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谷幽蘭育兒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不用給他立什麼規矩,長大了就知道怎麼做了。但不幸的是,沒有「規矩」的孩子,往往會惹出事端,最後令父母追悔莫及。
孩子的沒規矩導致孩子毀容?做父母的都該看看
樂樂從小就是個性張揚的小孩,不聽管教,沒有規矩,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但父母都認為這是小孩的性格,就從不給他立規矩,因此樂樂非常的自我為中心,常常欺負身邊的小朋友。
樂樂剛升入小學後,就開始了他的調皮搗蛋,欺負同學,搶同學的東西,老師對此很是頭疼。向家長投訴,得來的只是家長說的「多多包涵」。
一天,樂樂的同學剛把鉛筆削好,樂樂就搶了他的筆,這個同學不服氣和樂樂打了起來,結果剛削好的筆尖深深的劃向了樂樂的臉頰。老師及時的把樂樂送進了醫院,但樂樂的臉上也留下了傷疤。
樂樂的父母對此感到很痛心,這就是他們的錯,沒有過早的給孩子立下規矩,造成現在這樣的結果。
其實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小,沒必要立規矩,但事實告訴我們,規矩要立。
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年齡就開始立,否則孩子將會養成很多的惡習。
1、暴力、粗俗
孩子沒有自我的價值觀,如果失去父母的管控,沒有了規矩,孩子就極易養成暴力粗俗的不良行為。
那怎樣的行為叫作暴力、粗俗呢?
比如孩子喜歡欺負同學,搶同學的東西等等。華華搶同學的東西,同學不給,他就打同學,並對同學說:「你不給我,我就叫我哥哥把你打趴下!」華華這樣的做法,就是暴力、粗俗的行為。
2、犯錯不自知
家長疼愛孩子,總認為孩子還小,處處讓著孩子,即使孩子犯錯,父母總是會一昧的包容,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我沒錯」。
孩子沒有對於「錯誤」的約束,就會為所欲為,犯更多的錯誤。要知道孩子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很弱,如果父母不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就不會知道在這件事情上,到底什麼是錯誤的,什么正確的。因此,孩子的對待事物的認知上就會存在誤差,不會明白,自己是犯了錯。
3、不尊重別人,沒禮貌
沒有規矩的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別人。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他人,這也是社交中重要的規矩。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學會懂規矩,那麼孩子不懂禮貌,不尊重別人,自然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很不利,也會給成長生活帶來有極壞的影響。
因此,父母需要儘早對孩子立下規矩,而對孩子立規矩,父母不能忽視以下這三點。
給孩子立規矩,這三點不能忽視
1、 有些事不能慣
很多家長說,「就算立了規矩,那孩子耍賴我也沒轍啊!」這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問題,孩子常常用耍賴來躲避「規矩」,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威脅父母。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只能看一小時的電視或遊戲,時間到了就該去學習,但孩子一開始哭、一開始鬧,父母就妥協了,於是孩子又繼續看電視、玩遊戲。
只要孩子一開始的要求被滿足,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要求,因此,父母應該一開始就嚴格對待對孩子立下的規矩,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任憑孩子哭鬧,也絕不能妥協,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哭鬧是沒用的。
2、 孩子的事,孩子做
「孩子還小,這些事,我能做就做了吧。」很多父母都會抱著這樣的心態,對孩子的事總是全部包攬,不讓孩子自己解決。
但不同的年齡可以做不同年齡段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嬰兒可以學會自己抓著奶瓶喝奶,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學著自己穿衣服,小學的孩子可以收拾自己房間等等。
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告訴他什麼事是可以自己做的,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父母以身作則,遵守規矩
很多父母都會在給孩子立下規矩之後,無視規矩的存在,自己不遵守規矩,反而強制孩子執行,這樣的做法會形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如果定下的規矩,父母自己都不遵守,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也不遵守規矩,那我可以不遵守。」這樣會給孩子做一個壞榜樣,造成孩子對父母不好的印象。
父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以身示範教學遠比說教來的有用,最好的父母,就是用愛和規矩,搭建起孩子人生的堡壘,讓孩子創造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