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帶「佛珠」鑑寶,說是老僧送的,專家:蜜蠟質地,但無法估價

2020-12-12 微醉說歷史

圈內的朋友或許知道,目前收藏較多的除「秦銅漢玉」外,還有另一大分支,即「佛寶」,如法器、念珠等;之所以佛教產物如此盛行,跟它的歷史意義有一定關係,某種角度看,華夏歷史有多長,佛教對其影響就有多深遠。當然,這麼說或許會引起一些朋友的嗤之以鼻「中華五千年歷史,佛教有這麼長的歷史嗎?」從歷史角度看,秦之前其實已經出現了遊方僧侶,至於佛教歷史,到目前還真是一個不好確定的年代;這裡單說佛教文物,除了博物館的「國寶」之外,其實民間藏寶也不少,如這名男子偶然得到一串佛珠,專家就說:無法估價。

說這話還得從一檔鑑寶節目開始,一男子帶來鑑寶的是串佛珠,按照慣例需要說明一下「獲寶過程」,由此引出一段頗為傳奇的經歷;據男子回憶說,他的妻子信奉佛教,受其影響就將一次旅遊目的地定在了西藏。實事求是的說,男子雖然對佛教並不反感,但對西藏的密宗也不了解,算是「依葫蘆畫瓢」的跟著妻子來到一座寺院中拜佛;最初時並沒什麼異常,臨走男子留下一些「香油錢」,將要出門還未出門時又被寺內的小喇嘛叫了回去。

這下著實嚇壞了男子,還以為不懂西藏的規矩,犯了什麼忌諱;小喇嘛將夫妻倆人引到寺廟後院,來到一座禪房前,小喇嘛讓男子進屋,妻子卻被擋在了門外,這讓兩人更為緊張。男子進到禪房,屋內是一位盤膝打坐的老僧人,兩人就這樣攀談了許久;說「兩人攀談」其實大多事老僧在說,男子聽,但由於語言不通,這名男子基本沒聽懂老僧的話。許久之後,老僧將手中的一串佛珠送給男子,並示意他可以走了;簡單地說,這名男子是稀裡糊塗的進門,又稀裡糊塗地出門,妻子問老僧跟他說了什麼,他又回答不上來。

總之,妻子對男子羨慕不已,尤其對老僧送的那串佛珠十分喜愛;男子見妻子喜歡,本想把佛珠送給她,可妻子怎麼也不要,說「佛祖送給你的,別人是不能要的。」說到這,鑑寶現場引起一陣騷動,有人覺得這名男子「佛緣不淺」,有人則覺得十分搞笑,就連現場專家也覺得頗為神奇,問「後來有沒有發生什麼神奇的事?」男子搖搖頭,僅表示妻子一直催促他隨身佩戴這串佛珠,最明顯的是「戴著沒有其他金玉一樣冰涼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這才促使他將佛珠帶到鑑寶節目,想請專家幫忙給看看。.

男子的經歷也讓專家對這串佛珠十分重視,經初步鑑定,專家稱其為「108顆蜜蠟念珠」;稍作解釋,「108」這個數字在佛教中尤為特殊,其寓意為:斷除人世間的一百零八種煩惱,信仰人心向善的真諦,即與人為善。當然,這僅是「108顆」的淺顯寓意,也正因如此,一般僧侶多將佛珠解釋為:佩戴有使人保持心態平靜,能忘卻煩惱,超脫痛苦的作用。

「念珠」又稱數珠,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禱、念經、念咒或靈修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種傳統宗教如佛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這裡單說佛教,「念珠」是經千年傳承,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讓人面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亦有祈求平安、長保喜樂之意。從歷史角度看,「念珠」又稱:數珠, 珠鬘, 念誦鬘, 珠之貫線等,有學者認為,印度自古有「以瓔珞鬘條纏身」的風俗,念珠或串珠由此演變而來。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佛經中記載,手念珠誦經有「三寶功德」,大抵為:持珠念之可令佛門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可增加威儀,以及祈求平安;佛門中的「念珠」大抵分為三種,五十四顆、二十七顆、十四顆(均減半),但也有四十二顆、二十一顆的,其中尤以一百零八顆為最上品。如今男子的這串佛珠即為一百零八顆,由此基本可以確定,這串佛珠為佛門上品,從其意義說,已稱得上是「佛寶」了;當然,既然男子拿佛珠來鑑寶,其材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專家確定:佛珠的材質為蜜蠟。

