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吐芳又何妨,人間世事本無常。」說的正是美麗、熱情又頗具野趣的野牡丹。
野牡丹為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灌木,是嶺南特色鄉土花卉之一,我國的廣東、福建、廣西、雲南、臺灣等地都有分布。全世界野牡丹科約240個屬、3000餘種,其中70%以上分布於南美,野牡丹科觀賞植物在當地綠化中使用非常普遍,主要是蒂牡花屬的巴西野牡丹、角莖野牡丹、大花榮耀木等。我國有25屬、160種、25個變種。
巴西野牡丹
角莖野牡丹
大花榮耀木
在國內,野牡丹曾經只愛裝點山野,低調當藥材,城市綠化應用很少。為了選育出更適合在城市綠化中使用的野牡丹園藝品種,近些年來,國內眾多科研院校、園林花卉企業付出了巨大努力。
雖然野牡丹花期長,管理粗放,而且觀賞性很好,但花色單一,幾乎只有白色、粉紅色、紫色,而且存在結實量大的問題,植株容易退化。為此,自2005年以來,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園科院」)就開始引種馴化栽培野牡丹,迄今為止保存有150多份野牡丹科觀賞植物種質資源,篩選應用的種類不僅有鄉土物種野牡丹、毛菍、細葉野牡丹等,還有國外引入的印度野牡丹、巴西野牡丹等。
蒂牡花
「到2018年,通過雜交育種、倍性育種等方式,我們已經有5個新品種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權。」園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王偉介紹說,園科院在國內最早申請野牡丹屬新品種,分別是『天驕』、『心願』、『超群』、『雲彩』和『天驕2號』。這其中,『心願』花形奇特,雄蕊瓣化,捲成一團;『超群』花大,枝葉舒展,幾乎全年可見花;『天驕』株形緊湊,花量較大,可孤植、群植或片植,是推廣應用最多的品種,在珠三角地區和福建、海南都有應用,其它品種也有少量應用。
『天驕』:株形緊湊自然成球形,花量多,花期6月至10月。
『心願』:雄蕊瓣化,捲成一團,花形奇特。
『超群』:花大,枝葉舒展,幾乎全年見花。
『雲彩』:株形美觀,幾乎全年見花。
『天驕2號』 :株形緊湊,雄蕊部分瓣化,花期6月至10月。
憑藉大量成果,園科院聯合高校、企業合作完成的野牡丹等四種花木新品種的培育及產業化課題,獲得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以上品種在株形、花期、花形方面均有一定突破,但培育花色不同、結實少的品種還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王偉表示,園科院正在申請野牡丹科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未來會進一步豐富野牡丹科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在種質創新方面,仍將傾力於培育結實少、花色新穎的野牡丹新品種,希望未來野牡丹的園藝品種在園林城市建設中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