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取暖,南方人們到底有多努力?

2021-02-21 十點人物誌

在未來,南方人還能因氣候帶給市場多少可能性?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可以試圖去描繪未來的冬日場景:南方人不再靠勇氣度過冬日,在外遇到了多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冷感,回到家都可以感受溫暖,至少在物理上。冷空氣一旦降臨,在南方上大學的黑龍江人張小比便不自覺地懷念起在東北的暖冬。

記憶裡,北方冬天室內從不寒冷,前一天晚上睡覺,她習慣把棉褲棉鞋放在暖氣上烤,第二天起床穿上就可以被溫暖包圍。那會兒,她可以在室內穿著短袖吃冰棍,甚至因為暖氣會流鼻血。

如今,她時常在屋裡發抖,「簡直是停屍房」。

這樣的體會並非張小比一人獨有。在網際網路上,著名的幾大南北之爭除了「鹹豆花和甜豆花」、「鹹粽子和甜粽子」、「買菜一噸和買菜一頓」,還有靠勇氣過冬還是靠暖氣過冬。

幾乎每年,北方省市宣布集體供暖時,社交網絡上的南方人或是在南方的北方人便開始「哀鴻遍野」,滿眼都是「酸了」二字。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南方室內缺乏大規模的供暖,冬風依然是「魔法攻擊」,南北的冷暖之爭還要持續。

越來越多的南方人決定主動克服寒冷。根據1688內貿平臺的數據顯示,進入11月以來,暖氣片在南方城市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0%,平臺上取暖小家電品類整體營業額同比增長到200%。銷量暴增背後,一場採暖行業的進擊悄然發生。

今年11月,來自合肥的盧春在家裝了暖氣片。從前豔羨別人家的暖氣,如今她終於也能夠舒服過冬。

按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來看,合肥在南方,地處江淮之間,夏冬季節鮮明。儘管早在2012年,合肥就有意識地對市民家庭進行供暖,但多年過去,依然有許多人未能被籠絡在供暖網絡之下。

今年11月中旬,中央氣象臺掛出暴雨藍色預警,特別提示安徽北部等地局部有暴雨。冰冷的天氣,讓盧春「每天靠抖」度過。被子、電熱毯和熱水袋依然不足以抵擋寒冷。倘若開空調,室內則變得十分乾燥,盧春的鼻子感到不適。

▲ 鄧超曾經在微博上表示「北方有暖氣南方沒有,真的是不公平」。圖 / 微博截圖

不過不久後,小區有人上門推銷暖氣片,盧春很快地答應下來。花費1萬多元,燃氣卡上充了400元。以後的冬天,盧春都不用再受寒冷折磨。「我媽非常熱情地把衣服放在暖氣片上烤,我也喜歡貼著暖氣片」。

越來越多的南方人正想辦法抵禦寒冬。曾經在北京感受過集中供暖的胡亮也在不久前花1.8萬元給江蘇宿遷的家安裝了燃氣地暖。

與盧春相似,在不南不北的南方城市,到了冬天他的手腳甚至會被凍腫。一個東北的同事是胡亮見過最怕冷的人,「本地人早就凍習慣了」。

裝上地暖以後,冬天3個月預算3000元。花費對於胡亮而言可以接受,「燃氣地暖價格透明,而且生活富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地暖」。

人類需要適宜的溫度才能夠舒適地生存。在較為遙遠的過去,人們用火來獲取溫度,隨著工業和科技的發展,獲得溫度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在當下,採暖設備無疑是城市人們愈發需要的取暖工具,需求增大,一個行業因「抗凍的南方人」而爆發。

根據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共有1.5萬家暖氣片相關企業。2017年新註冊量達到10年來最高達2046家,而2019年這一數目為1849。目前,我國供暖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北方,但南方城市廣州以252家企業排名第4。

一方面,暖氣片企業的規模正在日益增大,而另一方面供暖市場在南方逐漸開花。但並非所有人都支付得起集中採暖設備的費用。

在南方,家用的取暖器得到偏愛。生產取暖器的慈谿市一家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隆德對每日人物表示,公司最暢銷的產品是暖風機,而今年以來公司的暖風機的日出貨量已經達到6000-7000臺。
而來自南方城市的訂單可以達到四成,這個變化幾年前就已經發生,今年基本持平。

