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關注地表最夯的硬體 DIY 公眾號
DIY知識 硬體點評 購機指南 私人定製
阿湯哥我在泡泡網實習的時候出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幾款熱門遊戲職業選手所使用的外設。在統計的過程中,一款滑鼠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 ZOWIE EC2-A。 在有記錄的 166 位 CS:GO 職業玩家中有多達 34 位用的是這款 EC2-A。平時那些打著「電競」旗號的產品我都是嗤之以鼻,是難得有一款電競產品能引起我這麼大的興趣。
阿湯哥我當時對 ZOWIE 的了解非常少,因為 ZOWIE 很少在國內的展會中拋頭露面。
時隔大半年,在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之下,阿湯哥我終於拿到了明基提供的 EC2-A!第一次上手 ZOWIE 外設確實有點小激動,下面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款神秘的明星滑鼠,看看它到底憑什麼成為職業玩家的掌中寶。
外觀
在給我發滑鼠之前,ZOWIE 的負責人還再三詢問我手長,擔心我手不夠大。阿湯哥我作為一介國產手模,20 cm 的大手可是從來只會嫌滑鼠不夠大的。
然而收到之後我差點慫了,EC2-A 居然把包裝盒頂出一個迷之突起,簡直隔著包裝都能想像到它的造型。實際上 EC2-A 的高度也就 40mm,在滑鼠中並不屬於背特別高的那類。
打開包裝一睹 EC2-A 的真容,確實令阿湯哥我眼前一亮:很久沒見到這麼「不潮流」的滑鼠了!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裝飾,純黑的塑料外殼加上低調的 Logo,仿佛回到了雙飛燕的年代。
EC2-A 的前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鍵邊緣採用了圓滾滾的設計。相比較於市面上同樣採用前臉非斷崖式設計的滑鼠產品,這個按鍵前側的弧度非常大,指尖是完全沒有辦法觸碰到切割邊緣的,這樣的邊緣設計對於阿湯哥我長長的手指來說還是非常友好的,畢竟碰到邊緣的感覺真是難受。
EC 系列均採用右手設計,加上圓弧的按鍵,不對稱感大大加強,不規則的造型像是一塊用過的肥皂一般。但正常握持時,指尖落差並沒有十分誇張,比較舒服自然。
雖然 EC2-A 的背部高度不是特別高,但面積和弧度都是很大,可以提供飽滿的握持感。頂點位於靠前的位置,趴握頂點落在近側橫褶紋附近,捏握頂點會落在遠側橫褶紋與手指根部附近。
飽滿歸飽滿,EC2-A 並不會有雷蛇那種直衝手掌心的高聳感,但也不至於沒有支撐,這得益於尾部飽滿而又較為平坦的設計。個人覺得這樣的造型對於捏握更加友好,支撐感和靈活性有比較好的平衡。再加上 90g 的小重量,可以把 EC2-A 列為靈活微胖型選手。
Logo 的面積比較小,低調,簡單,符合阿湯哥我的審美。這樣的 Logo 才是值得加燈的 Logo。然而這個 Logo 並沒有加燈。
EC2-A 在左側提供兩顆大面積的輔助按鍵,按鍵位置靠上,正常握持的時候大拇指不會碰到,需要移動才能按到。大拇指位置有弧度自然的凹陷,握起來非常舒服,在沒有防滑設計的情況下固定效果也不錯。「BenQ」的 Logo 相對來說更顯商務範,被放在了側面不顯眼的角落裡,更是值得點讚。
左右側都沒有提供誇張的側翼,左側相對來說比較陡峭,小指基本是貼著滑鼠落在滑鼠墊上,無名指也是緊貼小指,並沒有什麼不適感和疲勞感。
EC2-A 採用了超大面積的兩片腳墊,隨盒還附送兩片,手感順滑。
整隻滑鼠唯一有點現代感的可能就是這顆藏在滾輪裡的燈了。四種顏色分別對應四個 DPI。糖果色的燈光經過滾輪橡膠的散射後飽和度進一步降低,實際觀感有一種馬卡龍色系萌萌噠的感覺。看多了網吧的雷射直射眼球滑鼠,是會有點看不慣這麼柔和燈光。
平凡到甚至有點過時的外觀可能使得 EC2-A 很難吸引那些被網吧審美耽誤的滑鼠小白,畢竟 379 元完全可以選擇那些燈光炫得飛起的國產名牌。然而 EC2-A 作為電競實力派,還真不需要靠燈光混飯吃。
材質與表面處理
這麼棒的部分真的要拉出來單獨表揚。
EC2-A 採用了 UV 霧面處理的塑料外殼,手感非常獨特,不同於任何類膚、磨砂和鏡面。
這塗層塑料外殼看起來和普通磨砂殼沒什麼區別,但一上手會發現 EC2-A 很滑,握不住,幾乎沒有磨砂殼的摩擦力抑或類膚材質所特有的黏附感,而更像是類膚材質粘上了手汗變身肥皂的狀態。而手汗漸漸出來之後外殼居然仿佛變成了鏡面材質,出現了的吸附力,使握持非常輕鬆牢固!這種從類膚轉變成鏡面神奇的體驗還是第一次有。
