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出臺意見 環衛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0小時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貴陽9月30日消息(記者陳屹)近日,貴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省衛生健康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貴州省關於切實保障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見》。其中規定,原則上環衛職工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

《貴州省關於切實保障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見》,從規範環衛職工用工管理、提高環衛職工收入水平、保障環衛職工健康安全、改善環衛職工工作條件、解決環衛職工生活困難、落實環衛保障措施六個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進一步保障環衛職工合法權益。

《意見》指出,環衛用工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度的審批辦法》等規定,結合環衛行業工作的特殊性質及實際作業模式,可實行標準工時制度、綜合計算工時或不定時工作制,實行綜合計算工時或不定時工作制的經勞動行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執行。原則上環衛職工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意見》要求,全省一線作業環衛職工月基礎工資(不含獎金、津貼、補貼、工齡工資、加班工資)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20%。達不到120%的地方,應在2021年底前根據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逐步調整到位。各地應根據環衛崗位工種、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的差異,結合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進行崗位分檔、細化,制定環衛職工崗位津貼標準,並建立彈性調整機制。環衛用工單位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合理安排環衛職工工作量和休息時間,依法足額發放加班工資。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對應休未休年休假的,按法定標準支付未休年假工資報酬。

《意見》要求,加強環衛職工職業病防控,環衛用工單位要落實環衛職工個人防護、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和防塵防毒、防暑降溫等職業病防控措施,為環衛職工提供必要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要強化環衛職工作業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環衛安全作業規範,完善各項安全防護措施,重點做好一線環衛職工的安全保障工作,有效防範各類安全事故發生,以保障環衛職工健康安全。