暖腳器和暖桌墊是寧波一家工貿公司的熱銷產品,公司副總經理黃奧迪證實了今年的採暖產品銷量走高的說法。

▲ 暖風風扇是不少南方朋友過冬的必備單品。圖 / cfp

11月以後,公司的取暖設備訂單比雙11還要多很多,在冷空氣襲來後,訂單量翻了5-10倍。「今年比去年的訂單量增長50%-100%,今年預計營業額8000萬元」。

國內客戶主要在長江沿線的江浙滬、安徽、湖南、湖北等地。一個巨大的市場已經浮現,黃奧迪估算了一下,光長江沿線牽涉的人口就達到6億。

零售商們也伺機而動。以南方城市廣州的地標廣州塔為送達地點,周圍10公裡內售賣取暖器的便利店或超市達到10家以上。一個「靠溫度吃飯」的閒魚賣家告訴每日人物,在今年10月前,自己對外售賣電風扇,而10月後,電風扇不再一一上新,相反,取暖器上架受到熱捧。
在購買客戶的評價頁面,北方城市買家的身影寥寥無幾,出現最多的則是像成都、東莞這樣典型的南方城市的客戶。

在冷這件事面前,秦嶺淮河的南北分界線暫時被遮蔽。更重要的是,南方人正在慢慢把一個市場舉起。

溫暖,成為所有人在冬季的最大共識。


煙囪,是安芬對供暖的印象。

在黑龍江鶴崗的農村,安芬在這裡度過她青春期以前的時光。家不遠的地方,是一個高大聳立的煙囪,每年冬天,黑煙就會從煙囪裡冒出,緩緩地升向天空。在那個片區裡,每家每戶的管道都會集中到廠裡,暖氣則會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的壁暖或者地暖。再後來,無煙煤被提倡,黑煙變成白煙。不過煙囪始終沒有倒,暖氣不曾消失。

北京人小魚沒見過煙囪,但她見過木罩子。每年,集中供暖時間是北京人關注的大事。接近年尾,北京人就會開始關心什麼時候供暖。小魚的家裡有兩處暖氣片,一處在爸媽臥室,一處在客廳,全用木罩子罩著。小時候,小魚每次從外面回來眼鏡都會起水霧。六七件衣服包裹在身上,一回家就要脫得只剩下秋衣秋褲。供暖效果好的時候,小魚甚至還會感覺到熱。

不過無論煙囪還是木罩子,這樣的景象在南方都是不曾有的。未來,不曾見過煙囪和木罩子的南方人字典裡或許也要有暖冬了。

取暖設備價格的降低或是採暖設備銷量增加的直接原因。盧春還記得過往的暖氣片價格按照國產、進口和材質都有不同定價,但總得來說費用可能要在3萬元以上,而如今1萬元左右便能解決供暖的問題。

▲ 老羅和李誕帶貨時推薦的石墨烯取暖器,李誕形容「看把他(取暖器)聰明的」。圖 / 視頻截圖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的2019年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排名前10的城市中,除了北京,剩下的都是秦嶺淮河線以南的南方城市。而其中,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的市民都是長江流域內購買採暖設備的主力軍——願意自掏腰包解決取暖問題。

「這一塊區域是溼冷那種,有風比較陰冷,其實他們有很大一個需求。」供暖設備銷量的走高離不開客觀上的氣候條件,黃奧迪解釋說。

在今年的今冬明春全國氣候趨勢預測聯合會商會上,國家氣候中心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預測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頻繁,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極端寒冷」的消息在社交圈子裡不脛而走。

近些年,採暖設備以更多種貼近消費者的形式出現,傳統的取暖器、電熱毯已經在造型和功能上都略顯老態,在小家電市場,更加多樣的細分產品正在源源不斷地湧現。

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搜索「取暖」,造型各異的取暖產品便琳琅滿目地展現出來。在小紅書上,取暖器有過萬條筆記種草。其中,復古風的取暖器收到年輕受眾的追捧。

美的、海爾、TCL、小太陽等老牌家電企業早已入場,而小熊等新品牌也開闢出新的待南方人的降臨。為了爭奪更年輕的市場,家電品牌們紛紛下場,與主流電商平臺逐漸綁定,積極營銷。