與鏡面材質略有不同的是 EC2-A 的塗層在嚴重手汗的時候依然能提供較好的吸附力,有可能是汗液蒸發比鏡面更快,使得手汗的程度依然保持在可控範圍。同時,手汗不會長時間殘留在滑鼠上,堆積的汙漬也減少了,用起來十分清爽。
阿湯哥我真的是第一次握到能完美克服手汗問題的滑鼠!感動到流淚。
不過 ZOWIE 還專門為手汗玩家設計了白色鏡面版的 EC2-A,看來黑色 EC2-A 對不同的汗手還有不同的效果?反正我個人使用鏡面材質的滑鼠會出現水漫金山的可怕場面。如果你和阿湯哥我一樣,我想你應該也會喜歡黑色版本的材質。
然而這好使的塗層外殼還是有點容易打油的,使用了一兩周已經能看出一些油光。好在用紙巾擦拭基本就能去除,紙巾加醫用酒精的組合更是能把滑鼠擦得鋥亮。
值得一提的是 EC2-A 的線材也是十分有搞頭。雖然只是塑料質感的線材,但卻是異常柔軟。不同於普通的塑料線材,EC2-A 即便在前後移動時線材碰到雜物而彎曲,手這邊也完全感覺不到。這個問題在用之前的賽睿的 Kinzu v3 時已經遇到多次,沒想到就這樣完美解決了,這也應該是有線滑鼠中做得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我甚至覺得可以跟無線滑鼠說再見了。
按鍵手感
不同版本的 EC2-A 採用過多種微動,目前統一採用的是華諾藍點微動。當然,模具對手感的影響不可忽略,EC2-A 的按鍵傳聞要比 ZOWIE FK2 軟。實際體驗上,EC2-A 的左鍵阻尼適中,回彈有力;右鍵相對來說較軟,反饋沒有右鍵清晰,但在可接受的範圍。左右鍵的聲音都很大,絲毫不遜色於我的青軸,強強聯合足以讓你被室友揍到畢業。
EC2-A 使用了一顆橡膠滾輪,橡膠的吸附力加上表面雕刻,即便手汗淋漓也能穩定操作。滾輪阻尼適中,16 段刻度非常清晰,確認感很強,而且秉承了兩顆主按鍵的傳統,聲音也非常大,連續滾動容易讓人抓狂。這顆滾輪對於文書工作和網頁瀏覽來說固然不太舒服,但對於遊戲,尤其是滾輪切換裝備的遊戲來說是非常好使。
兩顆獨立側鍵採用了鏡麵塑料的材質,按鍵手感比較軟。雖然沒有刻度,但由於面積較大、空隙也較大,並不容易誤觸。側鍵默認功能是切換回報率,由於免驅動設計,沒有宏功能,也不支持全局自定義,只能在遊戲中單獨設置按鍵功能。
DPI 鍵則是放在了底部。作為一個只調一次 DPI 星人,阿湯哥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設計的。至少我是無法理解玩 FPS 開鏡後手動調低 DPI 以增加準度這種在遊戲設置裡就能實現的蹩腳操作,更無法理解某廠商以這種蹩腳操作為宣傳點,煞有介事地給 DPI 鍵起了個名叫「狙擊鍵」的神奇行為。我只知道我不想再體驗誤碰 DPI 鍵後手忙腳亂按好幾次調回去,調回去了還總覺得和以前的 DPI 不太一樣的那種失敗感和無助感。
在專注純粹電競的理念之下,免驅動設計成為 ZOWIE 滑鼠的一大特點,當然,也是令很多時髦的功能無法實現,比如調燈、宏按鍵、自定義側鍵等。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沒法自定義 DPI。EC2-A 只提供 400/800/1600/3200 四檔 DPI,如果你只適應某個精確數值,那恐怕是有點不好辦。
對於普通玩家來說固定 DPI 用多了還是可以適應的。阿湯哥我之前用的 2100 DPI 現在降到 1600 也還不算太難受。3200 的高檔位也能滿足高解析度用戶的需求。當然,在現在 DPI 動輒上萬的滑鼠面前,噱頭是差了不少。
總結
379 元的價格,樸素到連炫光都沒有的外觀,免驅動的奇怪設計,確實令不少人摸不著頭腦。然而阿湯哥我認為這是一隻值得入手的好滑鼠。
EC2-A 的獨特的造型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感,90g 的體重和小屁股又提升了靈活性,關鍵是三者的平衡非常到位;寬厚的背和圓弧的按鍵,即便是較小的尺寸也能提供大滑鼠的體驗,這一點對手大捏鼠玩家來說簡直完美適配;特殊的表面材質能應付大汗手這種最嚴苛的條件;超柔軟的線材解決了有線滑鼠最大的弊端;免驅動設計、DPI 底置、側鍵上移、樸素的外觀,也非常適合不喜歡折騰的純粹電競玩家。
現在怎麼都覺得這滑鼠賣 379 虧了。
阿湯哥我個人會推薦喜歡輕重量的捏鼠玩家購買 EC2-A,手小的趴鼠玩家也可以考慮;如果你是大趴鼠,可以考慮尺寸和重量更大的 EC1-A。
如果你和阿湯哥我一樣是不喜歡鏡面滑鼠的大汗手,那恭喜你終於找到了阿湯哥我單方面宣布的「大汗手專用滑鼠」!
歡迎規範轉載,侵權必究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著名知乎專欄作家的著名知乎專欄閱讀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