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布《蒙臺梭利家庭方案3-6》: 雞娃還是佛系?

2021-02-24 蒙氏育兒亞楠說

我終於可以用雞娃佛系這兩個詞來表達這兩種育兒觀了,即將出版的書裡,編輯說不可以用網絡詞彙,但是沒有什麼詞更能精確地表達這兩個風格。

一. 三種育兒風格

在新書,我總結了社群一千多個家庭的三種育兒風格:

就是焦慮滿滿,沒有一個堅定的教養觀,跟著網絡和身邊各種育兒觀點左右搖擺,也沒有系統的啟蒙計劃,就是今天跟著鄰居報一個英語班,明天跟著同事報一個數學課,把孩子的時間塞得滿滿當當,給孩子過高不切實際的期待。

無法忍受雞娃一派那種狼爸虎媽的風格,想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他們建立新的教養觀,用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往前更進一步,怎麼在放養中,適時地給孩子恰當的支持,激發出孩子的潛力。

 

能堅定不移地堅持新的教養觀,並且熟悉了解孩子的發展動態,能夠跟隨孩子發展節奏,恰當時機介入引起孩子對世界對知識的興趣。生活就是課堂,世界便是老師。不論是不是了解蒙氏、有沒有受到蒙氏影響,都是我認為的「蒙氏父母」

二. 假佛系,真雞血的中產父母

但是生活中蒙氏父母絕對是少有的,大部分不是雞血育兒就是佛系育兒。

什麼樣的家庭才是真的佛系?

疲於生計的家庭和完全沒有生存壓力的家庭。

夾在中間的中產家庭往往是最焦慮的,優質的教育資源極其緊缺,孩子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可以假裝佛系,實則大多都暗暗內心焦灼無措,但凡哪天聽到看到這樣的消息:

鄰居家女兒報了五個興趣班;

同事兒子已經學會四位數除法;

群裡的另一位媽媽發了孩子自主閱讀英語的視頻,而且這個孩子比自己家還小一歲……

大多中產父母都很難淡定。一夜之間可能就從假「佛系」變成真「雞血」。
這和社會形態和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關。很多先鋒父母倡導快樂教育,因為西方就是快樂教育。我常年在歐洲教育一線,深知他們到底是否真的是快樂教育,被大家看到的快樂是緣何快樂。
以法國德國為例,這些國家各自文化傳統不一樣,法國幼兒園孩子多是為系統學習做準備,德國幼兒園孩子多是放養,但是相比亞洲國家,這兩個國家確實佛系很多。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資源比較充足、貧富差距較小、福利制度健全,佛繫到底,即便孩子做了藍領工作,也依然能過相對體面的生活。這就是佛系的底氣。所以中產的家庭,遲早會意識到這個壓力,強撐佛系撐不過小學二年級。沒有一個自信堅定的教養觀,沒有一個系統靠譜的實踐方案,遲早會捲入到雞血大軍。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雞血式父母會被碎片信息而搞得更加迷失和焦慮,最後不僅很難給孩子的未來助力,還很容易傷害親子關係,破壞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所以我覺得在我們當下這片土地,雞娃不可取,佛系遠不夠,只有家長們自雞,好好學習一套系統的理念和方法才能足夠理性和自信。而蒙氏育兒就非常適合中國的土壤,這個育兒觀的核心就是:讓孩子自己來,快樂自主地學習。蒙氏教育風靡世界一百多年,由蒙臺梭利博士創設,由後人不斷地傳承完善,直到今天。這個教育法經過了百年大規模的實踐驗證,是完全不同於很多個人創造。沒有站在巨人肩膀上,個人創造出來的教育法,你的孩子就是小白鼠。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一百多年蒙氏人的肩膀上,又經過了我在多個國家一線、和多年在家蒙氏親力親為實踐驗證。我的先生是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醫學博士,先後在德國癌症中心、上海科技大學做研究。他在德國期間同我一起拿到了蒙氏教育國際最高認證,所以他是鮮有的既懂科學又懂蒙氏教育的跨界人才。從我們個人背景視角檢驗過後,才負責任地推薦給大家。我的編輯一直期待拿到我的書稿,我就很奇怪,讀了那麼多專業的育兒書,我這本有什麼區別嗎?
她說:那些理論書看起來有道理,但是一面對我的兩個兒子,就不知道幹嘛了。」確實,育兒理論太多,給家長的實操方案又大多流於膚淺。於是這一本依託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又有完整落地實操方案的書,一定會讓很多家長受益無窮,首先能夠治好「焦慮病」。
因為焦慮大多都是想做點什麼但是不知道怎麼做而來的。蒙氏老師蒙氏父母的一個特點就是,總有忙不完的事情。你總能知道現在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所以,你讀完了這本書,就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個個性化的育兒方案。如果你覺得蒙臺梭利博士的原著太深奧,那建議你先嘗試她的實踐方法,當你被她的實踐方法深深吸引時,再回頭便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教育理論;
如果你欣賞蒙臺梭利的教育哲學,但並不知道怎麼將其落地實踐,那這本書將手把手帶你在家蒙氏育兒,給孩子最個性化的啟蒙教育;如果你正為孩子的幼小銜接感到焦慮,本書會帶著你從容有序地幫助孩子銜接小學生活,銜接未來人生;如果孩子在家裡經常感到百無聊賴,你也不知道怎麼幫助他,那跟隨書中介紹的蒙氏活動方案,和孩子一起興趣盎然的認識和探索世界吧。這場直播邀請了業界泰鬥李裕光老師來和我一起聊一聊蒙氏環境中孩子如何快樂自主的學習。屆時,我還邀請了六名神秘園長與六名神秘老師家長代表來加入直播,要知道是誰,趕緊預約直播吧
邀請達人還能免費拿到我的親筆籤名書+親自設計的教玩具哦~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籤名版新書,全網最低價,每人限購一本(一定要領優惠券!)

