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並非貓的耳朵,而是大同人常做的一種麵食,還有人稱之為蕎面圪蛇。到大同的客人,大都願意品嘗一下「貓耳朵」,而品嘗過後,又無不點頭稱。
貓耳朵」極像義大利的一種做成貝売形的通心粉。據說義大利的這種食品,就是馬可波羅在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
「貓耳朵」大都是用蕎面做的。大同屬黃土丘陵高寒區,無霜期短生長季節短,蕎麥是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作物。蕎麥經過加工脫皮後磨製成面,便是人們所說的蕎面蕎面不僅是一種可口的食品,而且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也是最好的藥用食品之一,經常食用可以起到治療和延緩的作用。「貓耳朵」看上去並不複雜,但要做好卻不容易。製作時,人們先將蕎面用溫水和得軟軟的,搓成拇指般粗細的條子,再切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放在手心或案板上推,或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便捲成貓耳朵的形狀。有的人技術比較高超,能在案板上雙手推。煮熟以後,貓耳朵玲瓏晶瑩,邊緣卷,中空外圓,形狀煞是好看。熟食存放數日,仍能保持原有的香味和新狀態。倘若把煮熟的「貓耳朵」撈起來再配上作料用大火一炒,耳卷裡吸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
大同的「貓耳朵」之所以受人喜愛,關鍵是輔料臊子做得好。臊子有葷素兩種,素臊子有雞蛋、豆腐皮、黃花菜、木耳等,葷臊子有羊肉、豬肉雞肉三種。但不論是什麼臊子,都味香可口,別具一格,用大同話說、就「夠味兒」。特別講究的人家還用蝦仁、冬菇、火腿、蟹肉、黃花菜做輔料吃起來就更香更美了。
「貓耳朵」是大同人當今宴席上的美味佳餚,差不多家家戶戶都做以新榮區的「貓耳朵」做得最精緻。新榮區的「貓耳朵」是用蕎面做的,人們捏貓耳朵的技藝水平也高。因此,為敵人對新榮區的貓耳朵評價很高,說其有返璞歸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