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頭的小腦瓜,是怎麼畫出來的?

2021-02-15 別瞎玩

作者:Gustavus

作為一款強調畫面而不是畫質的遊戲,《茶杯頭》(Cuphead)從2015年的E3公布以來,其30年代的卡通畫風一直是它的宣傳重點之一。我們雖然無從得知茶杯頭的小腦瓜裡面是什麼,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它獨特的畫風從何而來。

迪士尼?NONONO

第一眼看到茶杯頭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動畫?米老鼠?大力水手?還是菲力克斯貓?

很多人想到老動畫,第一反應最可能是是迪士尼。但MDHR工作室表示,茶杯頭的美術風格實際上脫胎於弗萊舍工作室。

麥克斯弗萊舍本尊

也許你對他的名字並不熟悉,但是你知道他的作品:《貝蒂波普》和《大力水手》。

他成為一名動畫人的故事可以說是相當勵志了:弗萊捨出生在波蘭克拉科夫的一個猶太家庭,後來隨家庭移居到了美國。他的父親是一位高級裁縫,他也因此在早年過著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在他的父親失業之後,弗萊舍的鬥志並沒有在布魯克林的貧窮處境裡被消磨乾淨。

在夜校繼續學業的同時,他先後在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盟學院和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等地接受了藝術教育(兩所學院都以提供不受經濟限制的教育的理念而聞名)。

畢業之後,他從布魯克林鷹報一個跑腿打雜的做起,歷任攝影,雕字,最後轉職為報社的正式卡通師,正式走上了動畫製作這條路。

在中文網絡下搜索弗萊舍這個名字,搜索到的大部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轉描(Rotoscope)技術。簡而言之就是用一套攝影裝置把膠片投影在畫紙上,畫師就可以快速準確的把形象拓畫下來。

這一技術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和畫師的門檻,於是理所當然的被許多畫師所嘲諷。儘管轉描是一種所謂「不入流」的製作技術,但是憑藉著它天然的優勢,在行業裡仍然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由此牽扯出的恩怨情仇,完全足夠寫另一篇動畫史的文章了。

能不能不要這麼鬼畜?

相信許多人買茶杯頭的原因,都是因為它那獨特的畫風(而不是變態的難度)。

30年代的動畫畫風固然很吸引人,但是其中的怪物既不兇惡也不可愛,渾身上下都散發著鬼畜的氣息。

適應了迪士尼誇張動畫風格的現代觀眾,對這樣恐怖的角色也許感到頗為陌生——但是在上世紀,這樣的動畫可並不少見。弗萊舍工作室就製作過一部畫風魔幻的動畫:《Swing your sinners》

動畫的主角是Bimbo,即貝蒂娃娃的那隻寵物狗——不過在1930年,貝蒂娃娃還只是Bimbo的女朋友。故事的大概情節是Bimbo晚上試圖單排吃雞偷一隻雞來吃,被警察發現後慌不擇路跑入墓地,被形形色色的鬼魂警告他會為自己的罪過付出代價。

暫且不談劇情,只看看這部動畫的一些截圖:

唔,再來看看茶杯頭裡的BOSS:

鬼畜的畫風是不是有點相似?

《Swing your sinners》可以說是趕上了末班車:1930年《海斯法典》公布,開始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可怕的怪獸被禁止在動畫中出現,因為可能對孩子們造成不良影響。對動物的殘忍對待也被一律禁止——無論是僅僅捆在樹上,還是施以暴行。

甚至動畫中的奶牛都不能以裸體示人,而壞人也一定要被繩之以法,最後要被關在監獄中。從此,動畫中這些鬼畜的怪物便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溫柔可愛的卡通人物。

事實上在1936年,有一個原型的「cuphead」也出現在了動畫中——日本拍攝的《邪惡米奇入侵日本》。看到動畫的名字和製作年代,我們不難想像這樣的一部動畫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東西。拋開這些不談,這位「茶杯頭」是這樣的:

說不定MDHR就是從這裡獲得茶杯腦袋的靈感的呢(笑)?

 Cuphead角色的三次誕生

為了完全復現30年代的畫風,茶杯頭的每一幀都是純手繪而成。這句話也許你見了不止一次,卻難以想像每一幀都是手繪是什麼樣的概念。茶杯頭的一段動畫製作視頻,也許能帶我們略窺這部四年磨一劍的佳作背後的故事。

第一次誕生是從無到有的轉變:畫師用鉛筆畫出初稿,把畫稿放在燈光上一層層拓畫(畢竟幾十上百幀的畫面,一幅幅單獨作畫時間成本太高)。這和弗萊舍的轉描技術略有相似之處,也許是一種巧合的致敬?

第二次誕生從鉛筆轉向線稿,而後進入第三次數位化的過程:

整體來看的效果是這樣的:

逐幀手繪的成本巨大,帶來的美術效果也無與倫比。下次虐到死去活來砸鍵盤/手柄的同時,不妨想想遊戲背後所凝結的無數心血以及弗萊舍兄弟——似乎連被虐都變得愉快起來了呢!