石墨烯取暖器是今年的網紅產品。利用遠紅外輻射加熱作為賣點,這種取暖器靠著品牌影響力和電商平臺宣傳在小家電圈實現突圍。據奧威雲網線上監測數據,雙11促銷期的三周,推出石墨烯產品大品牌有28家,機型共52個,靠前的品牌包括美的、智米、松下等。

平價、保暖、好看。一條採暖行業的賽道加速在眼前鋪開。

我國北方最初是參照蘇聯模式建立起住宅鍋爐的集中供暖體系。1950年代,由於「能源奇缺」,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集中供暖區,南北供暖線就此落下。

南方人對暖氣的訴求也一直不斷。在社交網絡發達後,這樣的訴求演變為南北人討論差異時經常提及的話題之一,南方人對北方的集中供暖投向羨慕和嫉妒的眼光,北方人則對南方的冷不理解。

集中供暖並非是件易事。煙囪就是北方供暖的前車之鑑。

在過去,由於長期倚靠燒煤供暖,北方地區成為大氣汙染的重災區。即使是在2013年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要求「煤改氣」後,北方部分省市的難題演變為「氣短」。而與此同時迎來的是經濟帳,鍋爐被拆,燃料替換為液化天然氣,甚至是乙醇等其他燃料,讓成本加劇提升。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有限的能源更環保更清潔,更容易被有效利用,這是供暖問題的根本。

▲ 圖 / 《惡棍天使》劇照

近幾年南方的供暖模式也正在被不斷地探索。早在2015年,住建部專門對供暖問題正式回應,提倡南方地區科學地選擇適宜採暖方式,採用分散、局部的供熱方式,解決個性化採暖需求。

此外,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幾乎都有聲音提出南方地區部分城市應該有供暖。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就建議「沿長江重新劃定供暖分界線,儘快啟動南方供暖問題研究」。

與過去相比,天然氣入戶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而年輕的消費者們越來越多,對於他們來說,在缺乏暖氣片和地暖安裝環境和條件的情況下,更加多樣的取暖家電也具有吸引力。市場先入一步,對實現整體供暖有利。

南方人帶給行業的改變不止是採暖設備。以美的為例,數據顯示,烘乾機10-11月的銷量環比8-9月的銷量環比增長73.3%,與往年相比這個數據增長了100.8%。而其中銷量最大的依然是來自華東地區城市。

在未來,南方人還能因氣候帶給市場多少可能性?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可以試圖去描繪未來的冬日場景:南方人不再靠勇氣度過冬日,在外遇到了多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冷感,回到家都可以感受溫暖,至少在物理上。

(文中受訪者除黃奧迪外都為化名)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推文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在看

