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是濱海新區實現「一基地三區」核心區功能定位,打造國內大循環北方樞紐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區,基本建成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的關鍵五年。制定好《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關於制定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洪世聰在發布會上表示,「《建議》緊緊抓住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綜合考慮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對『十四五』時期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安排部署,既心懷國之大者,在『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也秉承了發展稟賦,在『闖』『創』『幹』中展現新區擔當、體現新區作為。」
近年來,濱海新區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歷史機遇,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和載體平臺優勢,增強服務輻射能力,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濱海新作為。」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吳秀山說,「新區將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健全與京冀交通體系,完善天津港集疏運體系,深化京津冀港口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產業區』,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重點載體平臺創新發展,精準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單,完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和支持政策;打造京津冀宜居宜遊『後花園』,打造海洋旅遊文化品牌,構建海濱八景,形成全域濱海旅遊特色。」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濱海新區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平在發布會上表示,相比「津城」,「濱城」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規劃空間特徵,國土空間資源豐富,生態資源稟賦獨特,同時,「濱城」具有世界級港口和比較雄厚的產業基礎。「將依託『津城』和『濱城』各自差異的特徵,發揮優勢,與『津城』聯動發展、錯位發展,重點圍繞實現『濱城』優勢,提升城市綜合配套能力等方面打造『濱城』。」羅平說,「新區將堅持製造強區,深化海空兩港聯動,結合于家堡、MSD、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地區盤活存量以及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建設,藉助『津城』的現代服務業優勢,完善城市功能。」羅平表示,為加快「濱城」建設,我們將瞄準羈絆經濟社會發展的「痛點」「堵點」「盲點」打「組合拳」,在規劃土地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新型產業用地、城市更新、街區控規、規劃建築設計創新管理、多測合一等多項改革創新舉措,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為濱海新區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保障。(記者 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