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支架是冠心病患者,特別是急性心梗患者打通生命通道的「鑰匙」,然而,動輒上萬元一根的支架,讓不少經濟有限的冠心病患者「望架興嘆」。
2020年11月5日,我國首次對冠脈支架進行集中帶量採購。10個品種中標,價格由均價1.3萬元下降到700元左右,可以說是降到了「地板價」。
今年1月起,國家集採(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冠脈支架在18個省區市落地實施,福建作為其中一個省份,目前已有一些患者享受到降價支架帶來的紅利。
擇期手術患者特意推遲手術
醫療費用大大節省
1月8日,3名擇期手術的冠心病患者在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安裝了冠脈支架。
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降價後的冠脈支架讓他們節省了95%左右的醫療費用。
去年11月,50多歲的丁大叔突發急性心梗,被送入福建醫大附一醫院。由於丁大叔的冠脈多支血管病變嚴重,醫生建議他安裝4根冠脈支架。其中兩根需要馬上安裝,另兩根因為病變部位風險不是非常大,可以擇期進行。
前兩根支架安裝一個月後,丁大叔去醫院隨訪,並和醫生探討後兩根支架安裝時間。
得知一個月後支架的價格能大幅下降,丁大叔和醫生商量,將手術時間後延到新政落地後的2021年1月。
丁大叔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同一品牌的4根支架,降價前每根的價格約為14000元,按城鄉居民醫保報銷50%後,兩根支架自付費用約14000元。第二次手術,每根支架只要690元,兩根支架報銷後的自付費用只要690元,降幅約為95%。
「這樣的價格對需要放支架的老百姓來講,確實是一個很惠民的政策。」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彭峰說。
集採支架過渡平穩
支架價格的大幅下降,是否會導致患者的集中釋放?
對此疑問,不少醫院心內科專家均表示,從集採支架投入使用的一周多時間來看,使用情況與往年同期沒有太大的變化,包括病人比率、手術量都差不多。
「大家普遍都對降價帶來的利好表示歡迎。」福建醫大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戴若竹說。
那麼從長期來看,是否會導致支架的濫用或使用量井噴?
戴若竹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低。「支架不是醫生或患者想裝就能裝的,它的使用一定有嚴格的手術指徵,也會有相應的質控中心在規範支架的使用情況。因此,即使價格降低,醫生仍會嚴格把控支架置入的使用數量,避免濫用情況的出現。」
低價支架質量能否保證?
不過,支架畢竟是裝在心臟裡邊,先前上萬元的價格一下砍到幾百元,有人不禁擔心,冠脈支架的質量是否可靠?
對此,彭峰認為這樣的擔憂不必要。在國家集採中標的10個產品中,多數都是醫院平時在用的主流產品,這些產品有國產也有進口的。醫生在使用上已經得心應手,它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都經過臨床驗證。因此支架的質量大家是無需擔憂的。
那麼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這麼低的價格是怎麼做到的呢?
事實上,進入集採目錄的冠脈支架採取的是國家組團,以量換價的方式,醫院帶量採購,企業直接供貨給醫院,省掉了中間環節,也擠去了價格上的水分,從而帶給患者更多的讓利。
而對於降價後的支架質量,國家藥監局會密切關注質量的控制,價格降低的同時,是不會以犧牲質量來作為代價。
價格降低後,彭峰感覺最大的變化是醫患間的溝通更順暢了。「以往要花很多精力和患者、家屬解釋費用上的問題,現在自付的費用很低,大家只要關心病情就可以了。這也給心梗患者的搶救節約了時間。」
來源:福建衛生報 記者 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