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門大學問
1
「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句話出自哪位哲學家B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孔子;
D、泰勒斯。
2
青少年需要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習。√
人生需要哲學智慧
1
下列關於哲學與人生關係的描述,錯誤的是D
A、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
B、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
C、哲學與人生是不可分離的;
D、哲學是書本上的知識,人生是實際的經驗,兩者屬於不同範疇。
2
以下哪項屬於馬克思對哲學的定義()A
A、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的活的靈魂;
B、哲學就是愛智慧;
C、哲學就是對前人理論的總結與概括;
3
中國古代思想家與西方哲學家對哲學的理解不同之處在於:西方側重於智慧,中國側重於知人。√
4
不同的哲學家對「哲學」有不同的理解。:√
用哲學智慧啟迪幸福人生
1
學習好哲學,應該具有以下哪種態度C
A、順從於習慣與常識,少發問;
B、多學多記書本上的知識;
C、「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懷疑精神;
2
以下關於哲學的描述,哪一項是不確切的A
A、哲學有著很強的實際功用,因此青少年應該加強學習;
B、能夠改進世界觀、人生觀與方法論;
C、提高理論素養與文化素質;
D、提升生存境界,豐富精神生活。
3
對世界及人生有著好奇心、想像力與發問精神,是學習好哲學這門學問的有利條件。√
主觀意志與客觀實際
1
「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A
A、是唯心主義哲學命題;
B、是唯物主義哲學命題;
C、兼具兩種哲學流派特徵。
2
關於唯物主義哲學的論述,不正確的是C
A、主張物質決定意識;
B、主張存在決定思維;
C、主張社會思維決定社會意識。
3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
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
「實事求是」這句成語中的「是」指的是()。B
A、客觀實際;
B、客觀規律;
C、主觀願望;
D、正確觀點。
2
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是A
A、客觀實際;
B、主觀意志;
C、歷史潮流;
D、家庭環境。
3
下列成語中可以體現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人生選擇的是()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妄自菲薄;
D、不自量力。
4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但是人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句關於人生選擇的論述,來自以下哪位哲學家()A
A、海德格爾;
B、薩特;
C、黑格爾;
D、尼採。
5
「實事求是」中的「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正確
6
人生選擇是人根據自己的一定的目的和理想,認識外部環境和時機,主動對未來發展做出的決斷和選擇。正確
總有一條道路適合你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可能性很大的事情是必然發生的;
B、可能性很小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
C、若明天降雨的概率是90%,則明天一定會下雨;
D、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的機會都是50%。
2
下列關於人生選擇說法不正確的是()C
A、我們要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和策略,進行合理選擇;
B、要作出最佳選擇,就要弄清自己的真實需要;
C、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就能作出最佳選擇;
D、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3
以下關於物質的論述,錯誤的是D
A、物質世界是客觀實在的;
B、物質世界具有多樣性;
C、物質世界具有統一性;
D、多有的物質世界之間是彼此孤立的。
4
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所選擇的道路是否符合自己的客觀實際。正確
5
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決定了人生選擇的多樣性。錯誤
認清自我,立即行動
1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需要人生行動的正確原因()D
A、通過人生行動,才能有衣食住行需要的生存資料;
B、通過人生行動,才能提高人的認識和各種能力;
C、通過人生行動,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
D、通過人生行動,才能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
2
關於物質與運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D
A、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
D、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
3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天體現象說明,表面上看起來靜止的物體,也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正確
4
「穩如泰山」這個成語形象說明,泰山這樣的龐然大物,是絕對靜止的。錯誤
完善自我,立即行動
1
劉邦聽從張良、樊噲勸誡,退出秦宮,最終奪取天下;這個實例說明:B
A、歷史的發展帶有偶然性;
B、善待批評,方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C、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
只有積極進取,立即行動,人生才能發展和進步。正確
把握規律,善於行動
1
冒險蠻幹,盲目行動,總是會事與願違,造成失敗的結果,因為()A
A、缺少科學規劃,沒有遵守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
B、目標不切實際,超出人的能力範圍;
C、事物自身內在的規律非常複雜,難以把握。
2
關於規律的描述,下列哪一項不正確C
A、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聯繫;
B、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繫;
C、事物運動過程中偶然的聯繫;
D、事物運動過程中穩定的聯繫。
3
敢於行動,不等於成功行動。正確
4
如同破繭的蝴蝶,人的成長過程也有其固有的規律。正確
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1
魏瑞紅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走好人生路()。B
A、只需要自己主觀努力就可以;
B、既需要自然社會的客觀條件,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
