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救助站工作人員為流浪人員送禦寒物資

2021-01-12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日報記者寒夜跟隨海口救助站工作人員為流浪人員送禦寒物資
寒意化在暖意中


1月6日晚,在海口市大同路華廈天橋下,海口市救助管理工作站工作人員為流浪人員送棉被。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1月6日晚,在海口市大同路一店鋪門口,海口市救助管理工作站工作人員給一名流浪老人系衣扣。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1月6日晚,在海口市大同路一店鋪門口,海口市救助管理工作站工作人員為流浪人員送保暖衣物。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實習生 陳燕

1月6日20時,夜空中下起了小雨,寒意又增幾分。

年近六旬的倪老漢獨自坐在海口市大同路華廈天橋的橋墩下,自然垂下的一雙手骨節很大,還有些粗糙。他的身下是兩床棉被,棉被底下鋪著一張硬紙殼,再往下就是冰涼的地面。鋪蓋佔據的約1平方米地面就是他的「家」。他一直望著眼前的馬路,不知是在看車,還是在想著什麼。

「倪大哥,前兩天給你送的衣服穿上身了嗎?」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倪老漢回過神來。那是海口市救助管理工作站(以下簡稱海口救助站)站長謝克雄的聲音。倪老漢循聲望去,隨後站了起來。在海口流浪了10多年,他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早已相熟。「穿著呢。」倪老漢拉開外套,露出裡面的毛衣和夾克,又朝自己的「床鋪」瞅了瞅,轉身說道,「看,被子也鋪上了。」

「明天又要降溫了,我們再來問問你,願意去救助站不?」

「我不去,我在這裡住慣了。」倪老漢擺擺手。

「那我們再給你送些棉被和衣服。」謝克雄嘴裡說著話,雙手已經利索地把新棉被鋪在倪老漢的舊鋪蓋上,隨後又把一張新的救助聯繫卡塞到倪老漢手裡,「你要注意天氣變化,千萬別著涼了,有什麼需要隨時給我們打電話。」

「政府和社會都關心我們,謝謝大家啊。」倪老漢回應道。

告別倪老漢後,謝克雄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20年11月24日以來,該站持續開展「送溫暖」活動,將工作人員分組,每組各負責一個區的巡街救助工作。除此之外,當日值班領導也會帶隊去重點區域巡街。「我們一般都在晚上七八點鐘去巡街。這個時間段,流浪人員一般都在。」謝克雄解釋道。

在大同路的臨街店鋪門口,也躺著幾名流浪人員。70多歲的蔡大爺最先看見走過來的老熟人,起了身。再一次和蔡大爺確認其不願去救助站後,謝克雄和副站長周亮把禦寒物資送到了蔡大爺手中,又遞過去一個袋子,裡面裝著八寶粥和礦泉水,「您的牙不好,我們把泡麵換成了八寶粥。」蔡大爺癟著一張幾乎掉光了牙的嘴,樂呵呵地說:「這個好,這個我能吃。」

一一為大同路一帶的流浪人員發放禦寒物資後,海口救助站工作人員回到車裡,去往人民橋,車裡塞滿了棉被、棉衣等禦寒物資及食品。「這麼多年,每年冬季巡街,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流浪人員的活動軌跡,他們中許多人選擇住在天橋下、公園裡和涵洞裡。」周亮說。

在人民橋下的涵洞裡,海南日報記者看到,這裡有七八頂支好的簡易帳篷,流浪人員就睡在帳篷裡。橋梁拼接處的空隙被他們當作儲物空間,裡面擺滿了物品,不少標有「海口救助站」的特製布袋也在其中。

住在其中一頂帳篷裡的肖阿公頭髮花白,因為個人原因,他不願去救助站。給其發放禦寒物資後,謝克雄蹲在帳篷前問:「肖阿公,您今年過年回家嗎?」

「不回了。」肖阿公答。

「那您到時候可以來救助站過年。」見肖阿公準備一口回絕,謝克雄趕緊補充說:「不強迫您去站裡,只是說您可以來站裡和大家一起過春節,我們一起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熱鬧熱鬧。」謝克雄把救助聯繫卡遞到肖阿公手裡,「您要是願意,就給我們打電話」。

「行,我留著,到時候想去就跟你們說。」肖阿公攥著愛心形狀的救助聯繫卡高興地說。

21時許,海南日報記者與海口救助站工作人員告別。此時,雨下得更大了,落在身上很快就打溼了衣服,但當晚的巡街救助工作還沒結束。謝克雄等人上車後,又馬不停蹄地去往下一個點。

夜色中的海口,燈火通明,安靜而溫暖。

(本報海口1月6日訊)

