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我是河南人,我就是一顆玉米粒

2020-12-26 百家號

關於胡錫進,你有什麼想問的?

胡錫進,人稱老胡,他是環球時報總編輯,也是一位擁有超千萬粉絲的網際網路大V。

12月15日下午,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檸檬融創學苑高峰論壇上,與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董事長孟磊和頂端新聞記者,展開了一場「不設限」的對話。

讓人意外的是,這次來河南對老胡來說,算是回老家,「我就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小時候10歲時還回去過。」

談到如何一步步成為網絡大V,胡錫進坦言「沒有設計」。「大學時,我學的是俄語,從沒想到會成為輿論場上的一員。糊裡糊塗走到了今天,不知道怎麼著就成了大家說的輿論領袖。

多重身份之下,胡錫進說:「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媒體人。」

老胡每天勤奮地生產時政評論類的視頻、文章,最新發布的一條視頻,許多讀者能看到背景在酒店房間。他當場自爆時間表:前一天晚飯後8點多回到房間,寫了一篇社評,錄了兩個視頻和一個音頻。而當天午餐前,他在系統構思第二天要發布的視頻和文章,午餐剛結束,沒有休息又去忙著寫文章。

對於常就國際焦點問題發表的言論,他說:「我沒當過外交官,缺少實際體會,但我在中外利益碰撞的浪尖上,能看到周圍的波浪,所以有自己的體會。」

現場,胡錫進欣然接受頂端網友的提議,一展歌喉,深情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我是河南人,我就是一顆玉米粒

頂端新聞:你對河南熟悉嗎?這次來鄭州有什麼印象?

胡錫進:老胡就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我姐姐就出生在河南,我10歲時候還回過汝州,只是很多年沒回去了。

鄭州我來過很多次,每次來都被安排住在二七紀念塔附近,我覺得二七是鄭州的精神支柱。那裡有個亞細亞,是河南創業精神的代表。

這是第一次到鄭東新區,發現原來河南這麼先進,我住在大玉米裡,我覺得我就是一顆玉米粒。玉米是什麼?玉米是糧食中是最茁壯的果實。俯瞰鄭州,真不愧為國家中心城市,設計得好漂亮,車水馬龍很繁華。

河南不沿海,但位於中國中央,中央有中央的優勢,美國的芝加哥、歐洲的瑞士都非常發達,河南有巨量的人口資源和市場優勢,對新興產業有強大的孵化力。河南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膽幹,把區位優勢、人口優勢發揮出來,找到不同於沿海的特殊優勢。

我真的這樣認為,中國之於世界,如河南之於中國。沒有河南的崛起,全國不可能全面崛起,我覺得中國接下來的發展,下一個增長極,一定在河南這一帶,河南崛起對周邊有巨大帶動力。

我的人生態度就是儘量努力,順其自然

頂端新聞:從微博到短視頻,你個人的曝光度可能比身後的媒體更廣泛,這些聲音是代表媒體還是個人?如果以後不當總編輯了,會去做什麼?

胡錫進:老胡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

我本來是環球時報總編輯,後來開始寫社評,好像寫出點名了,接著出了微博,當時有人說微博上有人罵我,讓我回應,就幫我註冊了帳號,結果一下就有5000多個粉絲,還都在罵我,想把我罵走,可我憑什麼走,就堅持了下來,以後就形成了別人對我的關注。

現在出現了自媒體,發在環球時報上的同樣一篇文章,做了一些小改動,發到我的個人平臺上,比環球時報社論本身的傳播廣度更大。這個時代好像就是這樣,讀者喜歡聽你個人說什麼,但我無論怎麼發,我都有一個環球時報的形象,我和環球時報是高度融為一體的,我的這種影響力,是環球時報成就的,我也幫助環球時報進一步冒冒尖,就是這麼一個格局。

這不是我個人故意來做的,實事求是,我從來沒有對自己做過設計,需要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然後自然就形成了今天這個局面,你說將來我要退休以後會怎麼做,我也不知道,到退休那天,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的人生態度就是儘量努力,順其自然。

絕大部分文章都是本人寫的,但有集體創作

頂端新聞:每天都在生產評論的文章、視頻,這些內容是本人寫的還是背後有團隊?

