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市沙河鎮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渤海萊州灣之濱,煙、濰、青三市交界處,鎮域總面積140平方公裡,轄116個行政村,城鎮化率70.5%,是全國重點鎮、山東省中心鎮、省特色產業鎮、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沙河鎮堅持城鎮化和工業化同步,完善功能和改善民生並舉,發展商貿和提升形象齊抓,全力推進新生小城市建設。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以工業化引領新生小城市發展
這個鎮按照「拉開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點」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佔地1萬畝的黃三角(萊州)先進位造產業園區,打造生產基地、商貿物流和生態公園三大功能區,形成產業領先、企業聚集、服務完善、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區。目前,園區5000畝土地全部辦理了國有工業出讓手續,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實現了水、電、暖、氣等配套設施全覆蓋,已入園的過億元企業8家。
一方面,優化小型工程機械產業,加強行業管理,建立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另一方面,整頓再生資源行業。按照優化、環保的原則,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將塑料加工等再生資源企業全部納入統一管理,規範入園。以優化審批流程、經濟轉型升級改革為契機,依託市委、市政府對試點鎮土地、金融等方面的專項扶持政策,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新模式,通過變政府「投」為市場「籌」、政府「管」為市場「辦」,努力破解資金、運營等瓶頸制約,加快換擋提速,提升產業發展內涵。穩步推進綠色表面處理中心、高鐵防水板材、黃金氰化尾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新能源電動叉車、45萬支新型閥門製造等重點項目;跟蹤做好賽誠工貿機械、沙河新區11萬伏變電站、固廢危廢處理中心、噴塗中心等項目,積極培育籌建裝載機物流市場,帶動再生資源行業向綠色、環保、循環發展;培育扶持山東魯工等新能源裝備研發項目,提升品牌影響力,逐步增強產業輻射力;重點跟進魯宇重工在印度海外引才工作站建設工作,通過強鏈補鏈實現裝載機行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方向攀升,為打造萊州南部商貿重鎮、製造業強鎮提供強力支撐。
緊盯「職能轉變」,完善社會公共管理服務
突出抓好便民服務、綜合執法和社會管理「三大平臺」規範化建設。加快推進鎮、村、組綜合服務網絡,積極構建鎮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有「代辦點」、村民小組有「代辦員」的網格化服務模式,大力推行電話諮詢、免跑代辦、送證上門等貼心服務,努力實現群眾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理「諮詢不出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積極探索基層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打破原有線條限制,變「線」為「塊」,構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治理格局。繼續加大養老保險提標擴面力度,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農村醫療服務站建設,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支持鎮域內第二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提檔升級」。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範片建設,投資1200萬,新建路旺孫家等10個生態文明示範村,重點打造大幸臺古戲樓、中華武校仿古文化長廊等特色項目,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探索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大力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26個示範村試點為引領,全面啟動「1+1+1」黨總支領辦精品合作社工程,通過構建村集體與群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性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優勢加互補,形成聚合裂變效應,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瞄準「功能完善」,豐富城鎮發展空間格局
沙河鎮以「打造萊州南部工貿輔城和煙濰青三市交匯的中心城鎮」為目標,繼續加大設施投入,不斷提升硬環境、整治軟環境,用環境營造吸引力、生產力和競爭力。一方面,著力優化老城區。完成農村「四好」公路建設18.2公裡,改造建設橋梁3座,維修升級主幹道破損路段;加快鎮駐地房地產開發,實施天燃氣管道鋪裝和入戶工程;籌建日處理能力2萬立方米汙水處理廠1座;實施鎮駐地綜合綠化提升工程,啟動徐楊路景觀建設,高標準打造鎮駐地重點路段、重點節點,提高駐地綠化覆蓋率。另一方面,拓展提升新城區。規劃建設行政、教育、養老、供熱、文化、居住等特色功能區,全面實施風貌特色街道建設工程,打造集商貿、觀光為一體的鋼材、木材、服裝、小商品、食品五個主題商業街,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逐步形成以「白沙河為綠色走廊,南北兩區協調發展」的小城市空間格局。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保障新生小城市試點
圍繞「擴權強鎮」,穩妥做好承接落實工作。2019年5月,萊州市直部門採取委託、授權等方式,共向沙河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00項。為確保權限有效承接和良性運轉,沙河鎮採取多種形式,健全了權限承接運行和管理機制:《沙河鎮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印發後,鎮黨委、政府迅速反應,對照權限事項目錄,第一時間明確分管領導、承辦部門和具體承辦人員,每項權限實行專人負責,認真落實定目標、定進度、定時限的「三定」管理辦法,確保權限承接責任到位、監督到位、考核到位;結合授權(委託)書,就各項權限涉及的類別、法律法規、政策依據、申請對象、辦事標準、所需材料、工作流程、辦結時限等內容主動加強與放權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繫,做好銜接工作;結合「只跑一次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審批標準化建設步伐,按照「程序規範、提高效率、簡明清晰、方便辦事」的原則,認真做好權限運行流程圖和服務指南編制工作,依法規範下放權限的受理、審查、決定、送達等相關環節;秉持「凡是無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可通過數據共享獲取的材料一律取消」工作原則,強化部門間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在沙河鎮政務服務局(掛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牌子)安裝服務評價器,把評價權交給辦事群眾,讓群眾滿意成為檢驗權限承接工作的第一標準。
突出「精簡效能」,優化完善鎮級管理體制。按照改革實施方案批覆的機構和編制,沙河鎮主動對接組織、人社部門,積極調整機構設置,理順條塊關係,優化編制配備,完善基層管理體制。在調整機構設置上,圍繞「精簡、統一、效能」的目標,第一時間將7個行政機構、7個事業單位設置調整到位,明確崗位職責,重新劃定辦公區域,配備辦公設施,更換機構標牌。在人員管理上,打破機關原有工作格局,按照人盡其才的原則,重新分配部門人員,尤其是在村鎮建設、社會管理、綜合執法、應急管理等重點部門,優先配備能力水平高、專業對口、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在各綜合性辦公室內部實行助理員、科員制度,設置組織科員、宣傳科員、民政科員等一般幹部崗位及相對應的股級中層助理員崗位。藉助全市機構改革後中層幹部調整這一契機,在機關內部建立了幹部「職務能升能降、崗位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通過競聘上崗,讓能力強、業績實的幹部「上」,讓不想事、不幹事的幹部「下」,實現人才合理流動和科學使用。(胡方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