貴州省新出臺的這個意見,還提出改善環衛職工工作條件、落實環衛保障措施、多渠道解決環衛職工住房問題等意見。

相關焦點

  • 這家餐廳推出「能量補給站」,每周請環衛工人免費吃午餐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在貴陽市花果園,有這樣一家餐廳,免費為社區環衛工人提供午餐。為餐館點讚花果園一期,附近的環衛工人與周邊的「菌滿園」餐館之間有個約定:每周一中午,「菌滿園」都會準備好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平臺上的「能量補給站」,免費提供給環衛工人。
  • 向勞動者們致敬 貴州小糊塗仙酒慰問一線環衛工人
    紅網時刻4月30日訊(記者 唐頻輝)2020年4月29日下午,「清潔長沙、潔淨嶽麓」——貴州小糊塗仙酒業有限公司慰問一線環衛工作人員活動在長沙嶽麓區舉行。貴州小糊塗仙酒志願者來到嶽麓區杜鵑路環衛工人生活驛站,慰問在疫情防控期間始終堅守在一線崗位的環衛工人們,送上節日祝福,感謝他們為長沙市的城市整潔美觀與疫情防控作出的巨大貢獻,並向環衛一線紅人捐贈小糊塗仙典藏8件、礦泉水50件及毛巾500條共計價值約25544元的慰問品。「環衛工人每天奔波在城區的大街小巷,無論嚴寒酷暑,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乾淨整潔的城區環境。」
  • 貴州七星關:環衛工人拾金不昧 光榮入選「貴州好人榜」
    有這麼一群人,相信大家都應該不陌生,走在大街小巷,隨時都能看到他們勞動的身影,幹著多數人都不願幹的髒活累活,我們生活的環境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乾淨美好,他們就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人。今年,七星關區三名環衛工人蘭明揚、李彬和羅智因為拾金不昧,被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頒發榮譽證書,光榮入選「貴州好人榜」。蘭明揚、李彬和羅智是畢節市七星關區天一綠潔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羅智是垃圾清運車駕駛司機,蘭明揚和李彬負責把沿路垃圾桶內的垃圾收進垃圾清運車。
  • 濟南城管為應對極寒天氣 優化環衛工人上崗時間 落實免費早餐
    優化環衛工人上崗時間 有效落實免費早餐據悉,濟南市城管局優化調整人員崗位上崗時間,對年齡較大、有心腦疾病史的環衛工應及時調整作業時間段,早晚氣溫較低時段,可暫時停止上崗作業,加大機械清掃力度,以機械化代替人工保潔。
  • 世界上最懶惰的國家,每天僅工作5個小時,但平均月收入超過3萬
    對於大多數有薪工人來說,上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家庭中有錢,沒人願意工作。但是要生活,我們必須每天努力工作,而且我們經常必須加班。但是,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被稱為「懶惰」國家,每個人每天只工作5個小時,他們就可以賺到很高的收入。順便說一句,您真的羨慕這個國家的人嗎?
  • 勞動法第六講: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
    》第三條的規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長工時為8小時,每周最長工時為40小時。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一般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③特殊原因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④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
  • 周工作時間是40小時還是44小時,月工作時間是20.83天還是21.75天
    一、周工作時間是40小時還是44小時這個問題是因為法律與行政法規規定不一致造成的。《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0小時的工時制度。」以上規定均為現行有效法律法規,到底應該適用哪一個呢?
  • 環衛工人穿上「科技新衣」 生物材料充電發熱
    「科技新衣」  生物材料充電發熱,未來向減重、太陽能發電改進  本報訊(記者張世光 實習生施碧薔)「以前冬天出門上班要穿五六層衣服,幹活的時候顯得笨重,現在穿一件加熱服,插上充電寶,衣服能一直加熱五六個小時!」
  • 環衛工人張蘇林的工作時間表
    天還未亮,路燈下一個身材瘦小的橙色身影揮舞著大掃帚,清掃著路面上的沙石和垃圾。她絲毫不怵寒冬清晨的冰冷,幹起活來特別帶勁。她就是呼和浩特一名61歲的環衛工人張蘇林大媽。 凌晨4:00,整個城市還在睡夢中,張大媽就已經起床了,洗漱完畢後,衝一碗熱熱的奶茶當早點,4:30就騎著自行車出發了。「5點是一定要到的,我家離得比較遠,騎自行車得半個小時左右,不能遲到的。」
  • 十大最美環衛工人 | 鄭冬英:踏實工作助力城市文明
    她的這種幹勁常常感染我們,讓我們也充滿動力,積極向上工作。」吳生豔說。鄭冬英所負責的片區在馬壩鎮江畔廣場附近,周邊有農貿市場、居民小區、健身廣場,每月逢2、5、8日還是圩日。每天早晨5點多,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她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拿著小掃帚和手提垃圾桶清除路面上的垃圾,然後才拿起大掃帚清掃整個路段,每次需要兩個多小時。
  • 中青報:每周小短假,36小時工作制呼之欲出?
    查國際上通行的工時制度,多數國家實行的是每天8小時、每周40小時工作制,包括中國;也有實行每天7小時、每周35小時工作制的,以法國為代表;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瑞典,其最大的港口城市哥德堡更是在醞釀實行每天6小時、每周30小時工作制了。
  • 環衛工人缺口罩手套,志願者募捐,居然遇到騙子
    然而,志願者很快發現此單號根本不存在,要求對方退款但對方拒不退款。無奈之下,志願者只好撥打了報警電話。這個漫長的冬季重新定義了口罩的地位。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親朋好友都開啟了「雲拜年」模式,清冷的城市街道空空蕩蕩,偶遇的只有穿著螢光馬甲的環衛工人,他們一直未停下工作。
  • 雲城街環衛工人自編抗疫順口溜,5大方言版本
    >你pick哪一版原來,這是雲城街市政所負責人付正山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自編的一首環衛工人抗疫順口溜,旨在鼓勵環衛工人要堅守崗位,克服困難,做好個人防護,攜手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沒想到這首抗疫順口溜發到工人群裡後,大家反應熱烈,但也有部分環衛工人反映沒時間看文字,如果有語音版本就更好了。」隨即,該街市政所工人群裡就熱鬧起來了,不少工人利用休息時間為這首抗疫順口溜配音,讓這首抗疫順口溜更接地氣。▲來自四川的石大社,配音四川方言版本。
  • 給環衛工人提供保護 28歲警察設計"環衛頭盔"
    本報長沙訊 「經常看到報上報導環衛工人在清掃馬路時被車撞上,所以我給他們設計了一種頭盔,輕便又透氣,可以更好地保護他們。」28歲的警察小夥子聶宇帶著他設計的頭盔來到本報社,他希望他的小設計可以給環衛工人們提供一點保護,表達自己的一份關心和溫情。
  • 結冰的環衛工人水杯
    冬至後,南京的氣溫持續走低,這兩天最高氣溫都在零度以下,給室外作業的工人帶來了困難,尤其是環衛工人,每天在室外10多個小時。 這兩天,南京市民孟先生的一條微博「建鄴區環衛工人路師傅的水杯」引發很多市民的關注,對此,我們採訪了孟先生,據孟先生介紹,7日中午我在馬路上發現路上一位環衛工人的水杯裡都結冰了,
  • 全家便利店為北京、上海環衛工人送上夏日福利
    新京報訊(記者 秦勝南)大暑過後,迎來一年中最熱時候,全家便利店今年繼續在北京、上海開展關愛環衛工人行動。7月27日、28日,全家北京58家門店為環衛工人提供1500套免費愛心早餐;7月28日、29日,上海5.4萬名環衛工人可憑「清涼券」到全市任意全家門店領取慰問品。
  • 「風雪除冰人」冰雪夜裡 環衛工人那一抹橙色暖人心
    連日來,受冷空氣影響,貴陽市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城區的主要路段和一些人行天橋上不同程度出現凝凍。每天晚上和凌晨,路面上總會有一群群身著橘黃色的環衛工人在撒鹽除冰。貴陽市京築環衛公司從凝凍開始以來,就啟動抗凝凍除冰工作方案,環衛工人們也一直在堅守著。
  • 丹陽素食餐館免費為環衛工人供餐
    圖為環衛工人在素食餐館內用餐。 記者 高靜 攝「來來來,快請進,您可以自己選擇喜歡吃的……」19日晚上7點,位於中山路的一家素食餐館和往常一樣停止營業,開始迎接特別的客人——環衛工人。「店裡工作人員經常招呼我們環衛工人過來免費吃飯。」環衛工人張阿姨在吃飯間隙和記者閒聊起來,「一般都是晚上工作結束,偶爾會過來吃一頓,店員們都很熱情。」據該店負責人小林介紹,素食餐館從2017年開業起,便免費向環衛工人供餐,一直堅持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其實除了環衛工人,路過的市民我們也歡迎他們一起進來免費用餐。」
  • 社會熱點題3:對於環衛工人用高壓水槍打落葉,你有什麼想法?
    考題:一則「環衛工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黃葉」的視頻風行網絡。在視頻中環衛工說,領導檢查要求看不見一片樹葉,加速黃葉落下才能集中清掃。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但城市管理者卻為了表面的乾淨,要求看不見一片落葉,這種行為反映出的問題,一方面是領導幹部做決策是屁股決定腦袋,沒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導致該項政策令人吐槽。另一方面是改革的制定者,錯誤的政績觀,權力觀,出現了偏差,沒有深刻明白權力來源於誰,服務於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