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2020-12-22 至誠財經網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據管理部門透露,目前中芯國際14nm工藝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行業標準,這意味著其生產的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95%。迄今為止,14 nm工藝是晶片製造領域的一個分水嶺,掌握14 nm工藝節點的只有臺灣臺積電、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良品率已經達到了業界的生產水平,在全球代工廠的規模上僅次於臺積電。不過,正如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提到的,即使今年的研發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仍有許多差距和道路要走。

  中芯國際是目前世界上擁有14 nm工藝節點的6家廠家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具有成熟工藝製程,率先突破並唯一擁有14nm產能的專業晶圓代工廠商。與之相比,在7 nm製程的競爭中,目前世界上能夠提供7 nm製程替代產品的廠商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在這些因素中,臺積電在先進位造領域無疑保持著技術領先的優勢。現在臺積電和三星都能量產5nm晶片,但是三星的良品率並不高。此外,臺積電的4 nm晶片預計將於2021年開始正式量產,3nm將於2021年大量試產,而2 nm晶片預計在2024年量產。

相關推薦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唐山隆重召開

我國5G推進進程全球領先 中國5G產業或將迎來爆發期

物業企業估值出現嚴重分化 物業行業又將迎哪些政策利好?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疑內訌!CEO提辭呈,5nm晶片怎麼辦?
    中芯國際人事紛爭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顯示,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 3納米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迎來先驅者
    大家對於華為事件想必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此次因為在晶片禁令影響之下,華為沒有辦法再獲得麒麟晶片的代工服務。好消息傳來12月17日,有消息傳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正式宣布,復旦大學周鵬教授引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在三大明星一片的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據說,該團隊針對的句式具有重大意義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並且已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1.2納米的圍柵多條溝道電晶體。
  • 全球首款中芯N+1工藝晶片流片;中興5G基站等主控晶片已實現7納米商用
    據珠海特區報近日報導,芯動科技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經完成了全球首個基於SMIC 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所謂「N+1」工藝是SMIC在第一代先進工藝14nm量產之後的第二代先進工藝的代號,比現有14nm工藝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從邏輯面積縮小的數據來看,與7nm工藝相近,主要面向低功耗應用。
  • 至純科技:中芯國際與「至純」的晶片製造工藝
    作為國內高純工藝系統龍頭,至純科技(603690)是中芯國際高純系統以及半導體溼法設備供應商之一,中芯國際重複購買至純科技溼法設備,如今已有6臺設備投入使用。伴隨中芯國際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公司作為設備提供商有望直接受益其擴產需求。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這封辭職信與中芯國際12月15日晚間的多條公告有關。中芯國際公告披露,董事會宣布任命蔣尚義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等職務,並於當天起生效。12月16日,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超9%,港股緊急停牌,午後恢復交易後跌4.94%,收於20.2港元。中芯國際A股跌5.53%,收於55.2元。
  • 中國晶片再傳好消息!華為麒麟710A之後,中芯國際再次突破
    但是最近中國晶片再傳好消息,華為麒麟710A之後,中芯國際再次突破!中芯國際的名字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它是國內大陸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五的晶片代工廠,雖然規模和技術實力比不上臺積電、三星,但是也能為國產晶片作出很大的貢獻,而且有望成為華為的依靠。
  • 「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所以近日美國第二大運營商的3000億5G訂單,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了最終獲得份額的企業,華為、中興也算是間接的被排除在外了,是否入過局都是一個不可知的事情。而5G的限制只是美國限制華為發展的一個領域,畢竟華為所擁有的5G專利技術是全球第一的,所以這方面的壓力其實還不算大,華為當前最難的應該就是5G晶片了,臺積電沒有辦法繼續生產了,國內的基礎工業又太差,看似苦難重重,這反倒讓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有了更大的動力去發展自研能力。
