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藝術 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2021-02-15 鳳凰藝術


▲  「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在中國美術館正式開幕

參展藝術家:皮埃爾·卡隆、弗拉基米爾·維利科維奇 、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阿爾諾·多德裡夫、埃裡克·德瑪奇埃爾、居伊·德·盧日蒙、勒內·基利維克、菲利普·加萊爾、讓·科爾託

 


▲ 9位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合影

▲ 展覽現場

此次「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匯聚了法蘭西藝術院9位繪畫院和版畫院院士的六十餘件作品,此次展覽也是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經典作品在中國的第一次集中亮相,也是今年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展之一。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展覽前言中解釋了展覽主標題「不朽的傳承」的源起,他說:「在法文中,法蘭西院士翻譯為『不朽的人』,正是因為他們個人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使得他們的藝術成為一種象徵而傳遞著力量。因此,我將此次展覽題為『不朽的傳承』。」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開幕式致辭


▲ 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法蘭西藝術院代表迪埃·貝奈姆開幕式致辭


▲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開幕式致辭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向代表藝術家菲利普·加萊爾頒發證書


▲ 開幕式嘉賓合影

此次展覽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法蘭西藝術院這座法國藝術研究最高殿堂上。法蘭西藝術院的前身是國王學院,成立於1816年3月,今年正好是其200周年誕辰。法蘭西藝術院由8個分院組成,包括繪畫、雕塑、作曲、版畫、電影、建築、攝影及綜合院,共有59名院士,法蘭西學院院士為終身制,一旦入選,終身享有該榮譽。法蘭西藝術院的繪畫院和版畫院集中了許多在世界畫壇享有盛譽的傑出藝術家,例如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維亞爾、布菲等,其中就包括兩位中國大師級藝術家趙無極和朱德群。

 

▲ 展覽現場

在「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中,9位藝術家的66件作品分別在9個獨立的展覽空間並置展出,展出作品主題多樣,形式豐富,既展示了9位院士對人與自然、人類演變等問題的觀照,也凸顯了他們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和風格特色,為中國觀眾充分了解與認識當代法國藝術經典和法蘭西藝術在歷史發展、演化過程中的規律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充分感受法蘭西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外,作為對法蘭西藝術院各位院士作品的呼應,中國美術館特別在展覽中加入館藏朱德群的三聯油畫《綠色活力》,使同樣源遠流長不朽傳承的中法藝術在相互分隔又彼此連結的展覽空間中形成對話與共鳴。


▲ 作為對法蘭西藝術院各位院士作品的呼應,中國美術館特別在展覽中加入館藏朱德群的三聯油畫《綠色活力》

對話「鳳凰藝術」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

Q: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的契機是什麼?

 

吳為山: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中西合璧,而這個中西合璧最為特殊的就是中國與法國的文化交流。因為二十世紀上半葉許多中國的優秀藝術家都到法國去留學,而這批學子學成回國之後也都成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最偉大的藝術家,像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劉開渠等等,我們中國美術館的首任館長劉開渠是新中國現代雕塑事業的開拓者,他就是留學法國。所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法國文化也是悠久深刻,這兩個國家的文化一旦相遇碰撞就會產生火花,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的創作當中也吸收了東方的文化因素。那麼作為中國美術館,在向世界展示中國藝術的同時也應該把世界的優秀藝術引進到中國來,讓更多的中國觀眾和藝術家來了解今天世界的發展。對於法蘭西文化的歷史中國藝術家了解比較多,但是對於當代正在進行中的法國藝術是什麼樣子呢?我想它本身有是多元的,也是各種風格並存的。

    

法蘭西藝術院作為一個兩百多年的學院,它集聚了法蘭西學院的傳統,它集聚了法蘭西優秀的藝術家,它是法蘭西經典主流藝術的一個象徵。所以我們把法蘭西學院的繪畫院和版畫院的所有院士囊括進來,舉辦這樣一個展覽,對我們全民深刻系統地了解法蘭西當代藝術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通過他們的創作來了解法蘭西深厚的文化。

 

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觀眾對法國文化的熱忱和好奇,以及這種探索的精神,所以我們舉辦了這樣一個展覽,這個展覽是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展之一,是2016國際交流展覽的開篇之作。我們將來還會舉辦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藏所有的世界大師作品展,在這樣的國際交流過程當中,讓經典讓大師走進中國,走進中國美術館的殿堂,也讓這些大師到中國來更多地了解中國,中國老百姓在欣賞他們藝術的同時,這些藝術家也在傾聽中國的故事,在感受著中國人對藝術的這種熱忱、對世界文化包容的心態以及廣闊的眼光。

