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茶的茶友對於泡茶流程想必都不陌生,泡茶時的第一泡茶被稱為「洗茶」,一般都是被倒掉,我們也經常聽一些老茶人說第一泡茶不能喝,本期就為茶友解析第一泡茶該不該洗?第一泡茶能不能喝?
1、傳統認為第一泡茶為「洗茶」,現代提倡改為「潤茶」更合理
很多老茶人之所以都說第一泡茶不能喝,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洗茶」這一過程已經成為一種人云亦云的傳統。「洗茶」一詞始於北宋,但原本的「洗茶」是制茶中的一個工藝流程,後期才沿用到泡茶過程之中,才開始時是烏龍茶,後來慢慢延伸到其它茶類。
在舊時代落後低效的制茶方法之下,茶葉的確會存在相應的衛生問題,但隨著新時代制茶工藝的提升,洗茶的必要性也隨之減弱。「洗茶」這一源自舊時代落後制茶工藝之下的衝泡流程也被諸如:茶葉加工貿易碩士研究生導師丁俊之教授、張天福、陳宗懋等都視為並不合理的陋習。而如今,根據不同的茶類做出符合茶葉性質,有更為合理的「潤茶」說法和操作。
2、「洗茶」真的能洗去農藥殘留嗎?
除了上一條中的傳統習俗之外,現代人洗茶更主要的是兩個,一個是希望通過洗茶之後使得茶葉更乾淨,另一個是想要通過洗茶洗去茶葉上的農藥殘留。這也是很多茶友一直堅持洗茶的原因所在,而央視某節目中,記者以鐵觀音、正山小種紅茶、茉莉花茶三種茶品進行洗茶前後農藥殘留測定實驗,最終檢測結果證明洗茶並不能夠有效除去茶葉中的農藥殘留。
北京農學院教授趙建莊解釋說:因為國家標準裡的25種農藥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在水裡邊溶解度比較小,茶水裡邊的農藥量是很小的,對人應該是安全的。
而從衛生角度考慮,茶葉經過合格的制茶工藝精製之後,茶葉已經達到衛生標準,而其中偶有夾雜的塵埃、茶碎末等根據茶品性質,選擇適宜的水溫的水,立即注入泡茶器具,立即倒出即可,並不需要長達幾十秒乃至數分鐘的浸泡以完成所謂的「洗茶」。
3、「洗茶」的弊端:造成茶葉內含物質大量流失
而「洗茶」之所以越來越被詬病,除了達不到去除農殘,以及現代制茶工藝並不需要醒茶來提高茶葉清潔程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茶葉在製作過程有揉捻這一環節,揉捻時將茶葉的細胞膜、細胞壁破壞使茶葉內含物質溢出,更為利於之後的衝泡,而揉捻時溢出的內含物質大部分都依附在茶葉表面。
在洗茶時,這些溢出的內含物質就大量的流失,尤其是如綠茶、黃茶之類本就較為細嫩,耐泡度低的茶類,其茶葉中內含物質溶出速度較快,第一泡茶湯反而滋味和營養物質含量較高,「洗茶」之後精華物質流失更多,使得之後的茶湯淡而無味。
4、哪些茶需要「潤茶」?如何科學「潤茶」?
「洗茶」其實更多的作用在於「潤茶」和「醒茶」,那麼哪些茶需要「潤茶」呢?綠茶、黃茶、白茶等較為細嫩的茶類其實都不需要進行「潤茶」的,這些茶類因為較為細嫩,內含物質會快速的溶解,而導致滋味和精華物質流失。
而需要「潤茶」的是陳年普洱茶,以及部分烏龍茶。陳年普洱茶經過長期的存儲需要進行「潤茶」,使茶葉內含物質經過升溫之後更好的溶解析出。
並且普洱茶乃是大葉種茶本身內含物質較之小葉種茶更為豐富,經過「潤茶」之後茶葉內含物質損失率相對較低。不容易如一些幼嫩的小葉種茶「潤茶」之後,內含物質損失率較大,而導致品飲口感降低。
而烏龍茶內香氣物質豐富,而這些香氣物質,沸點大多較高,為了使得這些高沸點香氣物質得以溢散出來,所以衝泡時要用沸水,第一次衝泡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茶葉的溫度,為下一泡正式品飲時茶葉香氣充分出現做準備,也就是常說的激發出香氣。所以烏龍茶的第一泡往往香氣尚未出現或較差,而烏龍茶是很看重香氣的茶類,所以第一泡才會被倒掉不喝。
並且並非所有的「潤茶」都是用水來潤,如一些陳年鐵觀音飲用時,是將茶放入乾燥的紫砂壺中,通過用沸水淋壺「復焙」,使得其香氣能夠更好的溢散出來。
而經過相關評茶師和科學檢測,「潤茶」時茶葉浸泡3秒以上茶葉內茶多酚、茶氨酸等對人體有益的茶葉能主要滋味物質溶出量會加大,所以「潤茶」時即入即出,即可。
綜上所述:「洗茶」的說法既不合理,也並不科學,也達不到洗去殘留農藥的作用,對茶品潔淨度的提升效果也較低,而應更改為較為合理的「潤茶」操作和說法,「潤茶」時也應根據茶品性質決定。(作者:子瑜;來源:南茗佳人)
更多關於普洱茶行業相關資訊,請前往說茶網官網查詢;關於茶品購買、查詢訂單等事宜,請添加說茶網思思:5810670諮詢。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說茶優品商城,撿漏特價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