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真的不耐用?我們找了60人聽了聽播放100遍後的黑膠

2020-12-13 騰訊網

在第二期黑膠入門33問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黑膠唱片的種類和發展簡史。

這期我們來探討一下,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用多久?

首先起決定的因素便是它的材質。

上期我們提到,一般來說,黑膠唱片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是以蟲膠為材質的78轉蟲膠唱片,另一種則是PVC材質的33轉和45轉乙烯基PVC唱片。

我們先來看看78轉唱片的材料——蟲膠,其實它並不全是由蟲膠製成,而是來自一種特殊的混合材質。

1895年蟲膠唱片發明後,唱片廠商陸續在蟲膠中加入各種材料,來提升耐用性和堅固性。最終在20世紀初形成一個通用配方:

15%蟲膠,搭配37%板巖粉和37%石灰石,以及一些樹脂原料,一些廠商還會加入棉纖維提升韌性,加入碳粉上色,加入少量潤滑劑方便壓制。

蟲膠唱片生產廠

由如此複雜的原料配方製成的78轉蟲膠唱片堅固無比。

如果你擁有一張蟲膠唱片,大可不必擔心它的損耗,只要妥善保管,正常使用,它遠比你以為的耐用得多。

至今,能夠正常使用的蟲膠唱片,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它誕生之時,不過因為原料較複雜,工藝水平較低,音質較差罷了。

一位油管博主上傳了一張來自1905年的蟲膠唱片試聽視頻,即便距今已有115年歷史,它仍可正常使用: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過于堅固,而導致一個頑疾:韌性較差。

78轉蟲膠唱片很重、很硬,但很脆弱,在運輸、使用過程中極易破損。

這使得它用來記錄聲音的凹槽數量十分有限,一旦刻紋變多就容易損毀。

所以78轉蟲膠唱片一面最多只能刻錄4-5分鐘的音樂,大部頭的古典樂壓根沒有辦法完整記錄下來,總是在精彩的樂章中斷。

這才使得唱片公司將目光瞄準後來出現的人工合成材料——聚氯乙烯,也就是如今常見的PVC塑料。

PVC顆粒

黑膠唱片的英文Vinyl,便來自PVC一詞中的V——「Poly Vinyl Chloride」。

今天我們接觸到的唱片大部分都是它,相較於蟲膠唱片,PVC唱片同樣堅固耐用,但更輕薄、柔韌性更佳、可塑性更高。

上方是PVC唱片,下方被砸碎的是蟲膠唱片

這意味著可以極大地增加凹槽數量,於是黑膠唱片的記錄時長與音質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那麼這種材質有多耐用呢,理論上來說,只要保存得當,PVC黑膠唱片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

PVC的壽命遠超蟲膠,蟲膠複合物均來自天然原料,終將被自然降解,而PVC材料具備耐候性和耐分解性,很難被生物降解。

它還被廣泛用於下水管道,據美國專業雜誌《水文金融與管理》(Water Finance & Management Magazine)的一篇研究報導顯示,PVC水管的使用壽命至少為100至300年。

這還是在極端地下環境的保守估計。而將其用作唱片時,幾乎只與空氣和幾克重的唱頭接觸,能造成的損耗微乎其微。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人認為33轉、45轉PVC唱片是壽命最長的實體音樂載體。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磁帶壽命最短,從理論來說,CD也會被氧化,不過由於CD出現時間較晚,這一觀點尚未被證明。

無論如何,一張PVC黑膠唱片如果不經過特殊處理,幾乎將長存於這個世界。而如果你買到它之後妥善保管、且不拆開使用,那麼刻錄於其上的聲音也將長存於世。

材質如此耐用,那麼PVC黑膠唱片的使用壽命如何呢?

由於各種原因,在中文網際網路出現大量黑膠唱片不耐用的觀點,什麼幾遍刺穿耳膜啦、十幾遍就磨花了呀、上百遍就只能報廢啦…諸如此類的觀點比比皆是。

如果你是黑膠玩家,自然會明白這樣的言論有多荒唐。

為了用事實證明,我們做了一次實驗在對未校準唱機、未及時清理唱片的前提下,分兩天將一張PVC黑膠連續播放109次,依此來實驗它是否會報廢:

試驗結束後,我們讀取了頻譜分析,發現在極端播放條件下,PVC唱片的聲音只發生了極其微弱的衰減。

在經過專業清理後,頻譜數據再次回升,接近109次播放前的數據。

為了測試這樣的衰減人耳是否能夠分辨,我們在視頻最後將三段視頻同時放出,打亂順序標記為A/B/C,做了一次小小的盲聽測試。

在此我們公布答案:A為第109次清潔後的音頻,B為108次播放後的音頻,C為第1次播放時的音頻。

我們統計了評論區、後臺留言,以及周邊好友多達60份的測試結果,其中只有5人分辨正確出順序。

這意味著在我們的測試中,只有10%的人能夠分辨出其中的差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差異幾乎是無法被分辨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唱針的磨損其實要遠遠大於黑膠的磨損。

由此可以得出粗略的結論結論,當黑膠播放一百遍後,所造成的衰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黑膠的播放使用壽命也遠遠超出100次。

那麼它到底能放多少次呢?就目前而言,這並無定論。

在RCA唱片1965年的廣告中,RCA唱片宣稱他們的新型唱機可以播放一張唱片3000次而無損耗。

當然這只是廣告,談不上嚴謹,也無從證明真實性。但由此不難看出,那時人們對黑膠播放次數的保守態度至少是在千位數。

只不過對於使用者來說,一張黑膠極少能播放至上千次。而在另一方面,並沒有記錄下的實驗來證明這一點。

不過,想見證歷史嗎?

