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9 12:08:41
原本就有些低迷的皮草市場,今年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突襲,未來會陷入發展瓶頸嗎?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全球市場佔比高達60%的天然皮草面料品牌——哥本哈根皮草,與其中國區總裁崔溢雲聊了聊皮草行業的困境與轉型,聽她講述作為皮草加工和消費大國的中國,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炎熱的8月,夏裝打折還未落下帷幕,大多數品牌就已陸續開啟了秋季上新,時尚買手們的秋冬備貨也提上了日程。
雖然秋冬服飾種類繁多,但皮草始終佔有重要席位。這種使用天然皮草面料作為主材質的服飾,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服飾面料和品類之一,同時也讓皮草行業天然自帶話題與關注。近年來,同質化競爭,導致皮草行業利潤越來越低,加之Gucci、Prada、Burberry等時奢品牌紛紛宣布「零皮草」,加深了外界的擔憂:皮草是否會被時尚圈棄用?
崔溢雲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原本就有些低迷的皮草市場,今年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突襲,未來會陷入發展瓶頸嗎?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全球市場佔比高達60%的天然皮草面料品牌——哥本哈根皮草,與其中國區總裁崔溢雲聊了聊皮草行業的困境與轉型,聽她講述作為皮草加工和消費大國的中國,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們不是大眾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更高品質追求的時尚單品。」崔溢雲向每經記者表示,哥本哈根皮草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像一顆鑽石在銷售前需要經過鑑定機構的分級一樣,我們也會對天然皮草面料進行分級,然後製成拍賣目錄,分發給全球感興趣的品牌公司、下遊皮草生產加工企業,邀請他們參與採購。」
有90年歷史的哥本哈根皮草,擁有全球最大的皮草面料拍賣行。「我們每年的銷售額大概在40億到100多億不等,主要依靠收取銷售佣金,作為拍賣行的運營以及面料開發的資金支持,所以公司的營收也會跟隨市場波動而變化。」崔溢雲說。
皮草拍賣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擁有高級時尚感的皮草一直是時奢行業的寵兒,但細數近幾年一些品牌加入了「拒絕皮草大軍」:從Michael Kors、Furla、Gucci、Jimmy Choo、Calvin Klein,到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Armani、Prada、Burberry等,再到電商Net-a-Porter、零售商Selfridges等。
時奢品牌的「零皮草」,似乎讓整個皮草行業蒙上一層陰影。「作為原材料供應商來講,我覺得任何一個品牌就和每一個消費者一樣,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崔溢雲認為,每個品牌在新一季都會有主打的材質,如皮革、桑蠶絲等,「尤其是奢侈品牌,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每一任設計總監,都會帶給品牌很多新元素、新標籤。皮草不會被時尚圈棄用,是由自身傳承的獨特品質特點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和喜愛決定的,我認為一些品牌在某一季或某一階段,認為皮草不符合自身的產品定位,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對時尚的選擇。對於整個時尚行業來說,有的在傳承、有的離開、有的在創新、有的加入才構成了一個完整、健康的生態體系。而皮草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分支而已。」
「皮草行業一直期待,與時尚利益相關方一起,用全面、理性的視角去幫助這樣一個天然立體面料行業做得越來越好。皮草屬於養殖業的一個品類,具備可降解、可回收、可重複再利用等很多可持續性的特質,很長的產品使用周期反而不會造成很多時尚垃圾。」崔溢雲直言。
「對於某些品牌離開皮草的原因,皮草行業其實深感遺憾,尤其是一些時尚話語權較強的品牌,因為它們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和幫助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力。因此,我們希望時尚產業和品牌通過深入調研、全面衡量再做出審慎決定,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引領。」崔溢雲表示。
國泰君安研究顯示,以高端皮包起家的愛馬仕,皮草類產品佔到其集團營收的50%左右。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皮草生產加工國家,具備較大的加工工藝優勢,擁有世界最多的皮草技師。」崔溢雲認為,中國在全球皮草貿易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本哈根皮草也於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皮草行業的交易額已超過900億。但在經歷了一番快速增長後,行業似乎遇到了瓶頸。《中國皮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皮草行業市場銷售收入達到957.26億元,是近年來行業收入峰值;隨後,國內皮草業出現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狀況,導致銷售收入開始下降,2018年中國皮草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下降為770.32億元,市場需求亦繼續下降。
圖片來源:《中國皮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從事皮草行業16年的崔溢雲,諳熟市場的風雲變化,她認為供大於求的癥結主要在於皮草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下遊廠家還沒有完全跟上消費者變化的節奏,製作出的皮草產品在渠道構建上還不甚完善。產品、價格、渠道、推廣這4P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不恰當匹配,造成了消費者沒有接觸到更多跟自己生活方式匹配的皮草產品。」
產品設計中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讓處於時尚鏈條上的皮草行業也遭遇重創,整個行業正經受著極大的挑戰。「線上發展給了皮草行業特別好的契機,讓我們的皮草產品能更快速地接觸消費者。」崔溢雲欣喜地發現,困境之下,90歲的哥本哈根皮草「被迫」首次通過數位化方式銷售皮草面料,居然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績。
而從消費者的購買方式來看,對線上購買皮草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哥本哈根皮草2019/20年度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皮草的電商渠道正在快速增長。儘管對在線購買皮草仍存在一些擔憂,但消費者的態度變得更加包容,特別是在南方城市和一線城市。對於皮草首次購買者,南方城市的受訪者在線購買意願明顯更高。其中,武漢、上海、成都三座南方城市分別有57%、59%和5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線上購買皮草。
圖片來源:《哥本哈根皮草2019/20年度消費者調研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供大於求、部分時奢品牌的棄用外,皮草行業還面臨氣候變暖產生的新影響。《皮草調研報告》顯示,冬天氣候變得更暖和,2019年再次刷新紀錄。隨著漫長而寒冷的冬天變得越來越少,皮草外衣的功能性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
「極端氣候的出現是近年來冬季氣候的主旋律,氣候變暖、局部極寒、倒春寒等氣候變化都會促進我們產品的轉型升級,因為皮草行業已經習慣了』靠天吃飯』。過去幾年,從皮草的長度上來說,包括在東北市場,原來可能都是1米~1.1米,但是現在這種超長款在被更多元化的設計逐步代替。」崔溢雲並不認為氣候變暖會制約皮草的銷售,「因為這種天然的立體面料材質,在時尚王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位置,所以未來各種面料和皮草更加多元化的結合,必然會將皮草帶入時尚度和功能性和諧共生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