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度流行反應男性同性戀的「男風」,還普遍出現了女性間的「磨鏡」。中國人歷來對同性戀愛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明清時期的廣東、福建地區,類似男同性婚姻的契兄弟、女同性婚姻的金蘭契普遍存在。近代以來,因受西方心理學的影響,同性戀曾被視為一種心理障礙。2001年4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同性戀從性變態條目下剔除,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重要標誌。
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同性婚姻發展還比較滯後,現行法律承認的婚姻關係只是局限於一男一女之間。由於受到無後為大和傳宗接代等傳統思想的影響,異性婚姻還是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普遍期待。不過,也有一些人選擇了」無證「的同性婚姻。
從2000年開始,社會學家李銀河的起草《同性婚姻法案》。隨後幾乎每年兩會前夕,她都會委託關注此問題的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將這份草稿提交上去,卻屢屢未能成效。2006年,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吳建民表示,同性婚姻在中國仍太超前。除李銀河之外,中國同性戀群體也在積極通過兩會的契機呼籲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2014年10月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一個聯合國會議上,中國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牟虹女士說,「在中國,包括(同性戀人群在內的)任何人都受法律保護,不會因為性傾向被歧視,中國社會對這些人也越來越寬容,也有專門提供研究、服務的組織,政府有關機構也盡力為他們提供方便,比如為相關組織提供註冊登記。我女兒的同事也是同性戀者,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在事業上的發展。」牟虹女士的表態,被認為是中國政府首度明確表示同性戀不會被歧視,在同性戀社群引起積極的反應。
2015年5月15日,中國臺灣省高雄市將於20日接受同性伴侶登記,又稱為「陽光註記」,這是全省首創讓同志伴侶登記「名份」,但不具法律效力。這是基於對同志人權及多元文化的善意尊重,讓同性伴侶「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高雄市府民政局長曾姿雯表示,依民法規定,現行婚姻關係是一男一女的異性結合,目前並無法進行同性婚姻登記,在相關律法未修改前,高雄市率全省之先,讓同志朋友透過戶役政資訊系統「所內註記」,獲得心靈上的慰藉。高雄市願意正視多元性別的健康平權,並領先提出對同志的友善作為。
但該註記並不具「民法」等任何法律效力,也無法提供任何證明文件,日後不能依此主張分遺產,註記也不會出現在戶籍謄本、身分證等書面文件上。民政局強調,如果辦妥註記同志肯再加籤「個人資料查詢同意書」,日後醫療院所、法院、警察機關,可透過此向戶政系統查詢,以防因疾病等因素要開刀,卻找無親人可籤手術同意書等事件。
繼高雄、臺北、臺中之後,臺南也將開放同性伴侶關係登記。臺南市長賴清德27日於市政會議宣布,尊重相愛的人有在一起的權利,將儘快研擬作業規定,受理同性伴侶申請發給伴侶關係登記證明。
截至2016年9月,允許同性伴侶登記的地區有:高雄市 、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新北市、嘉義市 、桃園市 、彰化縣、新竹縣、宜蘭縣 。上述地區佔到中國臺灣80%人口。
2017年5月24日,中國臺灣司法機構「大法官」公布同性婚姻「釋憲」案,《民法》不允許同性結婚的規定「違憲」,主管機關應以法律保障同婚,並在2年內改正,若未能在期限內完成,期限後同志就能憑著「大法官」解釋直接結婚。宣告稱中國臺灣現行婚姻規定「未能使同性別二人結合」,違反婚姻自由與平等權,這推動中國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以法律保障同性婚姻的地區。中國臺灣成為第25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