的醫院裡,醫藥代表穿著白大褂向家長推銷生長激素。孩子剛剛4歲,醫藥代表就勸說家長給孩子打激素,並且要注射2-5年時間。
在另一家媒體的調查中,有「患兒」在公立醫院診斷「確診」後,被推薦到民營的重慶金童佳健高兒童醫院購買生長激素,回家自己注射。
2019年長春高新年報顯示,公司旗下的重慶金童佳、杭州健兒醫療門診部、武漢健高門診部,合計銷售了生長素超過1億元。2018年則更是接近2億。
另外,同很多生物製藥企業一樣,金賽藥業毛利率超過91%,但40%的收入花在了銷售費用上。相信「說服」醫生開出生長激素,和醫藥代表自己穿白大褂推銷一樣,也要花費大量的成本。
生長激素這門「販賣焦慮」的生意實在太好做,大家都躍躍欲試。粉劑領域競爭較為充分,水針目前國內僅有諾和諾德和安科生物有產品獲批。長效生長素目前全都是長春高新的天下,儘管因為價格高,市場佔比不大。
除中國以外,全球生長激素年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常年保持平穩。諾和諾德佔大約三分之二的市場。
不過這並沒關係。按照中國目前的銷售趨勢推算,最早在2027年,中國的生長激素銷售就能超過世界上所有國家之和。
美國business inside雜誌2016年曾做過一個調查,全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蘭,為182.5釐米。如果各位有機會到過荷蘭的廁所,一定會對其小便池的高度印象深刻。
在這份統計中,中國男性平均身高是171.8釐米,比我國國新辦2015年發布的167.1釐米還要高些,也比日本平均170.8釐米要高。不過常年來,我國一直認為日本人要比中國人更高,百度百科也是這麼理解的。
但這樣的局面很快就會改變了。我們被生長激素餵大的下一代,將在15年後趕英超美,創造世界身高的奇蹟。
奇蹟如果能實現,要歸功於長春高新、感謝金賽藥業多年堅持不懈的「推廣」,以及廣大中國家長的身高焦慮。
只要焦慮仍在,長春高新就還能漲!
(生長激素這個品類怎麼從外資藥企手中到了金賽一家獨大的愛恨情仇,下一回拇指君再詳細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