對珠寶礦藏熟悉的朋友或許知道,蜜蠟是琥珀一種,古代沒有如今分類這麼詳細,又有:琥珀、珀、蜜蠟、江珠、頓牟、遺玉、紅松香等數十種稱呼,隨著時代發展,琥珀越來越細化,由此出現了「蜜蠟」這一支系。一般來講,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琥珀才稱作蜜蠟,其顏色多為蛋清色、米色、淺黃色、雞油黃,橘黃色等黃色係為主;從其稀有程度來講,蜜蠟幾乎無一雷同,任何一件都可稱世間獨一無二,且蜜蠟肌理細膩,觸手溫潤、熨貼(頗似中國的軟玉),不似一般寶石冷冰。

這還僅是礦藏特點,站在佛教的角度去看,「蜜蠟」寓意更為深遠;熟悉佛教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佛門有「七寶」,《般若經》載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阿彌陀經》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玄奘譯《稱讚淨土經》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不管是那部經書,「蜜蠟」的名稱或許不同,但它都位列其中,由此足證其佛門中的崇高地位;說到這或有朋友會問「佛珠不是用菩提子穿成的嗎?『菩提』才是佛教中的珍品,什麼時候變成蜜蠟了?」

解釋一下,其實「菩提子」並非菩提樹的果實,而是一種產於雪山左近、名字叫「川谷」的一種植物,只不過名字與「菩提」相近,因此才被世人選為製作佛珠的主要材質;如今市面上的佛珠,或許連「108顆」都很難保證,那就更別說「菩提子」穿成了。「蜜蠟」是佛門七寶之一,得以擁有蜜蠟串成的佛珠,已經顯示出擁有者在佛門中的崇高地位了;再回到鑑寶現場,專家對這串佛珠也顯示出濃厚興趣,並解釋:蜜蠟的顏色在佛教中也有講究,金黃色是佛門正色,代表莊嚴。

再看男子的佛珠,以黃色為主,但表皮包漿已呈現深色,這說明被人長期佩戴,人體油脂使蜜蠟越發的光亮;一般來講,蜜蠟多為淡黃色,其形成後的時間間隔越長,顏色越深,價值也就越高,這串佛珠很難準確估價,因為其被人長期佩戴,本身就有一層包漿和數顆寶石做成的「隔珠」,價值自然不能與一般的蜜蠟飾品相提並論。還不止這些,既然是密宗僧侶饋贈,這串佛珠很可能是這位老僧長期佩戴之物;且屬於宗教產物,無論處於哪種角度,即便考古、文物專家對這種東西也是不敢估價的。