最後,再來來看看《茶杯頭》與那些經典動畫的對比吧~

參考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Vu-acHlp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pvF9Z2gG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x_Fleischer#The_Rotoscope

https://www.polygon.com/videos/2017/9/20/16335840/cuphead-gameplay-preview-xbox-o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eischer_Studios

http://www.imdb.com/title/tt0141869/


更多文章請移步菜單欄「蝦丸主線」和「蝦丸社區」遊覽

如有投稿或合作意向可發至geekgaming@163.com郵箱

相關焦點

  • 淺談-氣得摔壞手柄的遊戲《茶杯頭》
    空洞騎士鹽和避難所,空洞騎士,掘地求升甚至是i wanna be the guy這種老遊戲也被挖出來,讓各位抖M們滿足,而其中最火爆的遊戲,可能要屬茶杯頭了。掌握自身的攻擊範圍和boss,小怪的攻擊,模型判斷範圍,是能否不在茶杯頭裡受苦的重要課題,反應力和背板也起碼佔了5成。難度上確實對玩家的要求苛刻了許多,說是全年齡遊戲,像我這種老年人反應就瘋狂的受苦,當然也是樂在其中,付出了許多汗水後,還是帶著快壞掉的手柄通關了。
  • 茶杯鹿為什麼會這麼小?它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人類喜歡把體型極小,能夠輕鬆裝入茶杯中的寵物叫做「茶杯X」,比如茶杯兔、茶杯貓、茶杯狗等等。寵物毛茸茸的身體和有神又圓溜溜的眼睛,本就讓人愛不釋手了,加之其幼小的體型更是讓人憐愛不已。在大眾印象中,鹿的體型即便不大,但也遠遠稱不上「茶杯」,常見的鹿即使體型最小的,身長也同兒童的身高一般,更別提鹿中之王駝鹿了。其實在我國雲南,還存在著一種大眾經常忽略的小鹿——鼷鹿。鼷鹿的別稱也叫作「小鹿」,如果光看外形,人們很難分的出它到底是老鼠還是鹿,因為它真的太小了,而且沒有鹿角,尖尖的頭部和老鼠也有幾分相似。
  • 《茶杯頭》背後的靈感來源還有國人動畫
    美術總監Chad在看過本片後,對其中一個長著茶杯頭的角色留下了印象。於是,茶杯頭就此誕生——不是遊戲,僅僅是茶杯頭這一角色。官方推特表示埃沃克斯對《茶杯頭》的風格影響巨大埃沃克斯是米老鼠真正的設計者:老鼠的點子是迪士尼本人出的,但設計是埃沃克斯畫出來的。
  • 《茶杯頭》下載
    《茶杯頭》是一款以BOSS對戰為主的經典橫版捲軸類射擊遊戲。
  • 《茶杯頭大冒險》怎麼調中文 中午設置教程
    導 讀 【九遊攻略】茶杯頭大冒險如何調中文?
  • 《茶杯頭》:一次優雅而硬核的復古體驗
    最初Chad Moldenhauer和他的兄弟Jared Moldenhauer以及另一位開發人員只是在周末抽空一起開發遊戲,單純作為一個愛好。2013年的時候,StudioMDHR曾經公布過兩個遊戲的宣傳片,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 迪斯尼風格復古神作《茶杯頭》,有美國動畫那味兒了!
    於是,兄弟二人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中,勵志長大後要投入到動畫和設計的行業,最終做出了《茶杯頭》這樣優秀的作品,帶大家感受到了百年前的美國動畫的味道。很多朋友應該和我一樣,品鑑了太多唯美或寫實或酷炫的畫風,然而我卻在第一眼接觸到《茶杯頭》這款遊戲時,瞬間被他帶著卡通皮克斯的風格所吸引。
  • 心齋 小茶杯大哲學
    一隻小小的茶杯,蘊含著無窮的奧秘與無盡之美,從胎土的選擇、杯型的拿捏、釉藥的施彩、士窯的燒結,茶杯在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蘊藏著大學問。
  • 曾被迪士尼拋棄的畫風,成就了今天的《茶杯頭》| 愛玩網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也使用了轉描技法,但是畫風已經偏向寫實而不是超現實主義 然而,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後,費雪兄弟工作室卻為《茶杯頭》的創作者們提供了深層的靈感來源。 今年八月,《茶杯頭》的首席藝術家兼製作人M. 莫爾登豪爾在微軟位於曼哈頓的一處場地親自演示試玩版遊戲時,曾這樣評價道: 「它(的藝術風格)對玩家的創造力沒有任何限制。如果這是一款現代風格遊戲,玩家就會受限於寫實主義,但《茶杯頭》的畫風可以容納無窮大的腦洞,因此我們能夠擬人化許多事物——比如QQ糖。」
  • 用幾張插畫回顧 《茶杯頭》創作的歷史性時刻