 

Q:你如何評價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

吳為山:應當說這些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們的作品是法國多元文化一個代表,他們自己本身也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價值取向,但是他們並不是空穴來風,他們所有的創作和創新都是建立在法蘭西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就像法國的塞納河,它不斷地流淌,而且源遠流長,但是它有一個河床,它有一個潛流,所有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都是奔騰的浪花,他們在這個河床和河流的潛流當中生生不息向著一個方向。所以我們今天當代的藝術創新性固然可貴,但是我們還應該立足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基礎之上,要強調中國精神,在吸收世界人類最優秀的文化遺產的同時,還要強調我們今天對生活的理解、對於歷史的理解、對於人文的理解,這樣我們的作品就會獨樹一幟,為世界多元文化創造一個豐富的可視的,而且是有力量的作品。



法蘭西學院院士、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弗拉迪米爾·維利科維奇

  

Q:這是你第一次來中國嗎?請談談來中國展出的感受。

維利科維奇:這不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展出,但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展覽現場。我參加過由法方策劃的在中國展出的群展,對我而言是一個驚喜,從展覽組織、策劃、操作等各方面的水準來看都很高,我感到非常吃驚,這到底是怎麼操作的?與法國相比完全是另一回事、另一種速度。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做展覽,在如此絕妙的美術館,與我在法蘭西藝術院的院士同仁們一起。我認為這是一次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具有突破性的嘗試。因為這個展覽有可能巡迴展出,這或許是一個了解法國藝術很好的契機。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我覺得我們在推廣法蘭西繪畫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推廣過程中,已經有很多法國藝術家來到中國,不僅有學院派的,還有不少個人藝術家以及畫廊在中國發展,在上海也有很多藝術活動。


▲ 弗拉基米爾·維利科維奇《行走的人》  300x195cm 油畫


▲ 弗拉基米爾·維利科維奇《場所》 300x195 油畫

Q:請向中國觀眾介紹一下你的藝術創作。

 

維利科維奇:我的藝術是一種黑暗的、戲劇性的、不唯美的、不漂亮的,不具有裝飾性的藝術,是我們生存體驗的一部分,反映了我長期以來所觀察到的。我是戰爭之子,我的作品、創作主題總是和暴力、破壞相連,當然總是有關人類的,在他們要結束的生活軌跡中。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我的圖像、繪畫和素描中都在談論「死亡」這個主題。



中國油畫學會名譽主席詹建俊

 

Q:如何評價這次展覽?

 

詹建俊: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藝術的最高學術機構,入選院士相當不容易,他們都是在法國和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力的藝術家。這個展覽展出的作品我覺得的確反映出來這些藝術家的藝術修養,和我們中國的風格面貌完全不一樣,這是兩個國家的文化的差異,具體到每一位藝術家的藝術造詣,每一位都有獨特的地方。

這次展覽對於中法文化交流,特別對中國藝術家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研究和借鑑的機會,由於傳統的差異,雖然大家在藝術上的追求不一樣,但是彼此的藝術創作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我們中國的藝術家看了以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收穫。

展覽作品


▲ 皮埃爾•卡隆《划槳》 114 x 218cm 油畫 1966年


▲ 皮埃爾•卡隆《跳繩旁的爭吵》 300X200cm 油畫 2015年


▲ 讓•科爾託《Horribil furon li peccatti》 110.5x66.5cm 綜合材料 2006-2007年


▲ 讓•科爾託《 Ah serva Italia》 195x97cm 綜合材料 2007年


▲ 菲利普•加萊爾《天使們》 200x250cm 油畫 2012年


▲ 菲利普•加萊爾《窗戶外側》 200x180cm 油畫 2011年


▲ 阿爾諾•多德裡夫《火的女兒》  326x165cm 油畫 1960年


▲ 阿爾諾•多德裡夫《夜晚的鳥兒》300x200cm 油畫 1973年


▲ 居伊•德•盧日蒙《鳳凰木上的三個空間》  100x81cm 布面丙烯 1997年


▲ 居伊•德•盧日蒙《鳳凰木上,向安德烈•德蘭致敬》 240 x 120cm 1997年


▲ 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小丑死了,小丑萬歲》  250x300cm 綜合材料 1990年