相關焦點

  • 到底是雞娃?還是佛系?媽媽們到底該怎麼選
    養娃大軍之中,一直存在著兩個派別:雞娃派和佛系派。這兩派在如何培養娃這件事情上,經常是意見相左,而「劍拔弩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刪除與之相反的佛系派,認為養孩子順其自然就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學不好,那肯定不是「學習的料」,一切順應天意,順其自然,該會的等娃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的。
  • 佛系可以冒充,雞血卻無法假裝
    看一個人是佛系還是雞血,外人只能從行動上來判斷:佛系家長通常自稱「順其自然靜待花開」——隨他去了我靜靜地等待。那麼,佛系家長其實不用做什麼,至少,不用「雞娃」。然而從另一面來看,如果一個家長從不雞娃,教育上也不做什麼,就可以推導出他就是佛系嗎?我不說別人,就說自己。
  • 你越吼叫,娃越佛系,咋破?
    最鬱悶的是:自己越吼,娃咋就越佛系呢?! 莉姐實在沒工夫多想,她一把沒收了孩子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書,把他推向飯桌。再耽擱,就要遲到啦! 莉姐在和我抱怨的時候,我深有同感,因為我也有一個佛系的兒子。 對於有些孩子,吼叫也許有點用,但也是暫時的;而對於那種佛系孩子,恰恰是不行的,或者說,這種佛系孩子,就是我們用吼叫培養出來的。 當你的吼叫已經成了常態,孩子就會把你當做他生活中的一個提示器,卻並沒有把這個提示器深植心中。
  • 從不雞娃的的德系母親,為什麼偏偏對它著了迷?
    幼兒園只教「傻玩」,老母親通常「佛系」,專注手工的小學校園,帶著一抹濃重的魔幻現實主義。在養娃的起跑線上癱倒,卻在人生的馬拉松中躺贏,同為養娃,何汝獨秀?上一篇《減壓防自殺?德國學校這波操作太神奇!》發布後,留言邀約一起做燈籠的讀者已經排起了長隊;羅馬連珠棋使用說明書get,靜等組團開戰;有人翻出了許久沒動的樂高和拼圖,準備再憶童年;還有的人對搭建城堡、建造房屋躍躍欲試……沒有「搞這些又有什麼用」的質疑,太多的人,已經對看起來「無用」的手工著了迷。《減壓防自殺?德國學校這波操作太神奇!》
  • 佛系父母帶娃睡覺,睡姿引發熱議,網友:父母真愛,孩子意外!
    因為孩子這種生命力旺盛的物種,他的確可能啥事也幹不了,但是他有一個本領,可以讓你啥事也幹不了,所有很多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隨時可能火氣飆升,如果能夠「佛系帶娃」,那簡直太好了,又可以恢復到單身時期的自由時光,所以也的確有不少家長實行著這種帶娃模式,但是,佛系帶娃,真的靠譜嗎?
  • 佛系父母帶娃睡覺,一家四口的睡姿引發熱議,網友:父母是真愛
    面對帶娃隨時可能飆升的「火氣」, 「佛系帶娃」確實很有用,家長們可以省心省力省精神。但是,佛系帶娃,真的靠譜嗎?父母帶娃睡覺只顧自己不管娃,網友感慨:佛系父母無疑前段時間有一對佛系父母因為帶娃睡覺的一組圖片被傳到網絡上走紅了,這些圖片記錄了一家四口在床上睡覺的種種表現,因為父母只顧自己不顧孩子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爭議。
  • 不雞娃,不佛系,不隨波逐流,我們用系統的方法培養孩子
    我雞不動娃,我懶。可我也不是佛系那一派。要我跟著別人走,我又覺得不對。老母親,就是如此糾結。樹系育兒,就是一個系統。我們來看目標,樹的目的是成長為一棵完整的樹,它可以開花,也可以不開花,可以結果,也可以不結果,但它始終得是完整的。孩子的自我成長,目的是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克裡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裡提到:「教育的最大任務在於產生一個完整的人,能將生活加以整體地處理。」無論是我們在制定育兒目標,還是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都不能離開這個目標。
