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龍:返鄉創業吹號人

2020-12-07 環京津網

李怡龍在察看沉香樹結香情況。

「綠奇楠種植三年就可以打孔結香了,一年半以上就可以採香。」「春耕夏耘,四時不失時。加油,看看我們的農耕。」5月18日一早,李怡龍又在苗木基地忙碌,勞動場景被拍成圖片或製成小視頻上傳朋友圈、客戶群,這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課。

「雖然疫情影響衝擊了線下交易,但也讓更多客戶選擇、習慣線上交易。現在,線上交易額是原來的兩倍,佔總交易額七成以上。」李怡龍介紹,他的基地除了常年提供沉香、黃花梨、楠木等經濟苗木,還引進培育了樹葡萄、釋迦果、神秘果等南方果苗新品種,今年前4個月的總交易額已略超去年同期。

永春「90後」小夥李怡龍,大學畢業後返鄉種植沉香。他牽頭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幫助困難鄉親創業就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參與籌建「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龍榮獲第13屆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

返鄉,潛心沉香種植

1990年出生的李怡龍,家在永春縣東平鎮冷水村。2013年從集美大學畢業時,永春縣正發力打造香產業,生產和銷售兩頭旺,讓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經過考察,李怡龍發現,雖然當地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大部分制香原料卻要從東南亞進口。永春有種植香木的歷史,為什麼不能就地取材?於是,他把種植沉香樹作為創業項目。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缺少經驗,李怡龍最初投資的10萬元打了水漂。「我還希望通過種植沉香樹帶動鄉親們致富呢,沒想到剛出門自己先栽個跟頭。創業光有激情不夠,得腳踏實地一步步來。」他深有感觸。

吸取教訓,李怡龍沉下心,赴廈門等地認真學習技術、積累經驗。經過與一些大學教授、林業專家探討研究,他重拾信心。「沉香樹種植與我們家鄉生態條件可以很好地結合,而且有望形成產業集群。」李怡龍說,他們還引種了其他名貴樹種,同時也兼顧多樣性,以套種模式提高林業經濟整體效益。

謀定而動,李怡龍與當地50戶農戶共同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先試種了200多畝沉香樹。在專家指導下,這200多畝沉香樹為他及合作社農戶帶來數十萬元的收益。接著,在李怡龍帶領下,合作社又在東平鎮店上村種植了500多畝沉香樹。經過多年摸索經驗、用心培育,如今不僅省內絕大部分沉香苗都出自永春,就連外省也有很多客商前來求購。

互助,幫扶困難鄉親

創業初期,剛從集美大學新聞傳播專業走出來的李怡龍和林業基本搭不上邊。「回鄉創業除了吃苦打拼,還要守得住寂寞。冷水村的鄉親們給了我很大支持。」

李怡龍說,鄉親們得知他回鄉創業,經過平時接觸,都覺得「這個小夥子靠譜」,很樂意幫他幹活。在他創業起步階段,有時資金跟不上,無法給來幫忙的鄉親們發工資,大家不但沒怪,有的甚至掏錢借給他。有的鄉親看到這個項目的前景很好,還投資入股。

在政府和鄉親們支持下,李怡龍牽頭的沉香合作社發展起來,給當地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東平鎮黨委宣委鄭智學介紹,該鎮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促成永發沉香、益永果蔬等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結對子,先後幫助56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就近就業。至今,仍有6名困難村民在永發沉香合作社工作。

困難村民劉阿婆今年80多歲,其兒子早年過世後,靠她將孫女撫養長大。老人身體很好,幹活也麻利。李怡龍安排老人在苗圃裡幫忙,平時做些拔草、下種、澆水等較輕鬆的活兒。

「6名困難群眾都有專門建檔。」從李怡龍提供的檔案中可以看到這6戶群眾的家庭情況、工作情況和收入狀況,每年合作社都能幫助這些困難家庭每戶增收6000元以上。

搭臺,服務青年創業

2018年3月,由永春生態文明研究院、團縣委牽頭搭建的全省首個落成的「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在桃城鎮花石社區揭牌,李怡龍是這個雙創基地籌建者之一。

