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生活的影響無疑是潛移默化,卻又影響巨大。如今坐公交坐地鐵,或者僅僅只是走在大街上,就能清楚的感覺到帶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人明顯增多。隨著手機的耳機孔逐漸消失,真無線耳機就逐漸成了大家購買耳機的新選擇,今天我們對比的那兩款無線耳機就是小米Air2和貝殼王子默。
首先看到兩款耳機倉的外觀。小米Air2通體純白色。一體感非常強,簡約的設計觀感也非常不錯,不過上手就感覺質感明顯有些廉價。尤其是耳機的縫合處突出明顯,另外這個外邊框有些尖銳,握在手裡感覺有些割手。
貝殼王子more為深藍色,據說採用了日本進口鍍膜。細看可以看到透明的塗層下有密密麻麻閃閃的點,放在光下特別炫。貝克王子moon更加圓潤。橢圓的耳機倉,像一個微扁的雞蛋。無論從哪個角度握在手裡都不會覺得突兀。
兩款耳機的耳機艙都很輕,體積也差不多,出門放進口袋一點問題都沒有。
兩個耳機都是type c的接口。這肯定是今後的標配了吧。要是還有廠商在用Micro USB,那真值得唾棄一番了。小米Air2支持4小時試用,配合充電倉為14小時,貝殼王子默的成績分別是5小時和25小時。
小米Air2的柱體造型可以讓它支持單手開合,值得點讚,不過取出耳機當然還是要用第2隻手。
兩款耳機都採用了霍爾開關,第1次連接後的每次開蓋就能直接連接手機。這個提升速度是明顯的,只要將耳機放進耳朵裡,耳機基本都處於連接狀態。少了幾秒鐘的繁瑣等待。心情自然更舒暢。
兩款耳機的造型區別很大,小米Air2採用了豆芽角。剛出來就被人噴說抄襲蘋果,其實沒什麼必要。除了豆芽造型就是水滴造型。耳機的顏色質感和外殼是一樣的。通體白色,觀感不錯,不過說實在的,摸在手裡同樣感覺有點廉價。還有我搞不懂為什麼要不把耳機的腔體設置耳機頂端?多出來的一節總讓人看著有些難受。然後就是最值得被吐槽的一點,這個防塵網真的有點兒耳屎收集器的意思,太容易髒了,而且很難清理。
不過這個半入耳式的小米Air2佩戴的感覺還是不錯的,只是我一位微胖的朋友反饋不太好,據他說耳機的耳撐過長,會別到肉。
貝殼王子默耳機的工藝和外殼是一樣的,不過顏色改成了黑色。整體感覺有些鈍,但是體積其實還是比較小的。之前這種入耳式的耳機,我一直戴不太慣,不過這個耳機對耳廓的貼合做得很好,戴著沒那麼難受,這一定程度上分擔了耳道內的壓力。另外貝殼王子默及還贈送了海綿耳塞,這種耳塞帶著非常舒服。我試著連帶了兩個多小時,都沒有覺得耳朵痛。只不過因為這種耳帽加強了低音,聲音更加震撼的同時,也會讓人覺得有點悶。
音質方面,耳機結構的差異真的決定了音質的基礎,半入耳式的小米air2和入耳式的貝殼王子默差距比較明顯。小米Air2採用了複合振膜動圈,就是塑料,喇叭直徑為14.2mm,貝殼王子為10mm的生物纖維振膜,這種振膜更輕更薄,回彈更加迅速,頻響曲線和瞬態表現比不少金屬振膜都要好不少,更別說塑料了。
實際聽感和預想的差不多,憑藉動圈獨有的優勢,兩款耳機在低頻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小米Air2的聲音有些鬆散,這也是半入耳式的通病了。中高頻方面,小米Air2支持LHDC(僅部分小米手機支持),解析還是很給力的,層次夠足,只是受制於終端設備,實際的聽感顯得缺乏一點力度感。貝殼王子默振膜的優勢在這裡就體現了出來,瞬態反應很快,聲音細節非常豐滿,有著更足的空間感。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貝殼王子默還加了ANC主動降噪,而小米Air2在第1代耳機上折戟之後,第2代就取消了降噪。不過年輕的貝殼王子默沒有犯同樣的錯誤,降噪效果可圈可點,28dB的降噪深度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馬路地鐵等嘈雜環境下,開啟降噪就能讓人置身於另外一個世界。整體效果比起索尼蘋果還是有一點差距,但是這實打實的體驗也讓它一下子性價比飛升。
無線代表著方便,自然是未來的趨勢,也是科技的體現。真無線藍牙耳機井噴式的增長,使得在蘋果在內的諸多大牌不再成為用戶的唯一選擇。國產的真無線耳機也以欣欣然的姿態發展。小米Air2和貝殼王子默無疑都是這其中優秀的產品,不過各自的定位有些不一樣,小米Air2似乎只是給小米手機用戶準備的耳機,而貝殼王子默在音質方面更具優勢,是一款更專業的音頻設備。尤其是還加入了主動降噪,性價比真的有些出乎意料,也更讓這款產品的競爭力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