▲ 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遠古之一》 195x250cm 油畫 1983年


▲ 勒內•基利維克《吉恭達斯的葡萄園》  35x18cm 版畫 2000年


▲ 埃裡克•德瑪奇埃爾《勒內泰茲工坊之四》  82x109cm 版畫 1993-1994年


▲ 埃裡克•德瑪奇埃爾《羅伯特•卡帕的商店》  84x105.5 版畫 2008年

關於藝術家


皮埃爾·卡隆 Pierre CARRON

 

皮埃爾·卡隆中學輟學,進入勒阿弗爾地區美術學院學習素描。由於正處於德軍佔領期間,這座學校只有他一個學生。這是一個特殊的經歷:整座學校都是他的,無論是它的珍貴藏品,還是各種建築。隨後,他在經過了高等裝飾藝術師範學院的訓練之後,於1951年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在雷蒙·勒戈的指導下,學習了四年。1957年獲得藝術評論獎,1960年獲得羅馬大獎。1961—1964年成為羅馬美第奇學院的駐地藝術家,受到時任院長巴爾蒂斯的器重,成為好友。1967年被任命為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教授,任教30年之久。1968年,他創建了造型表達手法研究小組。



弗拉基米爾·維利科維奇 Vladimir VELICKOVIC

 

弗拉基米爾·維利科維奇1935年生於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1960年畢業于貝爾格萊德建築學院。畢業後轉向繪畫創作,並於1963年首次舉辦個展。1965年,他獲得巴黎雙年展大獎,並於翌年移居巴黎,生活至今。1967年,他在龍畫廊的展覽大獲成功,被認為是「敘述具象」的重要代表。

他年幼的時候親眼目睹了納粹在南斯拉夫的殘忍行徑,因此,人體一直是他表現的重要對象,成為其無盡的靈感來源。

人們在維利科維奇的畫作前,很難無動於衷:荒蕪的風景,阻隔的地平線,戰爭、殘殺的景象,構成一個陰鬱的、充滿侵犯性的世界,世界和人體所展現出的,是人對人的殘害所造成的痛苦。

維利科維奇在全歐洲舉辦過多次重要展覽,並在素描、繪畫和版畫領域獲得多項大獎。

2007年,他擔任威尼斯雙年展的塞爾維亞館策展人。


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  Pierre Yves TREMOIS

特雷莫瓦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素描大師之一。他為多家法國重要的出版社提供插圖,並創作油畫、雕塑、版畫、陶瓷,還設計首飾。

特雷莫瓦的主要表達手段就是線條。線條為他的所有藝術創作奠定風格。他的表現手法直觀而不失複雜。一種高度的簡潔,反而使他的作品難以琢磨。

阿爾諾·多德裡夫 Arnaud D』HAUTERIVES

1955年,阿爾諾•多德裡夫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1957年,他榮獲羅馬大獎。接下來在羅馬美第奇學院成為駐地藝術家長達四年。1964-1966年,他在馬德裡的維拉斯貴支學院成為駐地藝術家。

他的祖先早年離開法國,到達路易斯安納,並在1803年加入美國國籍。一個世紀之後,全家又回到法國。這一奇特的經歷,為多德裡夫帶來了世界視野。從他畫家生涯的初期開始,他就走遍了世界。在喀麥隆、尼泊爾、美洲各個國家、西伯利亞等地的創作,使他發現了原始藝術的魅力。旅行還使他發現了大海的魅力。海洋在他作品中佔據了重要位置。1981年,他成為法國海軍的官方畫家。

1986年,多德裡夫被任命為馬爾莫坦-莫奈博物館。在他擔任館長期間,莫奈博物館得到飛速發展,吸引了大量重要的贊助商,參觀人數日益增多,成為印象派展覽的真正重鎮。

1984年6月13日,他被當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繪畫部院士。1987、1991、1996年,擔任三屆藝術學院執行院長。1996年,當選為終身秘書長。

埃裡克·德瑪奇埃爾 Érik DESMAZIERES

 

埃裡克·德瑪奇埃爾1948年生於拉巴特(摩洛哥)。童年與少年時代在摩洛哥、法國和葡萄牙度過,後考入巴黎政治學院。1971年獲得巴黎政治學院文憑之後,他決定走上藝術道路。他從小就堅持畫畫,求學期間在巴黎市政府的夜校跟隨讓·德爾佩什研究素描和版畫。1972年,他決定專攻版畫。

他很快就得到了藝術圈的承認。1978年,獲得巴黎市政府藝術大獎。他的原創作品超過兩百餘件。他在全世界各地舉辦過展覽,歐洲、美國、日本。2004年,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故居博物館舉辦了它的回顧展,2006年在巴黎的卡爾納瓦萊博物館舉辦的展覽《粗線條的巴黎》,以及《埃裡克·德瑪奇埃爾的想像場所》(2007,瑞士沃韋耶尼施美術館)。

