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橘也作山桔,學名酒餅,別名山柑仔,為芸香科酒餅屬常綠灌木,植株多分枝,下部枝條披垂,節間稍扁平。葉硬革質,有柑橘葉香氣,葉面暗綠色,葉背淺綠色,葉形有卵形、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花多朵簇生,稀單朵腋生,花瓣白色。果皮平滑,有稍凸起的油點,初為綠色,成熟時黃色,熟透後則為藍黑色。花期5~12月,果期9~12月,常在同一植株上花、果並茂。山橘有大葉、圓葉、小葉(細葉)之分,製作盆景以小葉品種為佳。酒餅屬植物約17種,我國有6~8種,分布於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各地。芸香科植物還有其他名稱中帶有「山橘」的種類,如山小橘屬的山橘樹,金柑屬的山橘等,但這些植物與盆景植物中的「山橘」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雙蛟探海(香港盆景雅石學會)
▲俯瞰春秋(黃就偉 作)
▲海幢遺韻(韓學年 作)
造型
山橘最佳移栽時間是春末夏初,如果在立春前移栽應罩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溼,以利於成活。山橘有在枝頂部萌芽的習性,所以截樁時一定要一次截取到位,如果預留的芽眼稈太長,反而在所需部位不萌芽。養坯以粗河沙為好,萌芽後要在半陰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如果萌芽後受陽光暴曬,則會葉色失綠,生長停滯。一些育樁一年尚不死不活的樹樁多是曬壞的原因,可將其用新土重新種植,一般都能奇蹟般成活。當新萌發芽的基部逐漸變成白色,葉色墨綠、厚、有光澤,則證明樹樁已萌新根,此後可逐步加強光照,增施薄肥,待長勢穩定後,即可進行常規管理。樹樁成活後,中秋前後可進行疏枝定託。逐步加大肥水比例,任憑所留枝託瘋長。第二年一般不改植換土,立春後即薄施萌芽肥,以後隨著氣溫回升,可進行大肥大水管理。由於育樁時用的是河沙,所以成活後要特別加強肥水管理,盆面可施腐熟的農家肥,再增加腐熟的固型餅肥。水肥每7天1次,這樣的肥培育管理新枝生長迅速,增粗明顯。
▲情深 (陸錦昌 作)
▲君子之風(羅小冬 作品)
山橘開花結果,要將青果摘除,不讓其空耗養分。山橘樹幹硬朗挺拔,葉小而富有光澤,適宜製作文人樹、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懸崖式、臨水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生命力頑強,即使蟲蟻蛀空,僅剩一層皮也能成活,植株進行自我調節,長出新皮層,覆蓋受傷的部分,而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耐修剪,常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的方法進行造型。
▲傲骨仙峰(廣州趣怡園)
▲虎鶴雙形(吳成發 作)
▲相依(陳榮森 作)
養護
山橘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瘠薄,不耐寒。成型的盆景一年四季都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平時澆水不必過多,以保持溼潤為佳。生長期每月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新芽萌發時應以磷鉀肥為主,使新枝粗壯,節短而密實。山橘盆景修剪整形可在立春前後進行,將過長的枝條剪短,以促發側枝,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幼枝增多,作品會越來越蒼勁,樹相越來越豐滿,進入最佳觀賞期。每隔3~5年翻1次盆,在春天進行,翻盆時保留70%左右的原土,盆土要求疏鬆透氣,具有良好的排水性。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