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從綜合經濟、經濟可持續性、營商軟環境、科技創新、經濟活力和社會包容性等九大維度進行比較研究。其中,珠海位居2020年中國城市經濟活力競爭力指數榜單第五名,僅次於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四大一線城市。
經濟活力是衡量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而科技創新是一座城市發展活力的不竭源泉。從1992年珠海科技重獎的春雷乍響,到2019年珠海在全國289個城市中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十,創新精神已成為珠海發展的亮眼名片,歷久彌新。
創新要素不斷集聚、創新環境持續改善、創新服務顯著提升……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珠海科技創新發展有了新定位:未來五年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國家創新型示範城市,科技創新成為城市新名片,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佔有一席之地。
高水平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9月2日,由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級冷水機組經鑑定,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此,格力共擁有29項「國際領先」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兩項、中國專利獎金獎4項。
從一個僅擁有一條簡陋的、年產量不過兩萬臺窗式空調生產線的無名小廠,到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家電行業翹楚,崛起的格力電器是珠海高水平推動科技創新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
「鋼鐵巨獸」填海造陸、「不用電費」的格力光伏空調、「不設圍牆」的電子圍網、全新手術器械獲歐美國家權威認可……僅2019年,珠海共獲得國家科技獎4項、省科技獎14項,再次刷新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珠海企業展現了不俗的創新實力。麗珠醫藥、泰諾麥博、愛姆斯坦生物、樂維再生醫學、賽樂奇生物、寶銳生物等在疫苗研發、病毒抗體新藥研發以及間充質樣幹細胞注射液、核酸檢測試劑原料、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病毒核酸診斷試劑盒等方面發力,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數據有力地證明,科技創新正成為珠海創新型經濟的「壓艙石」: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計高新技術企業達2203家。擁有各級新型研發機構33家,其中省級以上16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累計295家。全市共有科技型企業孵化器35家、眾創空間35家,在孵企業達1393家。創新型經濟加快成長,前三季度登記技術合同179項,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為25.29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為24.97億元。
目前,珠海創新人才不斷集聚。數據顯示,全市累計省領軍人才15名,省級創新創業團隊8個,市級創新創業團隊78個,市級院士工作站11家。
打造新興產業發展「強磁場」
11月15日,華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聯合創新中心揭牌,該中心將充分發揮珠海在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良好基礎和領先優勢,以國產辦公軟、硬體為突破口,兼顧其它數位化領域發展,大力發展基於鯤鵬技術路線的產業生態,推動珠海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11月6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數據與應用中心揭牌,該中心建立後,將促進遙感信息數據應用推廣,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空間信息應用產業化進程,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領域提供服務和決策支持。
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起珠海新興產業建設的「鋼筋鐵骨」,加速開拓新經濟的廣闊藍海。華為、騰訊等巨頭先後牽手珠海,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平臺紛紛「落子」珠海,彰顯出珠海對優質創新資源的強大吸引力。
當前,珠海已形成電子信息、家電電氣、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精密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現代金融、旅遊休閒、會議展覽、交通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如何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破題良方。
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列印設備五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一批高成長創新型企業已成為帶動新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納睿達自主研發出最新一代相控陣雷達超精細化天氣觀測系統,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小源科技致力於人工智慧語義解析技術和應用,成為全球智慧簡訊行業領先的情景簡訊平臺運營及服務商;司邁科技參與的「微創等離子前列腺手術體系的關鍵技術與臨床應用」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創建了微創等離子前列腺切除手術體系……
在產業「騰籠換鳥」的號角聲中,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將愈加凸顯。
珠澳科技創新合作邁上新臺階
10月26日,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項目資金。廣東琴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申報的「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項目入選2020年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立項項目,將獲500萬元資金支持。
「該實驗室由琴智科技研究院聯合澳門大學等機構組建,由四位院士和多位知名專家、企業家領銜,致力於建設一流國際創新基地。」珠海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鄧練兵表示,瞄準下一代E級智能超算,實驗室將基於橫琴人工智慧超算中心資源,在先進智能計算基礎理論、算法、共性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掐脖子」問題,努力在國家競爭中實現反超。
琴智科技研究院邁出的對澳合作步伐,是珠澳科技創新攜手共進的一個縮影。珠海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在科技項目落地、科技要素流動、科技平臺建設等方面打出「組合拳」,珠澳科技創新合作成效顯著。
大潮既起,勢如破竹。珠海市政府率先推動與澳門科技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大灣區內首個與澳門科技大學展開全面合作的地市;率先引進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建立分部,成為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地落戶的唯一城市。
今年8月1日,《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辦法》是全國首個從市級層面支持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的政策,通過獎勵補助、配套補助等方式,支持港澳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珠海設立分支機構、港澳科技成果轉化、粵港澳科技合作項目配套,最高獎勵達200萬元,將有力推動珠港澳三地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升級,營造創新基礎紮實、創新氛圍濃厚、成果轉化順暢的協同創新環境。
「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將努力謀劃好市級層面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舉措,將珠港澳合作從『點對點』拓展至『面對面』。」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表示,一方面珠海要練好內功,強大自身創新實力,培育建設好高企、獨角獸、科研機構、創新平臺等創新主體,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另一方面要開放創新,擁抱外部機遇與資源,承接廣深港澳創新資源外溢,特別是做好和深圳產業對接,支持科技成果來珠海轉化。
珠江兩岸,創新如燎原之火,在這條世界級科創走廊熊熊燃燒,書寫著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