他的作品收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荷蘭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等重要機構。他以嫻熟技巧和夢境般氛圍的高度結合而著稱。


居伊·德·盧日蒙 Guy de ROUGEMONT

 

盧日蒙在巴黎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院追隨格羅梅爾學習,1962-1964年,成為維拉斯貴支學院駐地藝術家。

1970年代,盧日蒙真正脫穎而出。從美國回法國之後,他致力於將形狀和色彩融入環境。在法國的許多景區都可以看到他的大型永久性作品:聖路易醫院,馬恩河谷郊區地鐵站,奧賽博物館小廣場,日本箱根露天博物館,維勒巴納的阿爾貝-託馬斯廣場,波恩的霍夫花園,厄瓜多的基多大都會廣場。在南特爾的接待與醫護中心,他繪製了長達300米的壁畫作品……

他充滿好奇心,經常跨界。他創作了許多石版畫,並設計了許多物品,如家具,燈具,以及其它用品。在這些所謂的「雕蟲之作」中,他顯示出藝術創作的高度自由,並致力於將藝術融入生活。

勒內·基利維克 René QUILLIVIC

基利維克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之後,就選擇了版畫方向,同時學習油畫、雕塑和獎章設計。作為費爾南·萊熱和安德烈·洛特的學生(1947),1950年他獲得了羅馬大獎版畫類的二等獎。1952—1954年,他成為維拉斯貴支學院的駐地藝術家。他在託萊德發現了格列柯的作品,並在加納裡群島創作了大量的版畫作品。

1955—1957年,他成為巴黎市政府的繪畫教師。他將版畫藝術用於建築裝飾,採用多種材料。

1969年起,基利維克開始了一系列郵票的設計,共250張:美國獨立兩百周年紀念郵票(1976),歐洲紀念郵票(1977),藝術與手工職業紀念郵票(1978),等等。從1962年起,他與巴黎錢幣製造館合作,直至1984年。基利維克完成了許多獨創作品,如雙層勳章,以及直接在鋼材上刻制的勳章。但他的作品主線,一直是版畫。他最喜愛的表達手法是黑白。

菲利普·加萊爾 Philippe GAREL

 

菲利普·加萊爾1945年生於布列塔尼。1962—1968年,在坎佩爾美術學院、雷恩美術學院,以及巴黎美術學院求學。1980年代,他為一些公共機構和個人創作了一些大型雕塑,並以豐富的想像力,製作了大量藝術品。1980—2005年,他在魯昂地區美術學院任教。

菲利普·加萊爾是個全才,既是畫家、素描家、雕塑家,同時也是裝飾大師。他以古老的方式創作油畫,但也通過自己製作的色粉進行創作,以求特殊的色彩效果。他創作了大量的靜物、肖像和風景,其中,《非洲肖像》(1995—2000)源自他的非洲之行,另外還有《全景原子》(2006—2008),《退潮》,《水災》,以及大幅的《雪景》(2010—2011)等作品。

他的作品定期在法國以及歐洲(義大利、德國、比利時、瑞士、西班牙、阿姆斯特丹等地)展出。

讓·科爾託 Jean CORTOT

 

他在「大茅屋」美術學校師從奧通·弗裡斯。1943年起就與一些同道一起共同探索藝術,並於1948年成立「階梯」團體。早年作品博採眾長,以靜物為主。從1967年起,他進入「書寫」時期,該時期持續了很長時間。1974年之後,這些書寫變得可以辨認,從而出現《詩畫》作品和《雜詩》作品。他勇於探索,經常跨界,越出油畫範疇。

1951—1956年,他創作了8幅掛毯。1988年,他創作了兩件地毯作品。

他對哲學和文學一直保持濃烈興趣,為許多書籍創作插圖。1965年,他為季奧諾的小說《國王的責任》做插圖(馬特出版社)。1989年,為米歇爾·德翁的《東-西》提供插圖。其它作家如讓·塔迪奧,露易絲·拉貝等人也請他創作過插圖。共計60餘部著作。可以說,他的眾多作品都建立在文學與藝術的融合上。

活動信息


▲ 展覽海報

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展: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

展覽時間:2016年4月30日—2016年5月22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一層3/5/7號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法蘭西藝術院

支持單位:法國駐華使館

(鳳凰藝術 採訪/Gege Grace 拍攝/李凱 撰文/珊珊  責編 Grace)