相關焦點

  • 寒夜合肥救助站聯合多部門走上街頭 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工作人員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隨著氣溫驟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狀況也牽動著眾人心。12月15日晚,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聯合多部門走上街頭,深入固定點位,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送去溫暖。當工作人員勸其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時,該男子婉言謝絕,稱其已習慣流浪生活。不願前往救助站,也不願意返鄉。該男子介紹,救助站和瑤海區民政部門以及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都經常來看他,送衣送食,還有一些好心人也常常對他給予關心,這讓他很感動,也真誠表示感謝。隨後,工作人員為其送上了禦寒的棉衣棉鞋以及食物和留有聯繫方式的宣傳冊,並一再叮囑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如有需要可及時聯繫工作人員。
  • 寒冬送溫暖!潮陽區開展禦寒救助行動
    為全力保障流浪漢、孤寡老人等困難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近日,潮陽區各地各部門連夜組織開展禦寒救助行動,及時送去禦寒物品,幫助他們溫暖過寒冬。
  • 我區開展禦寒救助行動 幫助民政服務對象禦寒保暖
    為切實做好民政服務對象的防寒保暖工作。1月7日晚,潮陽區連夜組織開展禦寒救助行動,為流浪漢、困難孤寡老人等民政服務對象送去禦寒物品。 當晚,區民政、公安、城管、衛健等有關單位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帶著衣被、食品等禦寒物品,巡城檢查,對露宿街面、廣場、公園、橋洞的流浪人員進行勸返、救助。
  • 寒冬來襲 臨沂愛心救助溫暖流浪人員
    寒冬來襲,氣溫急劇下降,為確保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臨沂市救助管理站也加快了救助步伐,自2020年11月11日開始,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12月17日上午,記者跟隨其中一組工作人員上街巡查,見證了他們工作的點點滴滴。
  • 青島開展專項行動救助露宿街頭流浪乞討人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青島適逢寒潮降雪降溫,最低溫度更是達到零下10度,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者再次牽動著政府和全社會的心,12月29日晚,記者跟隨青島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青島市區開展街面巡查救助,當晚共勸導8人,接回救助站1人,2人自行前往救助站,1人被送往救助站接受救助。
  • 過年不能回家 讓流浪乞討人員的大年夜也有「年味兒」
    為了讓流浪乞討人員 " 溫暖過春節 ",石家莊市救助站今年開展了 " 送餃子、暖身心 " 活動。救助車所到之處,餃香撲鼻,直到晚上 8 點多,流浪乞討人員悉數在他們的露宿、乞討之處,吃上了熱騰騰的餃子;而在救助站內,工作人員也在熱火朝天地為在站過年的臨時困難人員和站內困境兒童準備著豐盛的年夜飯,讓他們的大年夜也有了 " 年味兒 "。
  • 鞍山民政部門開展街頭救助行動 不讓流浪乞討人員挨餓受凍
    為做好鞍山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鞍山市救助管理站及社工組織及時開展街頭救助工作,主動走上街頭,送棉衣棉被和麵包,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和心理撫慰工作。  根據鞍山市流浪乞討人員分布情況,市救助管理站及社工組織重點對站前、火車站、地下街、婦兒醫院四個中心城區的主要街道及人口比較密集的機關、學校、醫院、車站、市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所、旅遊景點、賓館和街道十字路口、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地段的流浪乞討人員,開展每天2次(上午和晚間)的救助行動,對他們進行勸導和心理疏導。
  • 寒冬裡,給流浪者送溫暖
    救助站工作人員給不願回家和進站流浪露宿人員送上保暖物資等。 受訪者供圖本報訊 近日,我市氣溫驟降,預計周末最低氣溫9℃。為確保流浪乞討和生活無著落人員及時得到救助,市救助管理站近日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為不願進站或回家的流浪人員送上暖冬物資。連日來,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及駐站社工兵分多路,前往城區多個流浪人員落腳點及部分鎮區流浪人員聚集點開展巡查,並對日常巡查登記在冊的流浪露宿人員進行精準勸導和救助服務。
  • 送上蛋糕、點亮蠟燭,昨夜一名流浪人員住進了「臨時的家」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昨夜今晨,普陀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街邊發現一名28歲的流浪露宿人員後,不僅安排他住進了救助站「臨時的家」,還「第一時間」為他過了剛剛到來的生日,送上蛋糕、點亮蠟燭,使這位青年倍感溫暖。圖說:工作人員耐心勸導流浪男子避寒。
  • 海口秀英區為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送清涼」
    近日,海口氣溫持續飆升,為做好一線工作人員的防暑降溫工作,連日來,海口市秀英區在轄區多點位開展「送清涼」活動,為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解暑飲品和防暑藥品,讓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中。5月9日,在秀英港防疫一線,38名工作人員不畏酷暑繼續堅守。
  • 流浪人員獲救助安全回家
    原來這是一名流浪人員幾十年的積蓄~在寒潮中的暖心救助故事,就此展開~「護送老鄭安全抵達成都,已和成都救助站工作人員完成交接!」1月7日晚上,周浦城管中隊的微信工作群裡出現了這麼一條信息,接著是一個個點讚的表情。老鄭是周浦城管中隊救助的一名流浪人員。這個救助故事,要從最近的寒潮說起。