雙創基地的成立,為永春想要創業的返鄉大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項目引導。作為籌辦人員之一和平臺管理員,李怡龍率團隊也是第一個帶著項目入駐雙創基地,「我希望做好自己的產業,同時帶動身邊的青年創業,形成項目業態,大家共同發展」。如今,這個雙創基地已有8個團隊(項目)創立的11家企業入駐。

1991年出生的林江春,一年前從廈門返鄉創業,他打算創建自己的中草藥除蟎品牌,同樣也被雙創基地良好條件吸引了過來。「李哥他們很照顧我們新創客,前不久,他剛幫我們對接落實了10萬元貼息貸款。」林江春說。

李怡龍說,返鄉創業青年能夠聚在一起、抱團發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政府方面有什麼優惠政策,他們都會想辦法幫助基地的小夥伴們溝通爭取。「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兩年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使我們年輕人創業興業更添信心。農村是一片創業熱土,我將紮根家鄉,努力把『香』的事業做大做強。」(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文/圖)

相關焦點

  • 返鄉創業續輝煌 鄉村振興添力量——平頂山市返鄉創業工作紀實...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六穩」「六保」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返鄉創業生態,厚植返鄉創業沃土。
  • ——雅安市返鄉下鄉創業典型被評為省級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及明星企業
    四川新聞網消息 12月17日,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在廣元市召開,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長王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林良軍,市勞務開發暨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明基參加會議。
  • 創業補貼幫助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近日,祥雲辦事處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補貼申報、小額擔保貸款等相關政策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力度。辦事處組織各村勞動保障協管員傳達學習返鄉農民工創業補貼發放的工作要求,並通過公告欄、宣傳彩頁、微信群等形式進行宣傳普及,向符合條件的人員詳細講解各項優惠政策的申報條件、提交的相關材料和辦理手續,實現補貼、貸款政策人人知曉、人人受益。截至目前,共收到王莊村、祥符盧、祥雲寺村等9家店鋪的申請材料。
  • 雲南21部門聯合發文支持返鄉入鄉創業 大學生畢業3年內返鄉創業最...
    雲南21部門聯合發文支持返鄉入鄉創業 大學生畢業3年內返鄉創業最高補貼3萬元 返鄉入鄉創業者將迎重大利好!
  • 莊浪縣被認定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
    近日,莊浪縣被省人社廳、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聯合認定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 近年來,莊浪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優先政策,支持、鼓勵並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搭建良好的平臺載體。
  • 小店經濟點亮農民工返鄉創業新生活
    閱讀提示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當地發展小店經濟的政策推動下,或創辦小店自主創業,或進入小店打工解決就業。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創辦返鄉創業經濟實體已累計達到38萬戶,吸納就業人員172萬人。專家認為,激發小店經濟活力,能暢通城市經濟活動的「毛細血管」,也是穩就業、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途徑。
  • 喜訊:睢縣榮獲「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稱號
    近日,睢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獲「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稱號。近年來,睢縣大力開展「引鳳還巢」工作,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出了「一攬子」優惠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利用產業集聚區、農村閒置土地、扶貧車間等進行創業。
  • 青神縣返鄉創業者黃濤榮獲「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榮譽稱號
    近日,青神縣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黃濤被四川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榮譽稱號。2003年,黃濤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建起一座奶牛場。「濤哥哥」發展過程中,縣人社局始終積極聯繫,主動上門宣傳就業創業政策,邀請專家巡診,協助落實創業資金,組織參加創業成果展,積極選樹先進典型,推薦參加省、市創業明星評選等。如今,黃濤創建的青神縣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和奶牛養殖第一牧場擁有牧草基地5000畝,存欄奶牛可達2000頭,直營奶店100多家,吸納本地農戶就業務工113人。
  • 株洲返鄉創業農民工首次創業有補貼!即日起可申報
    華聲在線3月31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智芳 實習生 陳翾)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株洲市拿出真金白銀扶持。日前,株洲市人社局、株洲市財政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度株洲市返鄉農民工一次性創業補貼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對首次創業的返鄉農民工給予5000元或20000元的一次性補貼。《通知》明確,申請對象為法定勞動年齡內的株洲戶籍農民工,需在2017年1月1日之後返鄉,在株洲市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
