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這一點一個李白足矣證明。千年來,狂傲、灑脫、誇張、豪情、飄逸等詞都被用來形容李白的詩作,但是在所有重要文獻中,對李白的最強註解仍然是: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僅用「浪漫」二字就能形容這個上下五千年唯一的詩仙太白,漢字的精煉程度可見一斑。中國人的浪漫不同於國外的Romantic(羅曼蒂克),它的範圍決不僅僅是情情愛愛,而是富有詩意和充滿幻想。
那麼當李白收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狂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灑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飄逸,實打實地在愛情裡浪漫一回時,又是怎樣一番驚豔呢?
本期就讓我們來品一品李白最浪漫的愛情詩——《秋風詞》。當相思遇上秋夜,便成了李白這首絕美之作,短短幾句美得令人心醉 ,卻給了文史專家三大難題。
《秋風詞》唐.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這是一首非典型悲秋之作。在這個深秋的夜裡,秋風起,秋月明,詩仙望著院子裡的滿地的落葉,看著樹上被驚起的寒鴉,著著實實地相思了一把。「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是因相思而睡不著,發出的無奈之嘆,李白用最樸素的語句一筆道出。那為何又說這首詩非典型呢,主要就是因為這困擾世人千年的三大難題:
一、是詩還是詞?
這首詩有兩個名稱,一為《秋風詞》,一為《三五七言》。雖然此作被收於《全唐詩》中,體裁當時被定為雜言古詩,但是這首作品有著明顯的音樂特性,這也是詞的特徵之一。宋清兩代有不少詞集,將這首作品收入詞中,南宋更是依此作填了名為「秋風清「的詞。而如果它是詩,那它無疑就讓詩體的樣式得到了擴充。所以,到底是詩還是詞,這是一大爭論。
二、後半段是否為李白所寫?
從「入我相思門「開始的後半段,被《梅庵琴譜》認為是後人補上的詩句,非李白原詩。而在宋、清的詩集中,各大版本也持不同的態度。從詩的意境來說,後半段似乎確實有些配不上詩仙的格調,但是這又是何人所加?目前尚無定論。
三、思的是何人?
對李白的感情史,世人一向是頗為有興趣的,但李白卻極少在詩作中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所以這首愛情詩到底是為何人所寫就引起了廣泛的猜測。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55歲,一年前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帶著妻子宗氏南下避難。落魄至此的詩仙,此時最放不下的是何人呢?世人不解。
一首《秋風詞》,引得文壇爭議了千年,也困擾了如今的文史專家。但拋開這種種,就詩本身而言,這確是一首浪漫之作,不是嗎?歡迎和小編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