如果本文閱讀量超過3000,我們會將這個實驗繼續下去,把實驗播放量提升至1000次!並從分享的朋友中抽一位送出隨機黑膠唱片一張!

但在現在,我們能告訴你的是:

只要妥善保管它,黑膠唱片遠比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耐用。

綜合各種討論來看,認為黑膠會因為正常播放而報廢的大多是CD、數位音樂擁躉者或者黑膠入門玩家,觀點陳述方式也只是假想以及主觀臆斷,並無實際案例支持。

試想那些打碟的DJ,一次演出就能將唱片的某一部分反覆播放至上百次,早期的電臺DJ也更是常常將一張唱片循環播放。

而在我們接觸過的上萬張中古唱片中,還沒有一張因為正常播放而成為廢盤,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當使用造成不可逆物理性損傷而成為報廢唱片。

比如物理劃痕、液體腐蝕、變形等。

如果你是黑膠玩家而非科研人員,只需要妥善保管、正確播放黑膠唱片,完全不用在意它的使用壽命,也不必因此產生沒有必要的顧慮,只需盡情享受即可。

那麼,如何才能妥善保管呢?下期入門33問,浣熊給你帶來專業黑膠保養指南。

這裡是浣熊唱片的黑膠入門33問第三期,下期再見!

----To be continued----

相關焦點

  • 黑膠聽100次就報廢?我們放了109次試了試
    前不久,我們在後臺收到這樣一張截圖:某媒體介紹黑膠時寫到:一張黑膠唱片很少能聽一百次。作為從業者,我們經手的中古唱片大多都有幾十年歷史。難道它們如此脆弱?那麼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聽到一百遍嗎?是否真的像傳言一樣播放幾十遍、十幾遍就報廢呢?用事實說話,我們決定挑一張中古黑膠,放它個100次,看看唱片和耳膜到底哪個先報廢。我們從經過浣熊專業護理的唱片挑選出了一張中古唱片。
  • 黑膠唱片昔日重來
    當CD唱片成為強弩之末,沉寂了四分之一世紀的黑膠唱片捲土重來,成為投資收藏新寵,一些珍貴品種被炒到了萬元以上。  黑膠唱片又稱密紋唱片或LP唱片,多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黑膠唱片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被光碟取代。
  • 為什麼說聽黑膠的人更會聽音樂?
    不瞞您說,世界音樂菌每個周末最開心的事兒,就是一邊喝著冒煙的咖啡,一邊聽黑膠了!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劃下一個個圈都覺得幸福感爆棚…… 黑膠唱片之於音樂愛好者,就像膠片機之於攝影愛好者那樣,彌足珍貴愛之深切。因為它給了我們科技時代下,特別罕見的記憶溫度和生活質感。
  • 沒見過這麼好看的黑膠唱片機!黑膠唱片還是立著播放的……
    黑膠的情結,總讓人不經意地翻看那些舊時光當細微顆粒感的音樂響起,一切就回到了從前無論外面狂風暴雨,我們獨享那份曼妙時光一款由Gramovox 推出 ——Gramovox Floating Record Player 立式黑膠+藍牙播放機,擁有著「古典的魂
  • 聽黑膠唱片是牛X還是裝B?
    更何況,黑膠重回大眾視野,多半是商家操刀熱推的結果。懂行、有品的人,可能早就高價購入一臺老式藏品,鑽進小圈子分享黑膠唱片的細膩久遠了,哪輪得到新入行的商家蠱惑。而達不到這種「境界」的普通人,很可能只是需要一種「感覺」,或者給家裡多個「有味道的裝飾品」,聽信了商家的忽悠。
  • 聽黑膠好在哪?怎麼入門黑膠坑?
    現在,黑膠熱開始慢慢回潮,而由於不少中國的獨立樂隊也開始將發行重點放在黑膠上,許多中國樂迷都想加入黑膠迷的行列。但黑膠對於許多人而言,也是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門,上網搜索一下,我們總能看到的是各種專業的黑膠機,壓電型唱頭、光電型唱頭、電池型唱頭、唱臂唱盤唱針…….一系列的名字撲面而來,總讓人感覺難以入門。而黑膠又好在哪呢?個人認為,黑膠唱片最大的魅力,在於其的不可逆性,可以完全記錄現場發生的一切聲音,有著其不一樣的魅力,而黑膠的情懷屬性,更是其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地方。
  • 黑膠唱片都是黑色的?彩色的黑膠了解一下
    創業之初,老傅榮幾度失敗,那幾年,他收藏的黑膠唱片被打包封存在租來的房子裡,一直沒有碰過,如今,黑膠重回他的生活,因為音樂是他獨處的一種方式,而黑膠唱片則是他追求音樂必不可少的載體。我需要花多少錢才能愉快地聽上黑膠唱片?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周杰倫出道20年唱片&nbsp&nbsp&nbsp&nbsp「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聆聽黑膠很有儀式感,很治癒,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據相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將留聲機帶到上海,以沿街設攤播放唱片為生,留聲機第一次出現在平民的視野中;1908年,在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後,他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兩年後,柏德洋行改名東方百代唱片公司,並與大中華、勝利唱片公司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唱片市場形成了三強鼎立的局面。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圖紙,在國內找人加工了轉盤,從網上買進口軸承、馬達後自己組裝出來的,材料費用共花了3萬多元,這也是我用過的設備中目前效果最好的一臺。