▲ 藝術家郎粲的首次個人項目「慢」


▲ 佩斯北京 紙上作品群展「Talking on Paper」

▲「同曦•第三屆中國國際裝置藝術學術論壇暨中國國際裝置藝術展」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繫:qinh@phoenixtv.com.cn。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關焦點

  •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12月11日,「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本次的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佳作中精選18位院士(包括2位中國籍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吳冠中和吳為山)的118件佳作,包含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是中國美術館近些年國際美術收藏、中法文化交流重要成果的集中呈現,也是典藏活化系列展的重要項目之一。
  • 118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下午,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成立於1816年的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最高藝術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藝術積澱滋養了諸如安格爾、莫羅、德拉羅什、德拉克羅瓦等蜚聲世界的大師,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學院之一。2000年,吳冠中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 看展 不朽的傳承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
    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北京...
    「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展覽將展出至12月20日。
  • 中國美術館展出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
    來源:海外網莎士比亞故裡(油畫)吳冠中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賴睿)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日前舉行。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京亮相
    12月11日,參觀者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出作品。 當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北京開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版畫、攝影、雕塑等多種形式。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 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
    2020年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中國美術館集中展出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1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從該館收藏的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雕塑作品捐贈揭幕儀式
    揭幕儀式後,中法兩國嘉賓與捐贈銅像作品合影留念,出席儀式的法方嘉賓有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右一)等人。(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中國日報11月25日電(記者 姜東)2020年11月25日,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沐浴陽光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陽光下的牛...
    2020年11月25日,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為山致歡迎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講到,讓·卡爾多是偉大的雕塑家,是法蘭西人民的驕傲,他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
  •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京開展
    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右)在陪同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迪埃.貝奈姆參觀展覽。 (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姜東)12月11日,「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北京開展。
  • 118件精選作品,來中國美術館看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匯聚阿爾諾·多德裡夫、埃裡克·德瑪奇埃爾、菲利普·加萊爾、朱德群等16位院士的重要作品,並加入兩位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的中國藝術家——吳冠中、吳為山的館藏作品。
  • 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入藏中國美術館
    本報訊(記者付裕)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中國美術館藏有其11件雕塑作品,同時還收藏有40多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們的作品,他們將這些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成為中國國家美術館的寶貴財富,並將融入人類文明美術歷史而生生不息。讓·卡爾多曾參展中國美術館於2019年舉辦的「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展覽結束後讓·卡爾多將所有參展作品———共計10件雕塑代表作留為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此舉令人感佩。
  • [北京您早]中國美術館館藏大展 再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_新聞...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12日 13:02 視頻簡介 中國美術館館藏大展,再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
  • 法國頂級藝術家捐贈雕塑《陽光下的牛》入藏中國美術館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25日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揭幕,該展品由藝術家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貯藏。讓·卡爾多(1930—2020),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
  • 來中國美術館感受美和溫情
    臨近元旦,中國美術館推出了「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藝心同音——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美術館藏作品研究展」等數個大型展覽,以及位於六層「藏寶閣」和位於中國美術館雕塑園的館藏雕塑陳列展,向廣大觀眾送去美的新年祝福。
  • 「墨彩書華章.藝術傳承書畫藝術作品展」舉辦成功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翰墨書畫家協會舉辦的「墨彩書華章.藝術傳承書畫藝術作品展」在西安美術館成功舉辦。展覽名稱墨彩書華章.藝術傳承書畫藝術作品展主辦單位中國翰墨書畫家協會開幕時間2020、江西省毛體書法協會會員彭景義作品《童子拜佛》劉奎齡繪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王佳麗作品《天產乹皐此異禽》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俊壯作品《雄視》國家級高級職業書法家、安徽省六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曾達志作品《山中留客》
  • 「南歸」——平江現象油畫藝術邀請展
    /北京)2009作品《戊子-2008》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武漢美術館)2011作品《三角形》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1作品《37°》首屆「藝術鳳凰」當代青年油畫作品展獲金獎(北京)2011作品《失落的青蘋果》參加 798
  • 淺談法蘭西學院藝術
    法蘭西學院藝術專指那些在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運動中,受法蘭西藝術院訂立的標準所影響的畫家和藝術品,以及跟隨著這兩種運動並試圖融合兩者作為風格的藝術。法蘭西藝術院法蘭西藝術院是法蘭西學會5個院之一,是法國藝術界的權威機構。
  • 【展訊】「中國工筆畫作品邀請展」將在海興美術館展出
    【展訊】「中國工筆畫作品邀請展」將在海興美術館展出 2020-11-26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