  • 何止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傳來2個好消息,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業界預測,2021年,全球晶片產能漲幅有望達到20%以上,全球晶片代工廠都會喜迎「春天」。毫無疑問,正處於業績上升期的中芯國際,將在此機遇下取得新的突破。近日,該公司也傳來兩個好消息。7.5億融資到手股價連漲12月底,媒體報導稱,中芯國際獲得一筆7.5億元的融資。
  • 從無到有,中芯國際成功量產麒麟710A晶片,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穩了
    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又迎來一波好消息,中芯國際已完成海思麒麟710A晶片的商業化量產,可大量投放市場使用。國產晶片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缺乏核心技術,是目前大多數國產高科技企業的通病,很容易就被對法卡脖子。在半導體領域,國內一直沒有完善的供應鏈系統,以華為海思為主的一眾國產晶片廠商只能選擇被掌握在它人手裡的臺積電。不過,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內地國產半導體行業開始興起。中芯國際現在迎來了一條非常有利的消息,國產晶片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華為聯合中芯國際發布純國產手機晶片:麒麟710A+12nm工藝
    由於全球數十家手機品牌使用驍龍晶片,因此高通每年獲得了大量晶片收入和專利收入,這進一步促進驍龍晶片的更新迭代,高通晶片技術不斷領跑。一直以來華為都將驍龍晶片作為標杆對手,目前麒麟990 5G晶片的部分性能參數已經超過驍龍865,然而讓高通更急的是,海思將發布一大堆5G手機晶片。
  • 國產光刻機如何突破?中芯國際和華為與上海微電子合研光刻機!
    國產光刻機如何突破?中芯國際和華為與上海微電子合研光刻機!我國的晶片技術發展是有著很長時間的一種停滯的,畢竟這方面的發展是不可能完全依靠經濟堆積起來,還需要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在這樣的發展當中也逐漸拉大了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 科創板晶片龍頭中芯國際遭券商「賣出」評級
    文中給予賣出評級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中芯國際不僅採購最新一代機器的先進工藝製程受限,支持現有工具的常規運營活動也受影響。其次,中芯國際的 14 納米產量爬坡結果令人滿意,但14 納米生產線產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將引發擔憂。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假如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臺積電開始量產16納米晶片,三星與格羅方德開始量產14納米晶片,英特爾沒變化。同年,中芯國際開始量產28納米製程的晶片。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2017年,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突破10納米工藝並開始量產,而英特爾依舊是14納米晶片。
  • 中芯國際再迎新挑戰!N+2工藝必須要去美化了:可攜手國內廠商
    【12月2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大陸實力最強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再次成為了廣大網友們所關注的焦點,「實體清單」、「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等等,都引來了很多吃瓜群眾的關注,尤其是中芯國際即將和華為一樣,不得不面對「實體清單」危機,因為在12月18日晚上,中芯國際正式被列入到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內訌背後,兩位晶片大牛的恩怨
    承載著國人晶片夢想的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突然陷入「內訌」陰影。隨著臺積電前COO、晶片「大牛」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現任中芯國際聯席CEO、技術「狂人」梁孟松突然在董事會請辭,並稱自己已經不再被尊重和信任。
  • 中芯國際正式確認!沒有EUV光刻機,照樣能生產7nm晶片?
    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關於「中芯國際正式確認!沒有EUV光刻機,照樣能生產7nm晶片?」的那些事兒。剛剛,小語有說到,在國產晶片的設計上面,華為的海思、紫光的展銳、達摩院等等這些企業都已經頻頻傳出好消息。而在晶片製造上面,大家還是對中芯國際能否實現在製程上和工藝上的重要突破抱著極大的期待。
  • 美國將中芯國際限制在10nm,寓意何為?
    據中芯國際回應聲明,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後,對於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必須首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供應給中芯國際;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ofDenial)的政策進行審核;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國產3nm晶片傳來消息,中芯也對光刻機表態,但美卻再次出手
    能,但並不是頂尖的技術,目前我國中芯能夠量產的只有14nm及其以上的技術產品,而N+1技術剛獲得突破不久,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試產,還暫未涉及到大規模量產。說到中芯的N+1技術簡單來說其實也就是類似於臺積電7nm規格的技術產品。
  • 除了小晶片和先進封裝,蔣尚義或能助中芯國際買到EUV光刻機?
    在技術領軍人才梁孟松加盟中芯數年之後,中芯再度誠意邀請蔣尚義加入,猜測的話,中芯的本意應是,引入更多半導體業界知名人才,不僅能夠提升中芯的實力,也將為中芯開啟一條更加光明的大道。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中國臺灣、韓國、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習曲線已經下來,但卻是中國大陸再砸多少大錢也難以獲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