  • 四川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和企業是怎麼選出來的?
    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並向返鄉下鄉創業明星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章,向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頒發獎牌。為什麼要評選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評選的標準是什麼?對象是什麼?
  • 58同鎮聯合清華發布《縣域創業報告》:年輕人是創業主力軍 返鄉...
    《報告》顯示,返鄉創業者佔比過半,大學生創業者近1/6;縣域創業以家庭式創業為主,百人以上僱員企業不足1%,企業整體營收5-7萬,80%以上企業淨盈利10萬以下,東部地區創業氛圍濃厚。年輕創業者佔比高 返鄉創業者佔比過半《報告》顯示,在縣域創業者中,男性佔比達71.1%。同時,縣域創業群體中48.0%年齡為26-35歲,30.9%的創業者年齡在36-45歲之間,45歲以上創業者僅佔約10%。可見,年輕人是創業主力軍。
  • 我市評選認定20戶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示範基地)和196名返鄉下鄉...
    會上,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代忠就全市農民工服務保障、根治欠薪和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並安排部署了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鄰水縣、華鎣市圍繞農民工工作進行了交流發言。會議宣讀了《廣安市勞務開發暨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關於評選認定2020年度廣安市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示範基地)和返鄉下鄉創業明星的通報》,授予196人「廣安市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榮譽稱號,授予20個企業「廣安市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榮譽稱號,並對10名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代表和10個明星企業代表進行了現場頒獎。
  • 浙江常山:「常雁回歸」助青年返鄉創業
    團常山縣委書記金童介紹,像官文景、鄒黃河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在常山並非個例。近年來,常山大力實施「常雁回歸」工程,通過基層團組織發掘、引導、扶持常山籍青年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大舞臺。據悉,近3年,常山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每年增加10%,尤其在今年,大學生回鄉人數同比增長1.5倍。
  • 小小燈籠 點亮返鄉青年創業夢
    近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報導了黃市鎮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引進企業發展特色手工編織,不但幫助村民脫貧還吸引了不少優秀人才回鄉創業,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 鄭仁軍:返鄉創業建苗圃圓「老闆夢」
    華龍網訊(通訊員 薛根柱)「當了10多年的打工仔,如今返鄉過把『老闆癮』,你別笑我,這可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夙願。」日前,在黔江區正陽街道群力社區2組一片苗圃基地裡,老闆鄭仁軍正在指揮10多個留守婦女撒樹種、覆蓋地膜。
  • 市人社局赴泗陽縣調研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貫徹落實全市作風建設大會精神,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7月8日上午,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登懷帶領局辦公室、能建處、市就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到泗陽縣調研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
  • 綠葉對根的情誼 | 聽河南企業家李宏偉講述返鄉入鄉創業故事
    ,形成要素聚鄉、產業下鄉、人才入鄉和能人留鄉的良好互動局面,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返鄉入鄉創業製造業產業集群,湧現了一批返鄉創業優秀企業。今年,我省汝州市、平輿縣、光山縣、鹿邑縣等4個返鄉創業試點縣(市)案例和原陽縣、平輿縣、虞城縣等3個返鄉創業企業案例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返鄉入鄉創業典型案例彙編》,我省平輿縣返鄉入鄉創業企業家李宏偉在全國「雙創」活動周上作典型發言。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返鄉創業帶動廉江鄉村振興
    在橙鄉廉江,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帶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他們在城市學習了本領、積累了知識,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紮根家鄉,帶動老鄉們一起發展、一起致富,為家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
  • 自貢市9名個人、4戶企業被表彰為返鄉下鄉創業明星
    12月17日,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召開,會議通報表彰了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1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自貢市9名個人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