最後,專家由衷感嘆:這串佛珠本身就是難得的寶貝,再加它的特殊意義,或許你的「佛緣」真的很深,望其好好保存。

相關焦點

  • 鑑寶丨男子帶「壹圓」硬幣鑑寶,稱祖傳之物,不料專家估價不得了!
    一位男子,帶著祖傳的一元硬幣來到鑑寶中心,要求專家估價,不料專家看完大吃一驚,究竟怎麼回事呢?
  • 男子扛著「金疙瘩」鑑寶,自估價20萬,專家聽後:多加幾個零!
    既然提到了木雕,那我們今天就說一件有關木雕的奇事。一名男子扛著一塊「金疙瘩」前往鑑寶節目鑑定,男子自己估價值20萬,專家聽到後直接說:可以多加幾個零。這件事的經過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這名男子當時帶的這個金疙瘩至少有80釐米的高度,當時在現場燈光的照射下,金疙瘩一直在發光,看起來就很富貴。
  • 男子帶「破瓷罐」鑑寶,專家說可惜有裂痕,男子回答家裡還有一個
    男子帶「破瓷罐」鑑寶,專家說可惜有裂痕,男子狂喜回答家裡還有一個在古董行業裡面,瓷器往往是完整無缺最為值錢,所謂完整無缺是指沒有缺失,瓷器沒有裂痕或者劃痕。有的瓷器它是兩件或者多件組成一套的,像古代的一些大罐,或者一些喝茶用的杯子。大罐需要有蓋子,喝茶的杯子需要有託盤和蓋子,這樣組成一套的瓷器往往是單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 大爺帶撿來的佛珠鑑寶,鑑定後價值100萬,上交獎勵250
    一位大爺戴著一串佛珠來鑑寶,想讓專家看看這串佛珠值不值錢。專家見到大爺立即讓他趕緊把佛珠從脖子上取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而是朝珠,在清朝的時候,只有大臣和皇上,以及後宮的嬪妃才能佩戴,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佩戴的,於是專家便向大爺詢問道:您的祖上是?大爺表示,自己的祖上並沒有什麼出名的人物,這串佛珠是自己在地裡幹農活兒的時候撿來的,當時覺得好看,以為是一件寶貝,能換錢,就帶了回去。
  • 男子帶1千萬買的銅鏡來鑑寶,專家驚呼皇家之物,估價9千多萬
    基於此,於是很多鑑寶節目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了。對於鑑寶人來說,是喜訊,可以鑑定寶物的真假性,讓自己吃顆定心丸。對於節目來說,也是好事,若辦得好的話,收視率會很高,畢竟大家感興趣看,通過節目可以看到更多的珍奇異寶,滿足好奇心,同時也學到一點皮毛的鑑寶知識。這不,就有一個男子拿一個很大的銅鏡過來鑑寶。
  • 男子帶「壹圓」硬幣鑑寶,自稱祖傳之物,不料專家看完最後估價:300-350萬人民幣!
    一位男子,帶著祖傳的一元硬幣來到鑑寶中心,要求專家估價,不料專家看完大吃一驚,究竟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兒子偷帶母親「醃雞蛋罐」鑑寶,專家看後稱常不敢估價,怕被抓
    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因為懂得不太多,很多的人也是害怕上當受騙,有時候花大價格買下的東西,但是買下後心裡也開始發慌,老是害怕買到的是贗品,所以就會去詢問鑑寶專家的解惑,大多數在古玩市場上買到的東西,其實都是一些文物販子造假得來的。看這古董的價格水漲船高,很多家裡留有老物件的人,也開始疑惑,自己家的這些老物件到底值多少錢呢?於是也會去詢問鑑寶專家,解開心中的疑惑。
  • 女大學生帶祖傳「狼皮」鑑寶,專家看後直呼: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但很多收藏者因為自身知識的缺乏,對文物的真真假假也無從判斷,因此,鑑寶節目便也因此而生。一方面給收藏者提供了鑑定平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節目,能給大家普及到一些鑑寶知識,避免人們盲目收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01鑑寶欄目的火熱播出,受到外界一致好評。
  • 大叔帶含有蟲子的「項鍊」鑑寶,專家看後:你站穩!我估價
    大叔帶含有蟲子的「項鍊」鑑寶,專家看後:你站穩!我估價我們的地球形成的時間很長,而這種時間長度,拿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對比,這上千年的歷史對於它來說不過是時間長河的一滴水珠罷了。隨著現在的古董文物興起的潮流,很多鑑寶節目也跟著火熱了起來,有次節目中來了一位大叔,這位大叔脖子上面帶著一條含有蟲子的「項鍊」也就是琥珀來鑑寶,在專家鑑定之後,對這位大叔說:「你站穩!我估價了。」,那麼這件事情是怎麼樣的呢?這個大叔原來是一名交警隊的大隊長,據他描述,因為在工作之中,是不能佩戴飾品的,對於自己要求嚴格的他,同時也這樣要求自己的手下。
  • 男子帶來祖傳羽扇鑑寶,稱想賣別人不讓,專家:你差點就攤上事了
