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隱飲
用電影治癒生活。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全世界電影市場持續不振,而中國電影人交出了一份彎道超車的出色答卷。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04.17億元。
單看數字當然是有大幅下降的,相比2018年下降66.5%,相比2019年下降68.2%,
上一次內地年度票房低於200億,還要追溯到2012年。
但今年的204億,實在是來之不易。
8月27日,在復映後的首部大片《八佰》的強力助推下,全國票房突破50億大關。
10月3日,在國慶多部新片持續發力下,全國票房達到了第一個100億。單日大盤最高票房的一天,是拿下7.44億票房的10月1日。
12月25日-27日,全國連續三天單日票房破兩億,伴隨著升溫的賀歲檔,全年票房終於在年底突破200億大關。
由於中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票房產量恢復至去年的三成。
反觀北美票房,今年可能只有20億美元左右,僅為2019年票房的兩成。
在全世界都歷經磨難的2020年,中國電影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時光君想用一組數字,更直觀地總結這一年的成績和變化。
國產片佔比超80%
2020年,國產影片票房170.93億,國產片相比進口片的市場佔比,高達83.72%,創下十年內的最高佔比。
或者我們更直觀地說,今年內地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全部為國產片。
2020年內地票房前五名的影片依次為:《八佰》31.09億、《我和我的家鄉》28.29億、《姜子牙》16億、《金剛川》11.2億、《奪冠》8.36億。
在前十名中,《寵愛》和《誤殺》是在19年就已上映的影片,以上計入的是他們在2020年的票房成績。
《誤殺》
即使去除這兩部,進口片中也只有一部《信條》(4.56億)勉強能擠進前十名。
2012年開始,內地影市的國產片與進口片的票房佔比,基本還保持著五五開。
從四年前開始,進口片在內地的佔比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46.16%,2018年的37.85%跌到2019年的35.93%,直到今年進口片佔比只有16.38%。
2020年,國產片越戰越勇,也越來越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
當然,今年大家確實沒怎麼能在好萊塢大片中獲得滿足。
很多海外大片由於被疫情耽擱,未能如期上映,進口片呈現出「青黃不接」的斷檔狀態。
《八佰》票房31億全球冠軍
今年內地電影前10名票房的總和,超過了全年總票房的六成,「頭部效應」更加凸顯。
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走進影院的機會變得更為珍貴,自然要把電影票留給足夠優秀的電影。
8月21日內地公映的《八佰》,最終取得了31億元的票房成績,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不僅成為內地影院「救市」之作,還成為了今年全球的票房冠軍,這是國產電影首次取得這一殊榮。
《八佰》的成績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它是2020年內地唯一一部票房突破30億元的電影。
當然,它登頂全球票房冠軍也算是「彎道超車」,恰好趕上了今年的特殊環境。
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
此前,2019年票房破50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球票房僅列第12位。
內地影史票房冠軍,票房56.9億的《戰狼2》,在2017年位列全球第7位,那是2020年之前國產電影的最好成績。
今年「國慶檔」前後,還出現了三部闖進年度票房前五名的電影。
其中《我和我的家鄉》票房28.29億,《姜子牙》16.02億,《奪冠》8.36億,在2020唯一有票房產出的七天長假裡,他們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
《金剛川》略顯遺憾,可能由於距離國慶檔太近,也可能由於趕工太急影片稍顯粗糙,票房止步11億元。
那些票房不足5億的電影
按往年的慣例,5億票房的門檻並不算太高,但今年真的很多片子都沒能邁過這道門檻。
有不少備受期待,或投資巨大的影片票房成績不如預期。
一個冷知識,今年所有進口片的內地票房,都沒過5億。
諾蘭的《信條》似乎太曲高和寡了,上映的時候又在影院復工初期,票房止步4.56億元。
劉亦菲的《花木蘭》被大家吐槽得體無完膚,《神奇女俠1984》也顯得過於絮叨溫吞,兩部電影的內地票房僅有2.78億和1.63億元。
進口動畫片也未能突破今年的票房魔咒。
《瘋狂原始人2》和《心靈奇旅》的口碑都不差,後者更創下年度院線口碑最高分,但票房也只有1.5億元。
原本鎖定2020春節檔的《緊急救援》,最終在賀歲檔僅收4.44億,相比林超賢2018年春節檔的《紅海行動》36.6億,差距明顯。
而同樣計劃在春節上映的成龍的《急先鋒》,更是只收2.9億票房。
要知道成龍的《功夫瑜伽》,曾在2017年春節檔狂攬17億票房,兩部影片質量上的差距,肯定沒有這麼大。
「小鮮肉+大IP」的模式不靈了,《晴雅集》、《赤狐書生》的票房僅有4.2億和1.8億元,粉絲們也拉不動票房。
今年內地的文藝片市場更為慘澹。
當我們在《掬水月在手》中感受平靜,在《棒!少年》裡領悟命運,在《氣球》中理解生命的時候,卻不知道他們的票房只有可憐的六七百萬元。
在電影市場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今年的「票房炮灰」變得隨處可見,甚至票房難過5億,變成了某種常態。
178天的缺席
1月23日,受新冠疫情影響,《唐人街探案3》等七部春節檔大片全部撤檔。
2020大年初一的票房僅有181萬,去年這天高達14億元。
本是全年最火爆的春節檔,瞬間墜入冰點。從此時開始,內地院線開啟了顆粒無收、停止營業的半年。
從1月23日,闊別電影院整整178天,自7月20日起,中國疫情低風險地區電影院開始陸續復工。
長達半年的真空期,這在中國商業電影史上是第一次。
漫長的等待讓電影人熬到心焦,更讓一些影院被迫關門,幸好還有更多人不曾放棄,終於迎來了復工的曙光。
9月25日起,影院每場上座率限制提高到不超過75%,影院逐漸恢復元氣,12月30日全年票房終於突破200億元。
2020年的至暗時刻,史無前例,內地電影市場需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復19年的狀態,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年度票房全球第一
10月15日,2020年中國內地票房累計129.5億元(19億美元)。
正式超越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
今年內地票房能超過北美,主要由於疫情對全球影院的影響。
我們很難「五十步笑百步」去高唱讚歌,要知道2019年北美總票房114.5億美元,內地總票房約91億美元,差距尚有超20億美元。
影院的恢復情況,很大程度取決於每個國家的疫情防控情況。
經歷這次洗牌,由於中國穩定的疫情形勢,中國電影產業恢復得更快,並成為全球一枝獨秀,也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2021年中國市場是否能夠衛冕票房冠軍,其實與中國影市或者北美影市的恢復關係不大。
關鍵在於全球疫情的走勢,能否在2021年下半年出現能否出現明顯改善。
2020年新增銀幕5794塊
2020年內地市場銀幕數刷新紀錄,全年新增銀幕5794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75581塊。
在停工的時間裡,不少媒體和機構甚至預測,如果影院停工半年以上,全國影院倒閉數量將達到1/3以上。
目前來看,復工之後的銀幕總數還是整體超出預期的。
不過對比2019年度中國內地新增銀幕8843塊,2018年的9303塊,2017年的9597塊,2020年的銀幕增長速度,確實已有明顯的退潮。
根據comscore統計,在12月上旬,中國內地活躍影院數達到了去年同期的93%,位列全球最高,遠超北美影院活躍數38%。
值得驕傲的中國電影人,熬過這艱難的一年,2021請繼續努力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