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0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今年9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發布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0億,較2020年3月增長3625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0%,較2020年3月提升2.5%。
其中,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佔網民總數的85.7%;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49億,佔網民總數的79.7%;網絡教育用戶達3.81億人,佔網民總數的40.5% ;網絡醫療用戶達2.76億人,佔網民總數的29.4%;遠程辦公用戶達1.99億人,佔網民總數的21.2%……
這些數字表明,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正在進入越來越多中國人的生活,但這一切的基礎是覆蓋越來越廣的通信網絡和普及度越來越高的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設備,它們成為人們接入數字世界的「道路橋梁」和「交通工具」。
「十三五」規劃首次明確了網際網路普及率的指標——到2020年我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0%、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85%。在此基礎上,「數字中國」的美好圖景才得以徐徐展開。
2020年10月15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5G 新基建展區。
「十三五」這5年,從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到5G率先啟航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通信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關係改變著每個中國人的工作生活,也正在成為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和核心引擎。
「過去,通信產業的地位是『助力經濟發展』,但現在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這是非常大的變化。」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說。
在張同須看來,不僅現代人沒有網絡和智慧型手機基本無法生活,在生產工作過程中也不能沒有通信網絡,無論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金融、醫療、交通、政務、製造業……都需要通信的支撐。
2019年6月6日,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5G正式啟航。5G背後不僅是一場企業間的角逐,更是一場國家間的較量。中國5G的建設與發展舉世矚目,全球關注。
今年10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對外表示:「中國不僅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網絡速率已位居全球中上水平。移動通信技術後發趕超,實現了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歷史性跨越。而現在,5G商用正加快推進,已建成開通5G的基站超過60萬座,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1.5億。」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寬帶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城市寬帶接入能力大於100Mbps,超過300個城市已經部署千兆光纖,固定寬帶接入用戶4.65億,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大於91.5%;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也超過96%,3項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中國品牌領銜全球市場
通信網絡之外,將越來越多人接入網絡世界的最重要終端——智慧型手機,也在「十三五」期間獲得了驚人的增長。
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則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底,我國固定寬帶百兆接入用戶達4.04億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19億人。與此同時,據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提速降費「成績單」,自2015年以來,用戶手機流量單價下降了90%以上。
「小米的10年,也是移動網際網路的10年。能和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是我們最大的榮幸。」在今年小米公司創業10年的慶典上,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如是說。
雷軍回憶,當年創業做小米的時候初衷很簡單,就是「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在雷軍看來,如果能通過高性價比的智慧型手機,把更多的人拉入網際網路的世界,那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事業。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就沒有如今波浪壯闊的中國網際網路,在全球前十大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中,中國公司佔據了四席。
在過去的5年,中國手機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徹底擊敗了世界巨頭,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紛紛加碼全球市場。可以說,中國企業正在為世界人民造手機:全球每10部智慧型手機就有4部是中國品牌;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佔據了三席;全球十大手機品牌中,有7家來自中國。
以華為為例,它服務著全球超過40%的人口,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華為在5G上的諸多技術優勢,已經引起了美國的警惕。
除了智慧型手機,萬物互聯的5G時代,終端的形態註定會是更加多種多樣的,如今,中國公司們也在IoT領域加緊布局。過去兩三年,小米、OPPO等都已經高調喊出了我們不是手機公司的口號。
「4G帶來了蓬勃的移動網際網路浪潮,而5G時代將會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萬物互融的5G時代,整個行業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OPPO創始人陳明永如是表示。未來手機的形態也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化,或許你會很難定義它是手機,還是一個新物種的AIoT設備。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如果沒有這幾年跨越式的網絡發展,老百姓的生活不可能那麼豐富,上千萬家的企事業單位、家庭的線上辦公,涉及上億學生『停課不停學』,都將很難順利進行。」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在張同須看來,4G時代的終端形態主要是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而5G時代,終端和場景將更為豐富,最終形成萬物互聯的全新生態。
「4G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巨大變化,而隨著5G的到來,會有更大的不同,因為4G之前,通信網絡都是面向個人的,但5G是既面向個人,也面向行業的。5G到來之後,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的網絡會使AR/VR應用成為可能,娛樂、購物會有全新的體驗,而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社會治理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去探索。5G將是很多新興科技產業的基礎設施。」張同須說。
確實,一部智慧型手機已經給上至國家經濟發展,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如果未來真的「萬物互聯」,那又將會是有何等的巨變呢?
責編: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