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之戰》和《決勝中途島》哪部更好看?

2020-12-11 金獎影視圈

2019年,一部美國大片《決勝中途島》上映了。火爆的戰鬥場面,現代技術的再現形式,讓觀眾大呼過癮。

這部電影翻版了1976年版的《中途島之戰》。兩部影片有很多共同之處,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同的是,兩部影片的情節是一樣的,這都需要遵循歷史的真實戰爭過程。多不同的是,2019年版的中途島大戰,運用了更多的現代特技技術,影片更加清晰場面更加火爆,而影院的3D立體效果加之座椅的震動搖擺,使得戰爭的體驗感更加強烈。

其實,76年版的中途島之戰,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影片的長度為2個多小時,較好地交代了整個戰役的過程,而且影片中對於雙方運用戰術與輪番轟炸的情節講述的更加具體,還借用了一些歷史資料,顯得十分真實。2019年版中途島之戰,情節被大大壓縮,有些倉促,場面大於敘事。

中途島之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大海戰。也是近代史第一次以航母為載體的艦載機之間的大搏鬥,從而也決定了太平洋戰局的扭轉。

不僅美國人拍攝二戰中的海戰,日本人也拍攝了《男人們的大和》,影片中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最後的命運也是十分慘烈。

你對這兩部影片還有印象嗎?