冬天不再寒冷

↓↓↓

相關焦點

  • 南方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北方人:還是比較心疼你們!
    南方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北方人:還是比較心疼你們!比如南北方的冬季時常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南方人會對北方人產生誤解,以為北方能夠抵禦住各種寒冷,其中自然包括著南方的「魔法攻擊」,不過有著在南方工作的北方人卻表示南方的冷可是深入骨髓,這又是為何呢?南北方的氣候差異話題在網絡上經常是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而南方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 南方人到底有多痴迷「加絨」?
    在穿上的一瞬間,南方人們眉眼舒展,臉頰泛紅:啊~這就是溫暖的感覺。繼打工人之後,如今又出現了一新新人種,俗稱「南方加絨人」。加絨這種材質,通常要配合外層面料使用,在面料裡層多加一層薄毛毯手感般的面料,就能起到禦寒作用。加絨有搖粒絨、珍珠絨、抓絨等多種分類,根據厚度不同,保暖性能也千差萬別。
  • 「南方取暖設備被買爆」上熱搜 杭州人最愛買什麼取暖「神器」?
    冷空氣一吹,反應最快的就是取暖設備的銷售,#南方取暖設備被買爆#這個話題前天就上了熱搜榜。一組來自內貿批發平臺1688的數據也顯示:進入11月份以來,暖氣片在南方城市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0%,平臺上取暖小家電品類整體營業額同比增幅達到200%,其中發熱墊的同比增速甚至高達600%。
  • 京東數據凸顯冬季取暖消費趨勢 石墨烯踢腳線、碳晶取暖器成南方...
    來源:金融界網站 近一周以來,隨著冷空氣持續「補貨」,北方全面入冬,南方也遭遇「垮塌式」降溫和持續的江南陰雨攻擊。為了抵抗冬日冷到骨子裡的溼冷魔法,全國人民展現出了驚人的「趨暖」購買力。京東數據顯示,本周京東家電取暖器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達227%,舒適供暖超過300萬個家庭。
  • 南方哪種取暖方式最好?比一比才知道!
    南方的冬季雖然沒有北方那麼低,但是也有很多地區冷的時候室外氣溫達到零下二三攝氏度,因為房子不保溫,室內溫度也就五六攝氏度而已。再加上南方是溼冷,五六度的室內溫度給人的感受猶如北方0攝氏度。要知道,北方有完善的採暖,室內溫度一般都能達到18~20℃左右,對比南方的室內溫度,冬季無疑要幸福的多。
  • 南方取暖設備被買爆 你家的浴室取暖也該更新一波了
    為了捍衛冬天洗澡的幸福感,作為南方姑娘的筆者更是要加把勁,使出渾身解數,各類取暖設備齊上陣,力爭把浴室變得跟小火爐似的。 一、先來講一講燈暖 燈暖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浴霸,燈暖整體費用較低,並且升溫速度非常快。通常是由2-4個燈泡構成,通過直接燈源輻射加熱室內空氣,不需要預熱。
  • 南方冬天冷,請收好這份取暖指南,成本低還省電
    冬天的的冬季雖然說沒有北方的嚴寒,但是南方過冬天無處躲藏,室內比室外還要閃,冬天那叫一個遭罪,而且是乾冷乾冷的!面對著這樣的無處躲藏的寒冷天氣時,南方人就會使用各種取暖設備,這樣才能抵禦寒冷。但是就因為取暖設備太多,才讓大家無法正確地做出選擇,到底選擇哪種更好呢?那種產品在使用上安全還節省電費,同時還要操作方便。
  • 爭論了這麼多年了,到底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
    到底是南方的還是北方。而對於我個人來說的話,我覺得我是有條件來發表自己看法的。因為我大學是在上海讀的,我老家是山西的,是純正的華北地區,是晉西北,就是李雲龍打遊擊戰的那個地方。我的老家就是忻州我們那個地方最冷的時候有零下二十多度。印象當中有一年有過零下21度。這是我自己的印象呢,當然具體可能還有更低的溫度,比如大家最近去看山西消防救援去救失蹤的那幾個驢友是在五臺山上邊兒,當時的零下氣溫就有二十多度。
  • 碳纖維高科技清潔取暖到底怎麼樣?如何取暖的呢?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需要供暖的建築也越來越多, 而傳統的採暖方式因受熱不勻、溫度不受控制、能耗高,造成環境極大汙染的情況等諸多問題無法滿足人們的採暖需求。北緯域碳纖維供暖將利用高效節能的採暖方式引入平民百姓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使用北緯域碳纖維發熱塗料。 在我國南方,沒有集體取暖,在溼冷的天氣中,人們瑟瑟發抖。雖然說集體供暖的呼聲很大,但是集體供暖還是相對比較迷茫。北緯域碳纖維發熱塗料採暖,讓南方的家庭在冬季也可以用到舒適的暖氣,安全可靠。
  • 取暖方法千千萬,為何說南方人靠一身浩然正氣?其實你錯了!
    取暖方法千千萬,為何說南方人靠一身浩然正氣?其實你錯了!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 網絡上關於如何過冬的問題 也是越來越多 尤其是在南方 冬天如何取暖的問題
