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中國文化地產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將成為房地產發展趨勢和潮流
1、文化賦予文化地產靈魂
文化地產主要是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用文化引領規劃、建築設計、園林景觀、營銷體系、物業服務的系統工程。從狹義上講,文化地產是參與文化產業鏈的房地產,在服務於文化產業的同時受益於文化產業的發展。
從廣義上講,文化地產應當包括商業地產、住宅、宗教地產、博物館、旅遊地產、教育地產等一系列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和文化主題的地產形態。
文化地產有別於房地產,房地產傳統開發模式是以「建築」為核心,文化和概念僅作為營銷手段;而文化地產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築價值。
2、政策利好文化地產發展
自2012年,十八大報告正式確定「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目標以來,文化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在國家政策以及巨大文化消費市場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在當前地產處於存量時代,重運營的背景下,「文化+地產」已成為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的一類重要業態形式,也成為國內房企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國家各級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依託特色小鎮、城市更新、工業舊改類項目的實施,為房企提供了新的業務跑道,形成文化地產發展興起的新土壤。
3、文化地產項目不斷發展
根據文化地產項目的用途,文化地產項目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專業型文化地產、組合型文化地產和創新型文化地產三類。專業型文化地產項目用途集中在較為專業、單一的用途上,如博物館、圖書館,代表項目有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臺灣誠品書店、蘇州鳳凰國際書城等;組合型文化地產主要集多種業態於一體,一般更偏向於商業化如文化Mall、體育館、影視基地等,代表項目有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浙江橫店影視基地、無錫影視基地等。
創新型文化地產主要為文化企業或文化創新項目提供必要的物理場所及其他物業等支持包括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園等,代表項目有深圳大芬油畫村、世界之窗文化創意產業園、北京798藝術區等。
創新型文化地產文化產業園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1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動漫產業園,10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0個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和339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包括「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吉林省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杭州市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
專業型文化地產圖書館方面,2015-201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不斷增加,由2015年的3139個增加至2019年的3196個,增加了57個。全國公共圖書館實際使用房屋建築面積不斷增加,2019年末全國公共圖書館實際使用房屋建築面積為1699.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
4、文化地產將成為未來地產業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對房地產的要求逐漸超出簡單的建築本身,而上升到精神層面,文化地產逐漸成為房地產發展趨勢和潮流。國家政策和資金投入對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政府對資金進入文化產業起引導作用,文化產業必將迎來大發展。
而文化賦予了地產新的面貌,文化地產符合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方向,將極大受益於「十三五」文化產業大繁榮,成為未來地產業發展趨勢。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地產行業商業模式與區域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