C、應完全依賴家長和老師的意見。
2
黑猩猩事例不能說明( )C
A、自覺能動性是人特有能力;
B、自覺能動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特點;
C、黑猩猩也具有自覺能動性。
3
戰國時期的荀子認為人「最為天下貴也」。這說明他()A
A、認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上學唯物主義者;
C、承認規律的客觀性;
D、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4
半途而廢與誤入歧途的人生經歷,大多與不能克服自己對欲望的追求有關。:正確
5
人生的成功不需要社會他人的幫助,只要自己努力就行。錯誤
自強自立 創造人生
1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自覺能動性的表現()C
A、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
B、吃苦耐勞的犧牲精神;
C、貪圖享樂的生活作風;
D、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2
人的存在和發展都是自覺能動的過程。正確
自強不息 走好人生每一步
1
要正確發揮自覺能動性,首先需要我們A
A、堅持從實際出發;
B、樹立遠大理想;
C、抓住中心和關鍵。
2
以下哪一項不是自覺能動性與客觀規律辯證統一關係的體現()。A
A、越是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就越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B、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C、發揮自覺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
3
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是()。D
A、規律;
B、意識;
C、人;
D、實踐。
4
客觀規律不能違背,所以限制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錯誤
5
只要具有並充分發揮自覺能動性,就能贏得成功、獲取幸福。錯誤
聯繫是普遍的
1
「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與「瑞雪兆豐年」的俗語說明()。A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與其他事物處於普遍聯繫當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B、個人的發展離不開所在的集體;
C、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2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C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之中;
B、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C、變化指的是數量的增減、位置的移動和簡單的重複,沒有質變。
3
所謂聯繫,是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正確
4
唯物辯證法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上學則反之。正確
正確看待人際關係
1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D
A、聯繫可以改變、決定事物的性質;
B、人際交往關係物質世界普遍聯繫的最高形式;
C、個人的秉性具有穩定性,人際交往關係不能改變、決定身處這種關係中的個人。
2
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即使離開與他人的關係,人依然能夠生存並發展。錯誤
積極看待人際和諧
1
下列關於聯繫的說法,錯誤的是()。C
A、聯繫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B、不同的聯繫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C、偶然聯繫是一種本質聯繫。
2
關於和諧的論述錯誤的是()。A
A、和諧就是要消滅差別和分歧;
B、和諧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的關係;
C、「和而不同」的觀點,也是一種和諧的體現。
3
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觀點的理解,錯誤的是( )D
A、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相互聯繫;
B、生態系統多樣並且相互聯繫;
C、各類生態系統共用陽光、空氣等;
D、各種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態系統中存在。
4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理,地利不如人和」,這種說法說明了A
A、人際和諧的重要性;
B、物質決定意識;
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D、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映客觀。
5
人際和諧對人生發展是重要的,因此,人際和諧在現實中也是很容易實現。錯誤
6
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錯誤
7
外部的、非本質、偶然的和次要的聯繫,不會影響事物發展的進程。錯誤
發展的實質和特點
1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句話蘊涵的哲理是A
A、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客觀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
B、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C、事物發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發展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的統一。
2
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這是因為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A、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
B、強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舊事物的精華;
D、有新的名稱和旗號。
3
按照發展的觀點,以下事件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是B
A、張勳復闢;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義革命。
4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發展的實質A
A、同一事物的簡單重複和循環;
B、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C、是前進上升的運動;
D、是事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
5
發展就是顯著的運動變化。錯誤
6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