因為還沒有上漆,算是半成品吧。」老陸向記者介紹說。「真正的音響『發燒』,一直都是硬體(設備)和軟體(唱片)相伴相隨。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周杰倫出道20年唱片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聆聽黑膠很有儀式感,很治癒,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上一期入門三十三問,我們講述了黑膠唱片是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後臺留言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
  • 唱機都沒有的他們,為什麼拼命買黑膠唱片
    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願。那現在愛用雲音樂服務年輕人,是怎麼看待 「黑膠」 這種年事已高的產品呢?雲音樂服務和黑膠唱片之間,又存在什麼關係?調查機構 ICM Unlimited Research 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調查,他們在調查後得出的結果是:「雲音樂能夠帶動黑膠唱片的銷售。
  • 專訪欒樹:聽黑膠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
    於是我們聯繫到了欒樹,想了解這張專輯背後的故事,還有作為專業音樂人的欒樹對於黑膠唱片的看法。在採訪中,欒樹這樣告訴浣熊唱片:「聽黑膠唱片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欒樹也正是因此才接觸到黑膠唱片。大概從那時開始,他就註定會和唱片之間發生點什麼。
  • 歐陽娜娜同款耳機,聽著像黑膠CD,只賣100多元
    最近買了一款歐陽娜娜同款的耳機品牌泥炭SoundPEATS,新推出的100多元價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trueair2(下邊簡稱泥炭耳機),我試聽了幾天,除了音量比較小,音質、降噪、藍牙5.0、QCC3040處理器應有盡有,還有「黑膠cd」調音,用著用著感覺也還不錯,上市一開始也因為預約太多,導致需要延遲發貨。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而如果你有100張黑膠唱片,那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唱臂頂端的唱針是鐵三角的mm動磁唱頭,可以自行更換更好的唱頭,大多數的消費級動磁唱頭不貴,100-500價位都有很多選擇。黑膠作為模擬錄音和數位音樂記錄方式有所不同,無論是唱片還是唱針都需要小心維護,唱片坑紋受損會引起聲音的變化,唱針屬於精密儀器和耗材,會磨損,一支唱針正常壽命在100小時左右。
  • 看見黑膠,聽見故宮—故宮黑膠唱片的數位化轉儲和修復
    唱片作為一種聲音載體,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不論是從粗紋到密紋的唱片,還是從薄膜唱片到雷射唱片,唱片上流動著的不僅僅是樂曲、戲劇、曲藝、甚至是偉人講話,這些內容更是一個時代的側影。9月8日下午,「雲上閱讀」公開課服貿會特輯,邀請到北京大學資源學院藝術傳媒專業老師、中科匯金項目部數位化工程師田野,與我們分享「看見黑膠,聽見故宮—故宮黑膠唱片的數位化轉儲和修復」,一同聆聽百年前的珍貴之聲。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黑膠唱片幾乎是在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唱片因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從聽感上給人最好的體驗,它作為一種聲音和聲音的載體,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們炙熱的音樂情懷。許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取名為黑膠呢?
  • 你懷念黑膠唱片嗎?那你知道黑膠唱片是怎麼製作的嗎?
    黑膠唱片的誘惑是很少有喜歡音樂的人能夠抵擋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都能在這小小的唱片轉盤上面演奏,你只需要設置指針,然後播放唱片,優美的歌聲就會傳到你的耳中。哥倫比亞大學發行了第一張長時間播放的黑膠唱片。這張唱片掀起了一場重大的音樂革命,直到盒式磁帶和的興起,才將其從寶座上推翻。儘管如此,部分頑固的音樂愛好者仍然堅持黑膠唱片的傳統。沒過多久,它復出巡演開始了,要製作一張成功的唱片,你首先需要一首成功的歌曲。樂隊或音樂家會在錄音棚裡錄製他們的傑作,然後將高質量的文件發送給音響工程師。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試聽
    而如果你有100張黑膠唱片,那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看紙質的書,比如看一個人的傳記,當你看到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翻閱過的紙張厚度的變化,可以說閱讀了「他的半生」,而你在使用電子書的時候,這種厚度感基本上很難察覺,有的只是角落裡的頁碼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