  • 不買學區不雞娃,他們安家大理,做最佛系的爸媽
    這十年,他們開旅舍,生娃養娃,買房裝修,過著與大部分同齡人相同又不同的生活。而他們剛滿7歲的女兒,目前就讀於大理一所新式學校。這裡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與自然為伍,「野蠻」生長。這裡的家長很佛系,不比成績,不雞娃。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理生活如此舒心,還花了心力改造,又何必早早為「賣房」做打算?這就要談到買房與賣房之間的重要變數——孩子的教育。
  • 爸爸帶娃遛彎遇小雨,「寶寶牌雨傘」彰顯佛系本能,網友:還活著
    爸爸帶娃遛彎突遇小雨,「寶寶牌雨傘」彰顯佛系本能夏天來了,這位爸爸帶著孩子一起去遛彎,媽媽可算鬆了一口氣,有寶爸帶娃,自己終於能騰出手來做家務了。爸爸帶著孩子出門本來是晴空萬裡的,爺倆玩得也很開心。孩子爸爸覺得,帶娃也就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難的。
  • 不買學區不雞娃, 他們安家大理, 做最佛系的爸媽
    這十年,他們開旅舍,生娃養娃,買房裝修,過著與大部分同齡人相同又不同的生活。而他們剛滿7歲的女兒,目前就讀於大理一所新式學校。這裡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與自然為伍,野蠻生長。這裡的家長很佛系不比成績,不雞娃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理生活如此舒心,還花了心力改造,又何必早早為「賣房」做打算?這就要談到買房與賣房之間的重要變數——孩子的教育。當初帶著孩子從大城市來到大理的家長們,幾乎都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更自由、更貼近自然的教育。
  • 教育孩子該「雞娃」還是「佛系」?專家建議:適合孩子最重要
    相反,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一切,這種育兒方式則叫「佛系」。 近年來,「雞娃」「佛系」不僅成為家長圈中的流行語,也引發了不少熱議。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是嚴格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如何更好地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恰當的相處之道?近日,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和老師,聽聽他們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 佛系吃雞玩家心中都裝著一個烏託邦
    繼「喪」之後,「佛系」又成了新的青年文化熱詞,滿負壓力而又心高氣傲的年輕人們總有辦法讓自己在難堪的生活中顯得從容,消極可以是優雅,不需要太直白的方式也可以展現自己的個性
  • 去他的佛系,中國女人的生活明明是魔系
    逗逗的媽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活成了中年婦女婦女一枚(儘管還總覺得自己藏有一顆少女心)在已經過去的2017年自己取得了工作上的進步,收穫了期盼已久的小二寶,可是還沒出月子的我已經感到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透支,在2018年的第一天發燒到39.3度,什麼佛系道系,中年婦女的生活都是苦逼系,每天忽悠著著自己明天會更好,擼胳膊挽袖子加油幹吧!
