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安徽勝崗村的老人,領回了他們三年前被騙子騙走的錢財。
時間回到三年前,2017年12月的一天,騙子組局進入勝崗村,在小禮品和感情牌下,僅用7天,騙取了一個村的老人錢財。
近年來,針對老年人展開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背後有那些社會原因呢?是老年人太傻嗎?是騙子騙術太高明嗎?其實,都不是,很多一部分上,根源於我們的老年人太「孤單」。
人口老齡化下,老年群體增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雖然我們國家近年的經濟取得巨大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我們社會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局面。因而,大多數老人的養老生活需求,是沒能得到滿足的。
現在的大多老人,都是從艱難時期過來的,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老人們透支了身體和健康,因而落下許多病根。從生理學上來說,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也將逐步退步和病變,老年人也是各種疾病高發的人群。
因此,騙子們抓住老年人的需求,從各種保健品,醫療器材上作文章,命中了老年的痛點。
這一個意義上來說,老年人的「孤單」,體現在社會還無法供給老年人的養老保健需求,有些老年人身體的不適只能挨著熬著。
經濟社會轉型,人口流動加劇,農業生產向多元經濟邁進,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人生活陷入「孤單」。最近2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變革,人員流動的加劇,種地不經濟,農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部分老年人成為空巢老人,導致老年人生活孤單。
現在偏僻的農村,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村子裡面有紅白喜事,才能見到喧鬧的人氣,平時裡,只有老年人們陪伴著老房子,在孤單地過著日子。
經濟條件好的,隨著交通的便利,相對還好一些,經濟條件差一點的,本來就沒什麼錢,老年人們又節約節省慣了,都捨不得去大藥房和正規藥店去買藥。
僅從購買日常用藥這個角度說,老年人的生活孤單,導致了老年人心理的孤寂。
老年人傻嗎?其實,我們上輩子的人,論起吃苦精神和奮鬥精神,是我們這輩人遠遠趕不上的。從一個側面說,上個時代的人,能餓著肚子讀書,從小就要幫扶家裡,但他們的學業並不差。我遇到好多沒讀過幾年書的老人,都能寫得一手不錯的字。
上個時代的人,子女眾多,在年輕時,為了子女,在年老之後,還是不願意太麻煩子女。所以,在騙子精心設局中,為了些許雞蛋,臉盆、麵條、牙刷牙膏這些,老年人能早早去排隊,去爭取。
老年人並不傻,現代社會的成就,其實是建立在他們積累的基礎上的。只是老年人經歷貧窮後養成的習慣,總想著拾到籃子就是菜,能攢一點能賺一點,就多能為子女分擔一點。
騙子的套路高明嗎?套路很老套,但是對人性人心的把握確實很高明。騙術,不外乎如釣魚,用小誘餌換取大收穫,深思之下,每種套路,都是讓人感覺「天上會掉餡餅」,只要把握這一點,套路就無所遁形。
但是,騙子的高明,在於他們的熱心陽光、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感同身受、體貼照顧,在和老年人的接觸中,深刻扮演著「孝子」的角色。
年輕人都要在外打拼,沒結婚的忙著事業,忙著房子、陪著朋友和戀人;結了婚的忙著工作,忙著孩子、忙著車子房子……
每所幼兒園和小學,上下學擠滿接送的家長,但是養老院前,只有陽光照耀著野草,在風中飄搖。
老年人的「孤單」,在於心理缺少陪伴,在於缺少和子女親人的傾訴和交流,騙子就能趁虛而入。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能父母每天都會關注,但是父母的身體狀況,子女卻很少過問,只有表現出疼痛和不適,才會帶去醫院診治。
娘想兒,路來長,兒想娘,扁擔長。所以,老年人一天的生活過往,基本沒和子女說,老年人只好去找老年人交流傾訴,在騙術活動中,都是老年人口耳相傳。
如果和子女說了,子女肯定會拆穿,從而制止老年人參與。
這種情況,老年人不好再去領取「禮品」,也不好再去和老朋友敘閒打發日子,更主要的,不能去找騙子「孝子」享受「天倫之樂」。
在社會節奏加快中,每個人都想儘可能作創造價值,為父母子女提供好一些的物質條件,給孩子一點錢,還好去過問怎麼花,給父母錢,因為愧疚,不能陪伴,只能任由父母隨便花。
老年人有些錢可以支配,但是缺少心靈上的陪護,騙子利用這個心理,大開行騙之門。
特別是網絡的興起,老年人因為眼花手抖,被時代,被網際網路「遺棄」,但是「騙術」卻在網際網路中加速傳播,信息的不對等,導致老年人時代下的「孤單」,從而防騙的意識和技能跟不上。
寫在最後:社會在發展,未富先老肯定只是一個暫時的社會狀態,當社會發展到老而且富的時候,多數老人都會選擇去正規的機構看病。
社會在發展,養老機制的健全,老年人的多元養老需求得到滿足,心理得到疏導,情感得到陪伴,自然對騙子那些伎倆,不再上心。
社會在進步,法制在健全,隨著對不法分子打擊力度的加大,騙子將無行騙之地。
社會在進步,生產在發展,養老產品供給的充分和多元,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騙子的那些神奇的「產品」和「器材」將會退出歷史。
社會在變革,特別是從人情社會中過來的農村老年人,一輩子都在鄉親鄉鄰幫扶中,對社會的戒心比較少,但是,隨著社會道德的構建,和諧社會推進,老年人上當受騙將會越來越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為人子為人女的年輕人,要常回家看看,經常和老人拉拉家常,多陪伴老年人,多關心老年人,讓老有所養還有所樂!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贍養老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贍養,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和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