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內的朋友或許知道,目前收藏較多的除「秦銅漢玉」外,還有另一大分支,即「佛寶」,如法器、念珠等;之所以佛教產物如此盛行,跟它的歷史意義有一定關係,某種角度看,華夏歷史有多長,佛教對其影響就有多深遠。當然,這麼說或許會引起一些朋友的嗤之以鼻「中華五千年歷史,佛教有這麼長的歷史嗎?」從歷史角度看,秦之前其實已經出現了遊方僧侶,至於佛教歷史,到目前還真是一個不好確定的年代;這裡單說佛教文物,除了博物館的「國寶」之外,其實民間藏寶也不少,如這名男子偶然得到一串佛珠,專家就說:無法估價。
說這話還得從一檔鑑寶節目開始,一男子帶來鑑寶的是串佛珠,按照慣例需要說明一下「獲寶過程」,由此引出一段頗為傳奇的經歷;據男子回憶說,他的妻子信奉佛教,受其影響就將一次旅遊目的地定在了西藏。實事求是的說,男子雖然對佛教並不反感,但對西藏的密宗也不了解,算是「依葫蘆畫瓢」的跟著妻子來到一座寺院中拜佛;最初時並沒什麼異常,臨走男子留下一些「香油錢」,將要出門還未出門時又被寺內的小喇嘛叫了回去。
這下著實嚇壞了男子,還以為不懂西藏的規矩,犯了什麼忌諱;小喇嘛將夫妻倆人引到寺廟後院,來到一座禪房前,小喇嘛讓男子進屋,妻子卻被擋在了門外,這讓兩人更為緊張。男子進到禪房,屋內是一位盤膝打坐的老僧人,兩人就這樣攀談了許久;說「兩人攀談」其實大多事老僧在說,男子聽,但由於語言不通,這名男子基本沒聽懂老僧的話。許久之後,老僧將手中的一串佛珠送給男子,並示意他可以走了;簡單地說,這名男子是稀裡糊塗的進門,又稀裡糊塗地出門,妻子問老僧跟他說了什麼,他又回答不上來。
總之,妻子對男子羨慕不已,尤其對老僧送的那串佛珠十分喜愛;男子見妻子喜歡,本想把佛珠送給她,可妻子怎麼也不要,說「佛祖送給你的,別人是不能要的。」說到這,鑑寶現場引起一陣騷動,有人覺得這名男子「佛緣不淺」,有人則覺得十分搞笑,就連現場專家也覺得頗為神奇,問「後來有沒有發生什麼神奇的事?」男子搖搖頭,僅表示妻子一直催促他隨身佩戴這串佛珠,最明顯的是「戴著沒有其他金玉一樣冰涼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這才促使他將佛珠帶到鑑寶節目,想請專家幫忙給看看。.
男子的經歷也讓專家對這串佛珠十分重視,經初步鑑定,專家稱其為「108顆蜜蠟念珠」;稍作解釋,「108」這個數字在佛教中尤為特殊,其寓意為:斷除人世間的一百零八種煩惱,信仰人心向善的真諦,即與人為善。當然,這僅是「108顆」的淺顯寓意,也正因如此,一般僧侶多將佛珠解釋為:佩戴有使人保持心態平靜,能忘卻煩惱,超脫痛苦的作用。
「念珠」又稱數珠,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禱、念經、念咒或靈修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種傳統宗教如佛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這裡單說佛教,「念珠」是經千年傳承,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讓人面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亦有祈求平安、長保喜樂之意。從歷史角度看,「念珠」又稱:數珠, 珠鬘, 念誦鬘, 珠之貫線等,有學者認為,印度自古有「以瓔珞鬘條纏身」的風俗,念珠或串珠由此演變而來。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佛經中記載,手念珠誦經有「三寶功德」,大抵為:持珠念之可令佛門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可增加威儀,以及祈求平安;佛門中的「念珠」大抵分為三種,五十四顆、二十七顆、十四顆(均減半),但也有四十二顆、二十一顆的,其中尤以一百零八顆為最上品。如今男子的這串佛珠即為一百零八顆,由此基本可以確定,這串佛珠為佛門上品,從其意義說,已稱得上是「佛寶」了;當然,既然男子拿佛珠來鑑寶,其材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專家確定:佛珠的材質為蜜蠟。
對珠寶礦藏熟悉的朋友或許知道,蜜蠟是琥珀一種,古代沒有如今分類這麼詳細,又有:琥珀、珀、蜜蠟、江珠、頓牟、遺玉、紅松香等數十種稱呼,隨著時代發展,琥珀越來越細化,由此出現了「蜜蠟」這一支系。一般來講,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琥珀才稱作蜜蠟,其顏色多為蛋清色、米色、淺黃色、雞油黃,橘黃色等黃色係為主;從其稀有程度來講,蜜蠟幾乎無一雷同,任何一件都可稱世間獨一無二,且蜜蠟肌理細膩,觸手溫潤、熨貼(頗似中國的軟玉),不似一般寶石冷冰。
這還僅是礦藏特點,站在佛教的角度去看,「蜜蠟」寓意更為深遠;熟悉佛教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佛門有「七寶」,《般若經》載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阿彌陀經》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玄奘譯《稱讚淨土經》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不管是那部經書,「蜜蠟」的名稱或許不同,但它都位列其中,由此足證其佛門中的崇高地位;說到這或有朋友會問「佛珠不是用菩提子穿成的嗎?『菩提』才是佛教中的珍品,什麼時候變成蜜蠟了?」
解釋一下,其實「菩提子」並非菩提樹的果實,而是一種產於雪山左近、名字叫「川谷」的一種植物,只不過名字與「菩提」相近,因此才被世人選為製作佛珠的主要材質;如今市面上的佛珠,或許連「108顆」都很難保證,那就更別說「菩提子」穿成了。「蜜蠟」是佛門七寶之一,得以擁有蜜蠟串成的佛珠,已經顯示出擁有者在佛門中的崇高地位了;再回到鑑寶現場,專家對這串佛珠也顯示出濃厚興趣,並解釋:蜜蠟的顏色在佛教中也有講究,金黃色是佛門正色,代表莊嚴。
再看男子的佛珠,以黃色為主,但表皮包漿已呈現深色,這說明被人長期佩戴,人體油脂使蜜蠟越發的光亮;一般來講,蜜蠟多為淡黃色,其形成後的時間間隔越長,顏色越深,價值也就越高,這串佛珠很難準確估價,因為其被人長期佩戴,本身就有一層包漿和數顆寶石做成的「隔珠」,價值自然不能與一般的蜜蠟飾品相提並論。還不止這些,既然是密宗僧侶饋贈,這串佛珠很可能是這位老僧長期佩戴之物;且屬於宗教產物,無論處於哪種角度,即便考古、文物專家對這種東西也是不敢估價的。
最後,專家由衷感嘆:這串佛珠本身就是難得的寶貝,再加它的特殊意義,或許你的「佛緣」真的很深,望其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