  • 佛系父母帶娃睡覺,父母抱著睡得香甜,讓人感嘆:父母才是真愛
    自從90後當道以來,各種佛系的話題也都開展而來。佛系工作,佛系購物,佛系購物,甚至還有佛系帶娃。當然這裡的佛系帶娃不是放任不管的意思,而是再對待孩子的問題上,90後的家長們都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在對待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都不再那麼古板,而是選擇科學育兒。
  • 「佛系爺爺」帶娃旅遊,用小推車裝孩子,網友:娃是買推車送的吧
    "佛系爺爺"帶孫子,網友懷疑孫子是送的網絡上有這樣一則搞笑的視頻,視頻中一個小孩安靜的躺在一個綠色的小推車中,而這個小推車就是家中日常用來買菜購物的。遠遠的看去,孩子安靜的躺著,儼然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當畫面慢慢靠近,大家不禁感嘆,這小推車是為孩子量身定做的吧。孩子的身體剛剛好被小推車"包裹"起來,而小推車卻被平靠在最低一層的臺階上。
  • 鄭鈞佛系回應劉芸被罵登上熱搜!「佛系」用英語怎麼說?
    輪佛系,金正鋒必須有姓名!「佛系」這個詞來自於一篇網絡熱文,之後開始掀起了各種「佛系」造詞,如「佛系生活」、「佛系交友」、「佛系帶娃」等。「佛系」,顧名思義,就是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一切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 號稱「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
    再簡單一些總結,就是:大家別焦慮了,別雞血了,接受現實,佛系吧!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網熱議。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反對的聲音基本還是佔大多數。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
  • 佛系父母隨性帶娃,睡覺時被拍下「尷尬」一幕,網友:孩子是意外
    不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有一些父母顯得與眾不同,他們在養育孩子方面顯得更加隨性,這就是傳說中的佛系父母。案例:網上有這樣一組照片,讓網友們對於佛系父母的認知更加深刻了。顯然這張照片和大多數家庭會有所不同,通常父母們都會把孩子安排得妥妥噹噹的,然後自己再睡去。而且大多數父母會把孩子放在彼此中間,這樣可以防止孩子睡熟後不小心掉到地上。但是從這張照片上看,父母們顯然沒有為此而擔心。
  • 新晉流行語「躺贏式家長」火了,論佛系父母背後的教育觀
    頭部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90後父母帶娃」相關的趣文,吸引大V熱議、眾多品牌借勢,更有網友們紛紛對號入座,打量自己屬於勞模式家長還是躺贏式家長。帶娃這麼難的事還能躺贏?看來這一屆新生代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傳統教育大不一樣,一起探究下當代父母的教育方式究竟「贏」在哪裡吧。
  • 更新堪比龜速的6本網絡小說,鍛鍊了讀者的心,讓人很佛系
    久而久之,讀者們也鍛鍊了自己的心,漸漸見怪不怪了,漸漸佛系起來了。我是真遊泳的貓,今天小編給大家獻上更新速度堪比龜速的6本網絡小說,鍛鍊了讀者的心,讓人很佛系。第6名,五方行盡《武俠世界大冒險》。目前220萬字的武俠類遊戲小說,從2012年到2019年,這麼長時間,這麼少字數,真是讓人很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