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時候我正好處於工作的第三年,當時已經從國營單位跳槽,嘗試了兩個行業和職業,開始明白了什麼是適合我的職業,兩次跳槽後讓我有能力入職一家中等的港資外企做採購部經理,一邊還在繼續用業餘時間讀第二專業的學業。
當時工作單位離家很遠,坐公交來迴路上要花四個小時,有時還要經常加班。這個時候整個人都很累,但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趁年輕吃點苦受點累也是情理之中。當時幸運地是找到自己一生所喜愛並擅長的職業:採購。所以我幾乎花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過程中去。
25歲的我當時做了三件事,這個誤打誤撞的決定被我長期堅持了下來,有的已經成為我終身的習慣。現在看來當時的決定有如神助般正確,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軌道和職業生涯。由一名青澀的職場底層打工者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遠遠走在當時時代的前列。
01一,第一件事就是提升英語水平,強化聽力和口語
在外企用到英語機會增多,我的第二專業又是涉外經濟,英語成了我那個時刻重點攻克的對象。除了學業裡深奧的專業英語,中國傳統教學中的「啞巴」英語讓我非常頭痛。看得懂但聽不懂,聽不懂當然開不了口,即使勉強開口也是罐裝中式英語。
「聽、說、看、讀、寫」是一個小孩子學習語言的循序漸進的方法,當時我們的英語教學恰恰都跳過「聽和說」,直接從看、讀、寫入手。「啞巴」英語也成了很多人一輩子的痛,即使你過了六級、八級,你依然聽不懂、說不了。
那時候我買了個WALKMAN,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強迫自己聽英語,不管聽得懂聽不懂反覆聽,把英語的語感聽出來。中午吃飯的時候,再把聽的內容對照書本看著聽。晚上下班繼續聽,這個時候開始聽出點意思來。但我不允許自己在腦子裡把聽到的英語翻成中文,直接訓練自己用英語理解即可,從大概意識到詳細內容。
差不多每天路上四小時的強化聽力堅持了三個月,我的英語聽力豁然開朗,習慣用英語理解英語的意思,開口說起來也順暢多了,不用腦子來回中譯英、英譯中的倒騰,很多英語習慣用語自然的禿嚕出來。
這些努力讓我兩年之後,順利考入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公司,成為中國總部首任的四大採購經理之一;以及之後長達15年外企職業經理人生涯奠定了基礎。
02二,第二件事就是健身
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讓我身體變差,經常感冒發燒,即便生病也不請假,邊吃藥邊工作學習。燒得厲害,就下班後掛急診打點滴,第二天依舊工作。
在一次病好之後,我決定開始鍛鍊身體,每天下班提早兩三站下車,慢跑回家,同時我把我的小坤包換成雙肩包。除了下大雨和加班到深夜,基本每天跑20分鐘以上。一段時間後感冒發燒狀況明顯減少,睡眠也深沉不少。
到了後來考入大公司後,我在公司附近參加了健身會所,下班後我會堅持一周3次的頻率健身,從公共課到私教,嘗試了很多新鮮課程,最讓我痴迷地就是芭蕾課,一跳就是四、五年,感覺身姿挺拔不少。
健身是我工作抗壓的一種方式,汗流盡了,身體累得動不了了,什麼職場上的糟心事在一覺充足睡眠後都變得可以解決了。
03三,第三件事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兩小時以上的精細閱讀
很感謝當時我這個決定,讓我終生受益,讓我不再一個人的時候感到孤獨,因為我的內心充實。每天我習慣於臨睡前閱讀,當然在出差候機時也是我閱讀的大好時機,等人時,我也會隨手拿出書來閱讀。
我不僅仔細閱讀專業書以及相關的心理學、管理學、組織學,更把經濟學難啃的「催眠書」看成「暢銷爽文」。人物傳記、中外歷史、軍事戰爭、金融投資等看個遍,越看書越覺得世界之大,自我之渺小。
出國在外,也會去看下書中曾看到過的人文歷史,對照一下,感應當時風雲變幻。博覽群書的習慣,讓我不再瑣碎,眼界、心境開闊通透,處理人和事理性冷靜又恰到好處。這可能是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擔負起職場上重要職務的根本原因吧。
25歲時我做的三件事,不僅讓我5年後受益匪淺,更讓我終身無論在職業生涯還是個人生活,都能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我一直以來遇到過很多常人沒遇過的難事大事,但我依舊能如孩童般純淨的生活。我感謝我25歲時的選擇!
作為一個在職場努力工作了20多年的職場資深人士,我非常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職場經驗與案例,幫助大家走出職場困惑。我是葛曉惠,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各自的職場心得和疑惑,我也會將盡力解答大家的疑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