  • 南方取暖不用愁,紐恩泰空氣能熱風機有溫度更安全
    隨著冬季的到來,取暖成為老百姓,尤其是南方老百姓的首要大事。從秋褲、暖寶寶、熱水袋,到空調、暖氣、電熱毯……各種取暖神器成為家庭的寵兒。但同時,冬季也是取暖事故的高發期,隨便以「取暖、火災、中毒」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就會發現入冬以來,全國各地取暖事故高發,不僅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還有不少人因此而喪命。
  • 南方暖氣片銷量增長300%:北方的暖氣有多熱,南方人求暖欲就多強
    花費對於胡亮而言可以接受,「燃氣地暖價格透明,而且生活富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地暖」。人類需要適宜的溫度才能夠舒適地生存。在較為遙遠的過去,人們用火來獲取溫度,隨著工業和科技的發展,獲得溫度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在當下,採暖設備無疑是城市人們愈發需要的取暖工具,需求增大,一個行業因「抗凍的南方人」而爆發。
  • 南方取暖方式選哪種更好?
    南方的朋友,家裡已經裝修過了的,可以考慮插電的暖氣片,放到臥室,冬天持續插電,屋子會很暖和,還能順便烤烤衣服,就是稍微有點耗電,但是採暖效果比空調好很多倍。南方的朋友們,家裡買的新房子沒裝修的,或者老房子準備裝修的,下面幾種暖氣,可以參考一下,下面跟隨金旗艦旗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又一「取暖神器」流行!沒有暖氣的南方,也能輕鬆解決取暖難題
    導語:又一「取暖神器」流行!沒有暖氣的南方,也能輕鬆解決取暖難題對於冬天,溫暖這個詞會更讓人覺得有安全感,一件有溫度的房子更容易讓人安心,不過傳統的空調取暖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現在的需求了,空調不僅噪音大而且讓人覺得口渴乾燥,很難睡得踏實,取暖器的問世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難題。
  • 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揭秘日本人的過冬神器
    不同的地區及國際有不同的文化和取暖方式,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那在隔壁的霓虹國日本取暖靠什麼呢?而在南方,零下一度意味著,在室內要穿羽絨服,手暴露時間長點就會僵住,常規操作是將手放在屁股下或胳肢窩裡「化凍」,然而開空調又會太燥導致流鼻血,開電熱器又會出現「冷熱不均」的情況。
  • 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揭秘日本人的過冬神器——「被爐」
    不同的地區及國際有不同的文化和取暖方式,北方取暖靠暖氣,南方取暖全靠抖,那在隔壁的霓虹國日本取暖靠什麼呢? 而在南方,零下一度意味著,在室內要穿羽絨服,手暴露時間長點就會僵住,常規操作是將手放在屁股下或胳肢窩裡「化凍」
  • 南方農村冬天取暖是使用空調好,還是空氣能熱風機好?
    轉眼就到十月底,雖然現在南方的天氣還算好,但離冬天也差不了幾天了。在寒冷的冬季裡,全國最難熬的地方,當數南方農村了。因為北方城市有集中供暖;北方農村有土暖氣、空氣能熱泵,還有火炕。南方城市有冷暖空調、空氣能熱泵、燃氣壁掛爐;而南方農村,大多數老百姓依舊處於燒煤取暖的階段。
  • 南方取暖設備熱賣,有企業訂單比「雙11」翻5到10倍
    「現在公司取暖設備的訂單比『雙11』都要好很多,這兩天降溫了,我們的訂單量比『雙11』翻了5到10倍。」11月24日,寧波昕科工貿總經理黃奧迪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
  • 宿舍不能用取暖電器,南方同學在冬天必備保暖神器
    你願意在北方過冬還是在南方過冬?南方人看雪,北方人看南方人看雪南方很少下雪,北方冬天大雪紛飛。北方的下雪天,有很多的南方人特意在冬天跑去北方看雪,北方人看南方人看雪。南方空氣溼度較大,衣服都很潮溼,貼在身上很不保暖,相當於沒穿。但是北方的冷是多穿衣服可以解決的。這也是為什麼南方主張去溼,北方主張加溼。南方同學的受凍現狀:教室一定比宿舍暖和排長隊接熱水。南方大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是沒有暖氣的,而且有點學校宿舍冬天的各種取暖設備也是令人一言難盡。
  • 有一種「取暖」新方式,不安地暖,全屋也有27°C,網友:羨慕
    大家可能首先會認為北方應該比南方更寒冷,畢竟根據地理位置來說,北方的經緯度相比南方而言更高。但其實錯了,北方相對而言,地暖等設施普及的較為全面。而對於南方而言,人們經常戲稱是靠抖著過冬的。的確,要說在南方,如果自己出資把地暖、暖氣裝起來的話,是十分不划算的。於是,空調成了大多數家庭的必備選擇。但其實,單不說空調光買的價格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