    古董鑑寶行業這些年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自己家裡的寶貝,希望的到專家估價的同時,也能夠了解這個古董的歷史,這樣有傳家寶的人家可能就更有歸屬感了,而且收藏起來也意義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鑑寶的故事,看看發生了什麼吧。
  • 大姐帶慈禧太后的護甲鑑寶,自己估價500萬,專家卻只是笑了笑,連說你失算了.
    大姐帶慈禧太后的護甲鑑寶,自己估價500萬,專家卻只是笑了笑如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曾經,錢是大家眼中最重要的東西,錢能生錢。很多人好不容易積攢了一筆錢,因為不捨得花,也不敢大手大腳用,所以會把錢存在銀行裡,拿到銀行裡微薄的利息就覺得十分的滿足。有很多比較幸運的人,手中會有祖傳的一些寶貝。
  • 王立軍:真正專家只鑑定古玩真假,不估價
    在這些專家眼裡只有金子沒有標尺,甚至連一些掛著國家級頭銜的專家,也出於私利推波助瀾,知假賣假,甘願充當文物販子,以致類似估價24億元的假「金縷玉衣」、估價2.2億元的贗品「漢代玉凳」等醜聞接連不斷湧現。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鑑定專家,為騙子自製的「金縷玉衣」開出24個億的天價評估。
  • 女子帶水晶菩薩鑑寶,手電一照散發幽光,專家:不敢擅自估價
    於是鑑寶類的節目在近幾年非常火熱,有的持寶人手中的寶物是祖傳下來的,也有的是花重金購買,還有的是朋友轉贈,專家也紛紛對寶物進行點評和估價,而一件稀世珍寶也能讓人大飽眼福,收視率更是一路長虹。水晶菩薩有一期鑑寶節目,一位來自山西的女子走到臺前,手中拿著一個沉甸甸的物品。
  • 日本鑑寶發現「國寶」,專家估價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
    「曜變天目碗」出現在了日本的一檔鑑寶節目中,這個碗在鑑寶節目中更是被鑑定為古董,預估價值兩千多萬。不過被我們的中國大媽評價:我做的,賣80。 在2016年的《開運鑑寶團》上第4個「曜變天目碗」出現了。
  • 女子帶玉佩參加鑑寶,稱是前男友贈送,專家看過後:把他找回來吧
    還有人將玉比喻成是君子,稱謙謙君子為「溫潤如玉」,比喻男子的高貴氣節,古時候玉佩上的各種傳統圖案造型也頻頻為人驚嘆,有的是吉語,有的又是各種圖形,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隨著一股文物熱的興起,各類鑑寶節目也應運而生,其中就有一個女子拿著前男友送的玉佩來參加鑑寶節目,專家看過後說道,「把前男友找回來吧」,專家何出此言呢?
  • 女子拿「鴨子」鑑寶,估價為100萬,專家:站穩了,我再報價
    今天要講的,就是在一次鑑寶節目上發生的事情。女子拿「鴨子」鑑寶,估價為100萬,專家:站穩了,我再報價。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在一檔鑑寶節目裡,上來了一位穿著氣質端莊,穿著也看起來都價值不菲的美女。這位美女上臺就吸引住了大眾的眼光,眾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她,想要知道這位美女帶來什麼需要鑑賞的寶物。
  • 男子帶好友送的天珠上鑑寶節目,專家:罕見!可以換輛法拉利了
    在一個鑑寶節目上,就有一位男子帶來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天珠。據男子描述,這顆天眼是自己好友贈送的。據專家描述:天珠當中最高等級的是九眼天珠,但這名男子帶來的天珠是一個六眼天珠,也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帶眼睛的天珠是一種古老的文化,是當時人民對眼睛文化的一種崇拜。天珠上的線也是非常關鍵的,而男子帶的這顆天珠是雙線的。
  • 女子帶貼身玉蟬參見鑑寶節目,聽了專家分析後,感到渾身不自在
    ——《錦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漸漸提高,有人將可自由支配的資金投資房產,也有人將投資目光轉向了古玩收藏,普通人如何確定古玩的真假呢,鑑寶節目從此開闢了市場。一檔鑑寶節目中,一名女子帶來了自己收藏多年的玉蟬,玉蟬小巧精緻,看上去值不少錢。現場的專家對玉蟬進行了分析鑑定,女子聽完後,頓覺毛骨悚然,這是什麼原因呢?
  • 女子拿「鴨子」鑑寶,自估價100萬,鑑定結果如何?
    這個時候就需要專家的存在了,很多專家都會幫助別人鑑寶,其過程中也出現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好比如說曾有一位女子帶著一隻「鴨子」前去鑑寶,自估價值100萬,沒想到專家卻說:你先站好,再給你報價。女子拿「鴨子」鑑寶,自估價100萬,鑑定結果如何?
  • 一條顏色並不均勻的翡翠珠鏈,鑑寶專家竟給出了800萬的估價
    但藏主非常神秘,不願現身,據他說這條珠鏈出自清宮,想讓專家給估估價。堅定這樣的寶貝,非常考驗專家們的實力,光憑肉眼是很難有說服力的,也不嚴謹,於是專家拿出了儀器進行鑑寶。 對於這麼高的估價,有些人並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