胡錫進:我一個人肯定做不了這麼多,我可以說的是,你看到的視頻都是我親自出鏡,別人替我出鏡那是不行的。還有我的微博、自媒體上的文章都是我本人寫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人幫我找資料,有人幫我核對事實,另外我寫出來之後會給甚至不止一名的第一讀者幫我看一看,他們會給我提出一些意見,我會根據這些意見做一些修改。周圍有很多人幫助我,不僅老胡個人,包括我們環球時報的作品,其實都是集體創作。

這種情況也是被逼出來,因為我幹不了別的事,其實我很羨慕那些運籌帷幄的人,其實我的領導也經常批評我,說你為什麼老是親力親為,我說我也沒辦法,我每年都寫幾百篇社論,有些話題好像交給別人寫,確實不是特別放心。

我發現寫文章,文筆不重要,知道多少詞彙也不重要,也不是那些觀點,尤其你寫很複雜的很敏感文章,最重要的是對這件事的全面的把握,就像做人一樣。

一些網上罵我的人,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頂端新聞:頂端網友好奇你的知識結構是怎樣的?平時常讀哪些方面的書?

胡錫進:我系統讀書主要是在年輕時候,現在讀書雜了。因為學俄語,所以印象最深的是俄語原版的經典名著,記得《戰爭與和平》讀得熱淚盈眶,託爾斯泰、普希金等世界經典名著,有些當時都能背誦,這些經典留下的精神殘片,至今支撐著我的精神世界。

走上社會,工作的經歷不斷觸動著我,後來去了南斯拉夫等地當記者,經歷了波赫戰爭、伊拉克戰爭,我採訪了至少兩百個家庭,接觸各種各樣的人聽他們的故事,去比較之間的變化,我覺得中國走在自己的道路上,這塑造了我今天的價值觀。

頂端新聞:怎麼看網上對你個人的激烈的聲音?你知道別人給起的綽號嗎?

胡錫進:我知道,比如有個叫「胡叼盤」。

其實時政評論員是一個艱苦的事業,把冷板凳坐下來就很不容易,包括周圍的人,網際網路上罵我的人,他們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們堅持在這個領域不斷發聲,這個發聲增進了社會聲音多元化,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更多思考。