相關焦點

  • 《中途島之戰》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各位觀眾們大家好我是小白遊戲影視的小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影片是《中途島之戰》 在戰爭影片中,二戰永遠是戰爭電影最喜歡挖掘和拍攝的題材。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又一二戰題材的電影《決戰中途島》。這部影片是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中途島,這個只有不到5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它處於北美與亞洲的太平洋航線中途,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戰爭的慘烈
  • 抗日戰爭之中途島之戰
    由於日軍不注重戰前偵查和無線電技術的落後,以及日本海軍高層錯誤的指揮,導致了日本海軍差點全軍覆沒。6月5日日軍的進攻艦隊到達中途島海域。日軍進攻艦隊分為主力部隊、機動部隊、攻佔部隊,基地航空部隊以及先遣部隊。其中第一機動部隊將會擔負中途島作戰的主要作戰任務,第一機動部隊下轄4艘航空母艦,共搭載飛機261架。
  • 《決戰中途島》:尷尬一言難盡
    僅有一部1976年好萊塢拍攝的《中途島之戰》(以下稱「舊版」)。舊版是美國那個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巨星雲集,但中規中矩,特效寒酸,借用大量紀錄片資料畫面,頗有缺憾。套路滿滿,特效救場新版《中途島》將戰事時間點推到珍珠港事件以前,跨度久、野心大,但敘事模式卻十分拘謹。整部電影呈現的都是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化:個人英雄主義+「回家」主題+歷史流水帳。
  • 《決戰中途島》到底好看嗎?為什麼懂行的人都覺得好?
    作為影迷中的軍迷,大眼早就關注著這部本年度甚至可以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第一部戰爭史詩片,上映第一天就興衝衝地去影院一睹為快了。對這部影片,大眼的評價是好看,不錯,可以打8分!先從影迷的角度來說。只有像西方國家的《虎虎虎》、《中途島之戰》、《遙遠的橋》、《最長的一天》,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解放》,以及我國的《大決戰》、《大進軍》才能算史詩級戰爭片。拍攝這樣的大片,絕對是費力不討好的。
  • 《決戰中途島》: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導演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對災難場景的巧妙調度,從航母簇到空戰再現,將《決戰中途島》作為戰爭片,儘可能還原對二戰決戰的因果關係,而讓人覺得感受到在激烈的戰爭中影片只停留在範疇的主旋律中。儘管日本無條件投降是在宣布的,但美國和日本已經決定了中途島的勝負,在中途島海戰之後,他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艦的日本和數千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完全失去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所以中途島確實是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這種損失對於國力漸衰的日本來說,已經不能用傷筋動骨來形容啦,而是致命之傷啊,從此以後日本海軍再也沒有恢復元氣,只能通過死守太平洋上一個又一個的島嶼,來延緩自己的滅亡。那麼如此重要的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呢?首先美國方面的最高指揮官是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他是窮苦出身,未出生時父親就病逝,8歲開始勤工儉學。
  • 這12部表現太平洋戰爭的電影都比《決戰中途島》好看!
    雪夜認為《決戰中途島》講了很多中途島戰役的背景,卻沒有把中途島戰役講好。整部電影看下來,缺乏緊張感,缺乏美、日兩軍之間的相互博弈,仿佛美軍在破譯日軍要襲擊中途島的計劃之後,美軍取得勝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樣。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另外還陣亡了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500名艦員。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影評《決戰中途島》
    看上去,這部電影既不是中國風格,也不是歐美風格,而是有點中西結合,這部電影就是《決戰中途島》。電影雖然以決戰中途島命名,但並不是只圍繞這次戰役進行,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都有詳盡的敘述,並且穿插了空襲東京的這一個在二戰史上作用並不大的事件。
  • 中途島之戰確定航母主宰海戰地位?其實未必如此,數據不會說謊
    這個場面根本不是中途島海戰能夠與之相比的。那麼後一種看法有沒有依據呢?我們暫且先用數據說話。一、中途島戰役後美日英的航母部隊中途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操作的最大航母,是艦齡最長的「薩拉託加」號。然而這艘航母在戰爭初期曾兩度被日本魚雷命中,並退出了戰鬥序列達數個月之久。「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分別於1942年的9月和10月被日軍潛艇送入海底。「遊騎兵」號屬於艦隊航母,不要被表格上艦載機的數量騙到。結合其排水量,還要搭載如此多的飛機,說白了就是運飛機的「另類運輸艦」。
  • 中途島戰役是日本走向滅亡的轉折點!
    日本為中途島這一主力戰,動用:(1)一支先遣潛艇隊,在三條警戒線上巡邏,旨在削弱美國海軍的對抗手段;(2)近藤海軍大將指揮的一支入侵軍,計十二艘有護航的運輸艦,載有五千名士兵,另有四艘重型巡洋艦在附近接應,還有兩艘戰列艦、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重型巡洋艦組成的一支艦隊在較遠處掩護;(3)南雲指揮的第一航空母艦艦隊,由四艘艦隊航空母艦組成,載有二百五十多架飛機,有兩艘戰列艦
  • 《決戰中途島》票房不佳原因 被評價對戰爭反思並不多
    史匹柏拍攝的《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雖然講的都是二戰的故事,但前者是講救贖主題,後者是用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反映美國人的戰爭觀。《決戰中途島》顯然跟這兩部影片不同,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途島之戰的影片,影片裡面的出場人物也是全景式的,從最高指揮官到普通士兵都有刻畫。這部影片的故事結構很像《獨立日》,這也是艾默裡奇非常擅長的。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下面分析一下,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會怎麼樣?日本錯誤的判斷了中途島的戰略作用,日本以為,中途島會是美帝重戰列艦進攻日本的前頭堡,所以想打掉日本和珍珠港之間的中途島。將美帝艦隊擋在珍珠港以東。殊不知美帝陰差陽錯,珍珠港損失了大量的戰列艦。不得已用航母作為主攻力量,戰列艦,驅逐艦主要給航母護航。
  • 《決戰中途島》網絡上線,觀後有感,幸虧沒去電影院看
    1、歷史進程太快,人物交代不清晰貪多嚼不爛,一部電影交代了三場大戰外加杜立特空襲和馬紹爾群島之戰,如果用《莫斯科保衛戰》那個篇幅拍的話,應該是夠了。但該片明顯塞的東西太多了,要知道,大多數觀眾都不是二戰歷史愛好者和軍迷。
  • 《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決戰中途島》終極預告片發布 影片也曝光終極預告及海報,在呈現激燃恢弘戰爭場面的同時,以多位歷史人物的視角呈現戰爭原貌,傳遞給觀眾血肉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動人的情感。據悉,為幫助演員找到歷史感和真實感,影片大部分場景都是在二戰歷史建築中實景拍攝。而棚拍的部分,更是將場景道具原尺寸復刻,力求達到真實呈現。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首先是情報上的失誤,日本海軍竟然讓美國間諜在戰前破譯了自己的海軍通訊密碼,這是致命之失啊,最終導致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前就了解了日本海軍所有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是戰神附身,也很難打贏美國啊。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在去年11月8日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中途島之戰以及相關主要角色展開的。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
  • 日本偷襲中途島行動,為什麼成公開的秘密?理髮師也知道要打大仗
    儘管攻擊中途島的方案獲批推遲了近半年,但山本還是由衷地感到高興,畢竟在與上級和陸軍的爭執中,他贏得了勝利。高興之餘,他決定親自率隊進攻中途島,再度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尼米茲掌握得一清二楚。 首先,從方案獲批到行動開始,留給聯合艦隊準備的時間只有40天,作為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只剩下倉促了。
  • 美軍中途島之戰勝利的關鍵,截獲大量情報佔得先機,日本渾然不覺
    可以說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和情報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此,日本海軍90%的電訊往來都被他們所截獲。1942年1月日軍伊-124號潛艇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附近被美軍擊沉,美軍隨即派出蛙人潛入海底,打撈起了JN-25B密碼本,使羅徹福特的破譯工作獲得了飛躍性的進展,至4月底,美軍已經能夠了解日本海軍大部分通信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