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地位尊崇,卻為人們知之甚少。遊走在彩色寶石的世界中,總是自帶一層神秘的面紗,引來無數人的一探究竟。它具備所有高檔寶石的優點,卻是那樣低調的奢華,金綠寶石,究竟是什麼使你有著不同於他人的魅力黃綠色?你神秘的背後究竟蘊含怎樣的寓意?今天讓我們來探尋金綠寶石的魅力所在。
金綠寶石發現於1789年,也稱金綠玉,是較稀少的礦物,如果能切割成大顆粒的且顏色淨度都比較好的寶石則十分珍貴。它的英文名稱為Chrysoberyl,源於希臘語的Chrysos(金)和Beryuos(綠寶石),意思是「金色綠寶石」。金綠寶石的透明晶體,因硬度大也是名貴寶石。工藝上要求顏色像淺茶水一樣明亮的褐黃色和綠黃色,透明,少瑕,晶體直徑大於3毫米。經過琢磨,常是收藏家的珍品。
金綠寶石的主要成分是BeAl2O4,晶體形態常呈短柱狀、板狀,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亞金剛光澤,顏色視其中含鐵的多少,呈深淺不同的淡黃、葵花黃、綠黃、黃綠、棕黃、綠、黃褐等色。三色性明顯,硬度8.5,折射率1.746~1.755,密度3.73g/cm³。金綠寶石有三個著名變種:變石(亞歷山大石)、貓眼和變石貓眼。貓眼和變石並列為世界五大名貴寶石之一。
金綠寶石中,大眾熟知的就是金綠貓眼,它以其美麗的光澤和銳利的眼線而成為自然界中最美麗的寶石之一。在斯裡蘭卡和古印度的佔星術中,「開杜(Ketu)」和「拉戶(Ruhu)」是兩個行星周期,傳說對人極為不利,在這兩個時期內,據說只有佩戴貓眼石才能消除災難,萬事如意。
只有金綠寶石貓眼,才能直接被稱作「貓眼」或「貓眼石」,其他寶石即使有貓眼效應,只能被稱作「xx寶石貓眼」,如碧璽貓眼,石英貓眼等等。貓眼石的光帶纖細、明亮、移動靈活,即使在室內光照條件下也十分清晰。寶石內部含有密集排列的纖維狀包裹體。帶褐色調的顏色和清晰的貓眼效應,是肉眼鑑定的重要特徵。
變石,也稱亞歷山大石,指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據說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生日那天發現了變石,故將其命名為亞歷山大石。與「貓眼石」的命名相似,「變石」一詞專屬具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若其他寶石品種具變色效應,只能命名為「變色xx寶石」,如變色石榴石、變色藍寶石、變色尖晶石等等。變石在陽光下呈現綠色,在白熾光、燭光下呈現紅色,被譽為「白晝裡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最受歡迎的是日光下呈現祖母綠般的綠色,而白熾燈下呈現紅寶石般的紅色,但實際上變石很少能達到上述兩種顏色,通常情況下的綠是淡黃綠色或淡藍綠色,而紅則為不鮮豔的褐紅色。
陽光下呈現綠色,在白熾光、燭光下呈現紅色
變石貓眼則既有強烈的變色效應,又有明顯的貓眼效應。是一種更珍貴的寶石品種。
變石貓眼
文字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