  • 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
    心懷對他們的牽掛,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帶著厚棉被、棉衣褲等暖心物資以及黨和政府的關懷出發在路上。降溫了!為流浪者送去禦寒物資位於市區青年路新村31幢北側的簡易鐵皮棚是一名六旬老漢的常駐點,14日晚7點左右,救助站工作人員來到該點位,鐵皮棚上著鎖,棚外的物架上擺放著3隻熱水瓶,能夠隱約看出老漢的生活痕跡。
  • ...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首輪夜巡,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資訊門戶
    圖為夜巡現場。 李彤攝新的一周我市氣溫明顯下降,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們過得怎麼樣?心懷對他們的牽掛,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帶著厚棉被、棉衣褲等暖心物資以及黨和政府的關懷出發在路上。為流浪者送去禦寒物資位於市區青年路新村31幢北側的簡易鐵皮棚是一名六旬老漢的常駐點,14日晚7點左右,救助站工作人員來到該點位,鐵皮棚上著鎖,棚外的物架上擺放著3隻熱水瓶,能夠隱約看出老漢的生活痕跡。見老人不在,救助站站長何偉在物架上留下了一床棉被以及棉褲、棉鞋、毛衣等禦寒物資。隨後,救助車一路向老長途汽車西站方向開去。
  • 新寧民政:寒冬送溫暖 讓城市更有溫度
    在這樣寒冷的冬天,流浪街頭生活無著人員的安危更是牽動著新寧民政部門和社會救助事務機構工作人員的心。為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溫暖過冬,從11月24日起,該縣「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全面啟動,新寧民政人身懷為民情懷,用辛勤與執著溫暖著新寧的各個角落,讓每一位受助者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也讓新寧這座城市的溫煦底色越發濃厚。有一種擔當,叫冷暖相伴。
  • 安徽蚌埠:寒冬中,為生活無著人員送上溫暖
    12月7日下午,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巡察組,在百貨大樓附近發現一名職業乞討者,經耐心勸導,其不願意進站接受救助。巡察組工作人員給予其棉被、棉衣等抗寒物品,並留下求助電話後勸導離開。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確保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從11月7日起,蚌埠市持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對陷入困境、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生活無著人員積極施救。截至目前,已累計救助生活無著人員753人次。  聯動巡查不缺位。
  • 貴陽貴惠路有家「免費旅館」專為農民工和流浪人員開放
    為解決夜晚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及農民工有一個溫暖的住宿環境,從11月份開始,貴陽市救助站添置了過冬的設施設備,為他們提供免費住宿。貴陽市救助站站長魏功強介紹,從2009年11月29日開始,貴陽市救助站在貴惠路15號增設一個「農民工免費住宿點」(原貴陽市衛生局辦公樓),住宿點設置床位100個,分男女區,為流浪乞討人員及農民工朋友準備了牙膏、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具。凡是無家可歸及流浪街頭的農民工都可以到這個住宿點免費住宿,時間從晚上19時至次日早上8點,憑身份證登記後就可以入住。
  • 氣溫驟降 湖南省民政系統緊急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
    《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寒冬救助工作,建立完善部門聯動和快速響應救助工作機制,確保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以及陷入困境、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生活無著人員及時得到救助服務。確保「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無盲區,堅決杜絕因失職瀆職而導致流浪乞討人員凍死凍傷等極端事件的發生。
  • 及時發放禦寒物資 幫助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市民政部門將困難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迅速制定工作方案,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送上棉衣、棉被、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幫助困難群眾溫暖過冬。針對此次寒潮降溫急、氣溫低、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安排部署,要求在毫不鬆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用心用情關愛睏難群眾,切實做好兜底保障工作,重點做好睏難群眾防寒保暖工作,確保他們有飯吃、有暖衣、有避寒場所。市民政局迅速行動,組成5個督導組,由局黨組書記鄭東婭和局長馮波帶領相關人員到各地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
  • 志願者連夜為一線工作人員送禦寒衣物 感動網友寫詩致謝
    連日來氣溫很低,夜晚堅守在小區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鬥嚴寒、戰役情非常辛苦。為表達對24小時執勤堅守人員的敬意和感激,葫蘆島兩夥志願者先後給多個鄉鎮街道社區送去了軍大衣和棉帽子。有網友感動之餘還專門即興創作小詩一首發在網絡上特别致謝這暖心一幕,引爆很多人的愛心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