———————————————

來源:頂端新聞·大河報

記者:張叢博 文 白周峰 攝影

編輯:裴申申

審核:楊化濤

相關焦點

  • 一碗玉米粒一顆鹹蛋黃,教你做特色美食,色澤金黃香甜可口!
    一碗玉米粒一顆鹹蛋黃,教你做特色美食,色澤金黃香甜可口!一說起玉米來,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水煮玉米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做法了,玉米經過蒸煮以後可以直接啃著吃,香甜軟糯的口感,非常受人們的歡迎。玉米的做法有很多種,既可以用水煮著吃,還可以搭配肉類食材一起燉湯喝。
  • 胡錫進:有人主張殺我求美饒恕 死懟和投降都沒出息!
    @胡錫進 微博全文如下:看到朋友圈的一篇熱文,恐嚇國人稱,微軟如果與中國停止合作,這個國家將會退回到黑夜裡點煤油燈的蠻荒時代。文章主張中國人乞求美國饒恕我們,而為了表達懺悔的誠懇,就要殺幾個「奸臣」,排在第一的就是胡錫進。大致這個意思。
  • 胡錫進:澳大利亞總折騰 像粘在中國鞋底上的口香糖
    原標題:胡錫進:澳大利亞總折騰,像粘在中國鞋底上的口香糖澳大利亞政府近日跟著美國對中國的指責跳得很高,老胡一直顧不上它,一篇針對澳大利亞的環時社評也沒寫,我的微博、視頻胡侃還有推特都沒有提它。主要是擔心寫了說了沒人看。
  • 胡錫進:想告訴非疫區的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 別給老胡上綱上線
    【胡錫進:非疫區的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 別給老胡上綱上線】這一波疫情來得又挺猛的。老胡不是專家醫生,生活中面對疫情我就是普通人。我的原則是:第一,小心些,了解權威醫生的勸告。第二,在個人謹慎程度上隨大流,這種大流的形成肯定有道理。第三,餐館咖啡廳只要是開著的,我就原則上視它們安全,因為政府管控很緊,風險大的都關了。當然,要降低個人在公共場所活動的總頻次。
  • 胡錫進: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的不公 我說幾句話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胡錫進: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的不公,我說幾句話  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抱怨,如今的社會越來越不公平了。怎麼看這個問題呢?老胡得說幾句實話。請大家注意,中國城市裡收入增長最快的是哪些人?是保姆,是護工,還有快遞員等。保姆和護工的收入與城市白領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小,快遞員很辛苦,但他們的收入已經與普通的白領不相上下。過去農村都很窮,連京郊農村也與城市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現在仍有很窮的農村,但是也出現了大片相對富裕起來的農村,總之,農民的日子好過多了,尤其是東部地區,一些農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追趕城市。
  • 二貨媳婦用牙籤穿玉米粒做飯,我罵她敗家,出鍋後我大喊再來50串
    二貨媳婦用牙籤穿玉米粒做飯,我罵她敗家,出鍋後我大喊再來50串說到美食,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些大飯店,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美食的意義有很多,在小編的心中,其實美食很簡單,就是那些看起來沒那麼好看,但是吃起來味道卻是很好的東西,家常菜就是其中的一種。
  • 粑粑裡為什麼會出現一顆一顆的玉米粒?這才是最靠譜的解釋!
    好吧,說起這個事情很多人恐怕都有點尷尬和難為情,當你吃了玉米,第二天便便的時候,是不是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整顆整顆的玉米粒,似乎根本就沒有消化一樣?很多人可能都會責備自己,哎,吃得太猴急了,都沒嚼爛就吞下去了,浪費糧食了,下次記得多嚼一下。
  • 美領事館撤出成都,胡錫進:走可以,先把中方的工資付清!
    導語:美領事館撤出成都,胡錫進:走可以,先把中方的工資付清!根據媒體報導,7月27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按照中方要求關閉,看起來美方這次是服服帖帖老老實實,但是暗中還是搞了很多的小動作。根據《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的了解,美方在臨走的時候,解僱了一批中方僱員,最令人詫異的是,美方居然沒有按照合同進行補償。
  • 「我發誓,這是我的心裡話!」新疆小哥這樣評價河南人
