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壹讀君呼喚更多的壹堆飯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海外留學、旅居、旅行的有趣故事。詳細請回復徵稿。
文|Josh
背負著大陸親友的殷殷期盼,剛到臺灣,我便像個朝聖的信徒,按著網絡上先賢留下的推薦美食索驥,在人群中披荊斬棘,從士林夜市、廟口夜市到逢甲夜市,從臺北、基隆到花蓮、臺中,篳路藍縷,所向披靡。夜市大同小異,大小攤販依著棋盤式格局的街巷展開,鋪陳出肉食麵點,吆喝叫賣。饕客們則如逃荒般攜妻帶子,揣著錢袋,一家四五口,從夜市的一頭吃到另一頭。
對於我們這些旅者而言,吃更像是宗教儀式,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餓而吃,純粹是為了吃而吃。大腸包小腸,蚵仔煎,蚵仔面線,車輪餅,大雞排,月亮蝦餅……每吃掉一種「臺灣美食」,就在自己心中的「美食待吃清單」上打一個鉤,慰藉自己不虛此行。在夜市的喧鬧聲中,我們虔誠地吃著食物,昏黃的燈光打在我們身上,每個人都好像快要修成正果一般,天靈蓋上冒著絲絲金光,手裡託著法器,頗有渡眾生之勢。
政大是臺北高校中的美食沙漠。臺大有公館,師大有師大夜市,人說靠山吃山,政大守著臺北動物園的漫山珍禽野獸無從下嘴。窄窄一條指南路上,為諸位云云校友和師生所掛念的,無非是幾家老店:一家因老闆切燒臘姿態豪放灑脫,而神情冷酷而得名的「殺人魔王」,一家每月1號免費接濟窮酸學生的「林記鵝肉飯」;再要說別的,怕就是「香香自助餐」了。
「香香自助餐」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出校門左轉第一家便是。同這條街上所有的商鋪一樣,香香的店面狹長逼仄,四扇玻璃門只開一扇供顧客出入,客人不多時店門口也偶會堵住,讓人看著覺得生意好得很。而香香的生意也的確好得很,用餐時刻人潮洶湧,進門拿好餐具後便被人浪沿著長長的餐檯衝到櫃檯。
在櫃檯擱淺後,先前沒夾到獅子頭的不甘還未散去,香香的老闆——這間小店的靈魂人物——就在你面前了。香香的老闆是個中年男人,常年踏著一雙舊拖鞋,套一件白汗衫,裹著深藍色的大圍裙,看起來,香香該不是他的名字。照例他要發問「大碗小碗?」「小黑小白?」
你答「小黑」,他便用一把夾子從櫃檯側邊夾出一小盒黑米飯,接著,用那把夾子在你的餐盤裡翻一翻,像海關工作人員一樣,查看菜的種類分量,還要防範顧客「金屋藏嬌」──在一堆高麗菜下埋幾片香腸。檢查完畢,他便彎下腰去,眼睛盯著菜,嘴裡念念叨叨,一隻手撐著,另一隻手在櫃檯上胡亂扒拉,算完後倏忽直起身來,雙手叉腰,瞪大眼睛,大叫一聲:「來,六百五!」生客怕是會被他要天價嚇到,而熟客則默契地掏出六十五塊,交付予他,彼此熱衷於這種交易。
至於老闆為什麼要報十倍價錢,人們無從得知,偶有人說,「大概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在賺大錢吧!」而客人們愛吃香香,可能一是覺得便宜實惠,二是認為老闆可愛。不過,江湖上也有傳言,香香老闆是個「劫富濟貧」的角色,因為全憑他一人估算,鮮衣華服者要價要高,衣衫襤褸者則頗受照顧。
在臺灣胡吃海喝,也總能撞見 「北京烤鴨」、「東北大餅」、「上海小籠」、「寧波年糕」、「新疆烤肉」。當年老蔣抵達臺灣後不久,嘴巴閒不住,不僅天天要罵「娘希匹」,還惦記著大陸的吃食,中正紀念堂裡還展出了老蔣最懷念的浙江寧波家鄉味——餛飩燙、牛肉餡餅、寧波年糕等凡八種。古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胖三斤」,我們幾個陸生,每逢節假便嘴饞難耐,四處打探消息,想在這麻辣火鍋堪比清湯火鍋的地方吃出點故鄉味。有一回在超市買了寧波年糕,帶到社團校外處所自己動手,手忙腳亂好不容易做出個白菜燙年糕,咬一口,年糕不軟也不粘。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請在頁面底部給壹讀君點個讚;如果你想打賞下勤勞聰明的壹讀君,戳一下最下面的廣告吧,不花錢。
如果你是媒體或者自媒體,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