    當《茶杯頭》開始獲得一些玩家的關注時,這間加拿大工作室已經將遊戲的發布日期推遲到了2015年——在那之後又經歷了兩輪跳票,直到2017年才正式發售。 對於潛在玩家來說,胡蘿蔔似乎變得越來越遠了。甚至有傳言稱,《茶杯頭》也將是一款研發時間漫長,最終出現在「失蹤名單」上的作品。
  • 全球玩家翹首以待的《茶杯頭》背後,靈感來源也有國人動畫
    美術總監Chad在看過本片後,對其中一個長著茶杯頭的角色留下了印象。於是,茶杯頭就此誕生——不是遊戲,僅僅是茶杯頭這一角色。官方推特表示埃沃克斯對《茶杯頭》的風格影響巨大埃沃克斯是米老鼠真正的設計者:老鼠的點子是迪士尼本人出的,但設計是埃沃克斯畫出來的。
  • 《茶杯頭》評測9.1分 持續近百年的復古狂歡
    進入遊戲時就能發現,畫面上時不時會冒出來的膠片電影才有噪點。老式電影由於膠片的特殊屬性,畫面會顯得寬容度極高,《茶杯頭》的整體畫面為了力求和其一致,都沒有採用過於明亮和鮮豔的顏色,畫面中也很少能夠看見純色調,大量使用偏灰的色塊讓畫面顏色完美地統一起來,展現出了膠片電影的質感。
  • 明明是動畫片,卻當遊戲玩的《茶杯頭》
    《茶杯頭》是一款帶著濃濃的上世紀30年代的卡通風格的硬核動作橫版闖關遊戲,遊戲畫面由開發者純手繪創作。在這款復古的橫版過關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扮演茶杯頭Cuphead或者Mugman,選擇單人模式或者合作完成關卡。
  • 《茶杯頭》Boss設計分析總結:完美範例與反面教材
    終於,到了這個話題的終章,也是茶杯頭最精彩的Boss設計。賭場又是一個包裝和玩法緊密結合的例子。首先,玩家可以通過招架骰子來決定在輪盤上移動的步數。而且這個骰子的旋轉是有明確規律的,只要把握好時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點數。
  • 比空騎,蔚藍還難的遊戲,30年代卡通風Switch遊戲:《茶杯頭》
    在被虐中感到快樂,明明能靠顏值吸引玩家,偏要靠硬核動作取勝Switch上比空洞騎士,蔚藍一樣難的遊戲是什麼,答案可能有很多,而我們今天推薦的遊戲《茶杯頭 Cuphead》也算其中一個,或許把這些遊戲都玩過一遍,會發現其他比它們更難《茶杯頭》中有水彩畫一般的故事人物
  • 會飛的小茶杯
    從兩歲拿筆畫畫到現在四歲半,我們發現小桔子的速寫本裡,大部分都會為她畫的人物添加上翅膀,也許她總是希望發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吧。桔子寶寶塗鴉狗年春節沒幾天就要到了,我們推出了一組新年手作小禮,算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合作款吧,預祝夥伴們新春快樂,新的一年展翅高飛,多多發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吧...
  • 怠惰の小腦瓜
    還有就是,可能需要你經常拍拍我怠惰的小腦瓜~(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寫出來真的會輕鬆一些~ 感謝你經常看我隨便寫的垃圾... 青春是幹垃圾,熱血是溼垃圾,夢想是有害垃圾...
  • 《茶杯頭》裡藏著多少懷舊遊戲的彩蛋?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茶杯頭》的時候,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遊戲不僅在動畫形象借鑑了上世紀30年代經典的「橡皮管」動畫風格,而且很多經典老遊戲也成為《茶杯頭》致敬的對象。這些遊戲幾乎都出自上世紀80-90年代的任天堂紅白機(美版稱為NES),或者世嘉MD平臺(美版稱為Genesis)。
  • 什麼叫動動小腦瓜?聽說這是能提高孩子左右腦的方法,建議娃一看
    我覺得這套「動動小腦瓜」挺有用,就想推薦給想讓孩子鍛鍊左右腦的家長們,快去霍霍孩子的老姨吧,過程太艱辛,只有身為老姨才知道,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動動小腦瓜」什麼叫「洞洞小腦瓜」?這是一套只對0~6歲的寶寶有用的益智小手冊,主要鍛鍊孩子的左右腦,讓孩子輕輕鬆鬆動動自己的小腦瓜就能學會,書的外殼設計的特別巧妙,讓人看見就有往下翻的衝動,封面主要是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的卡通版,讓孩子看見這本小手冊大腦的興趣一下就上來了。這就是「動動小腦瓜」的魔力!「動動小腦瓜」的好處是什麼?
  • 《茶杯頭》最後一道美味DLC再次跳票
    期待《茶杯頭》DLC的玩家又要失望了!工作室Studio MDHR宣布,《茶杯頭》的DLC最後一道美味需要再次延期。具體的新發售日期並未公布,由於之前預定的發售時間是2020年年內,這次跳票意味著DLC將會延期到2021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