    斯坦旦說佩服河南人用雙手創造了一個這麼文明、這麼和諧的好地方  今年32歲的斯坦旦非常健談,他告訴大河報記者,自己是二十裡店村的村幹部,「我們那裡河南老鄉比較多,有鄭州的、有開封的,我跟河南人的交往不是一天兩天了,河南老鄉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特別能吃苦,他們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致富。你們可能沒看過,他們手上的繭厚得連縫衣服的針都扎不進去。
  • 男子寫歌《我是河南人》走紅 星光大道獲周亞軍
    □記者陳海峰實習生劉夢珂文圖  核心提示丨「我是河南人,中原大地是我家,河南自古出忠賢,我給你誇一誇,焦裕祿你聽過吧,李學生普通吧,古代就有花木蘭,現代有任長霞……」6月27日,永城男子戴向前攜自創歌曲《我是河南人》走上星光大道的舞臺,經過激烈角逐,勇奪星光大道周亞軍。
  • 胡錫進要經得住「盤問」?因為他只是公眾人物,不一定是完美人生
    胡錫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僅僅在於他是環球時報的總編。更在於 ,他開微博做直播上頭條,等等。利用一系列的平臺,針砭時弊,特別是針對國際問題發表看法和評論。從某些方面來說,胡錫進的評論往往是比較客觀的,雖然帶些激進的色彩,但是總體上是理性的。有一句話說是,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一直愛說別人的胡錫進終於被人「說」了,而且是被身邊人指名道姓的揭短了。實名舉報胡錫進有私生子、私下驕奢淫亂,等等。
  • 最美河南防疫人|我的臉變成了「痱」痒痒
    文字樸實誠懇,讓人看得淚流滿面 ......記錄者:河南援鄂醫療隊隊員(河南省直三院)楊茗2月22日今天的班次是9點-15點,早飯後7點40準時從酒店出發。今天的我元氣滿滿,我和永珍、元元還專門錄了減壓舞蹈,我要把武漢人民給我的愛傳遞給我的患者們。
  • 中澳「漫畫事件」持續發酵,胡錫進發圖嘲諷,背後又是五眼聯盟!
    據胡錫進表示,事情發酵到現在已經不再是中澳之間一個簡單的對抗問題,而是「五眼聯盟」對中國發動的輿論戰,胡錫進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幅真正繪製的漫畫作品,藉此嘲諷了澳大利亞明喊「民主自由」,背後卻褻瀆自由的行為。
  • 胡錫進發文,駁斥美國參議員瑪莎·布萊克
    胡錫進今天發文,駁斥美國參議員瑪莎·布萊克。因為這個參議員說:中國有5000年的作弊和盜竊歷史。有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胡錫進對此回擊說,當我們中國人已經形成了文明,美國人祖先還帶有猴性……這意思很明顯,我們中國的歷史比美國人悠久得多了。
  • 推特在胡錫進的帳號上強行加了這三個單詞,這招太狠……
    就連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個人推特也被重新認證了,打上了這樣的標籤(label): 再回到:China state-affiliated media,既然 state 表示「國家」、affiliated 表示「附屬的」,那麼 state-affiliated 很好理解,就是
  •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抖音我是一顆五彩繽紛的跳跳糖歌詞...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 河南小姐姐20㎡露臺,養滿花實在太漂亮,這就是我夢中的露臺
    導讀:河南小姐姐20㎡露臺,養滿花實在太漂亮,這就是我夢中的露臺如今,越來越多的姑娘喜歡養花,閒暇時間都不想出門,只想擺弄一下花草,感受生活中的詩情畫意。很多年輕人養花比退休的長輩們還在行,養出來的花總是令人驚豔。
  • 胡錫進的這篇文章,很有些看頭!有兩個特殊的詞:小辮子和黑材料
    胡錫進今天的這篇文章,很有些看頭。他第一段用了兩個很特殊的詞:小辮子和黑材料。特殊在哪呢?如果說對於一個人、一個事,坦坦蕩蕩,是非曲直都由道理而論,所謂小辮子和黑材料還會有市場嗎?如果說一個人看誰都有小辮子,看誰和自己較勁就要整他的黑材料,那這個人一定是個陰暗歹毒之人,是不打算講道理的人,是所有壞事都能幹出來的人。而這種人能吃香,只能說明那是一個理性缺乏的環境。所以胡錫進帶出這兩個詞,很及時很必要,讓人想到更多。
  • 超好吃的酸奶溶豆,奶味足,有營養,還有寶寶愛吃的玉米粒!
    特淳玉米粒:玉米粒香甜酥脆,我身邊很多寶寶都在吃。寶寶吃過第一次就會喜歡上,還能鍛鍊TA的手眼協調能力!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這個玉米粒樣品寄到的時候,一打開,辦公室的同事都以為是餵鴿子的「鳥食」,都質疑地說:「這東西孩子能吃嗎?」結果一入口,美味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哇!這也太好吃了吧!」,所以強烈推薦給大家。
  • 胡錫進:中國人吃瓜就行,絕不能對華盛頓心存...
    川普確實是個讓人無奈的總統 胡錫進認為,美國大選不值得中國人抱有太大期望,中國最好的狀態是做一個「吃瓜群眾」,看美國人的選舉鬧劇,「樂呵樂呵」就行了,沒必要對此寄託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