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農民如何「煉成」?看鄉村振興中的農民力量|農業觀察

2021-01-10 中國國情

這裡的農民不一般。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高素質農民隊伍,高素質農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水」。「昌平草莓」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能種出昌平草莓的農民究竟有何不一般,具備哪些高素質?日前,中國網記者走進北京市昌平區,近距離與高素質農民對話,看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十八般「武藝」。

「門外漢」浸泡草莓育苗經

在北京市天潤園草莓基地裡,劉建飛每天都要查看草莓開花和掛果情況。

多年來,劉建飛團隊針對草莓品種開展引種評價、繁育和綠色栽培研究,建成育苗基地70畝、育苗大棚44棟,每年可出種植苗100餘萬株。

從0到1,全靠年輕團隊的一股「勁兒」。

回想三年前項目正式啟動時,自認已做足理論儲備的劉建飛,「連水都澆不明白」——農保和植保完全兩個概念,項目真正落地,走進大棚才發現團隊「並沒有真正準備好。」

草莓平均年產量12.5萬公斤——這個年輕團隊,從90後到80後,最大年齡不超過40歲,擁有年輕人的天然優勢:效率極高,磨合很快。大約一個草莓季後,事業便推向正軌。

「我們一開始就喜歡農業。」從前做過多年餐飲,未曾脫離農業。「我們做過蔬菜禮盒、草莓禮盒、哈密瓜禮盒,銷售都不錯。」這個擅長運營的團隊,肯沉下心來鑽研草莓育苗,源於「我們真喜歡草莓這個作物。」作為創始人之一,在劉建飛的認知裡,草莓是唯一能與櫻桃抗衡的果品。

天潤園育苗大棚裡的觀賞型草莓「粉佳人」

紅顏、章姬、白雪公主、聖誕紅……三年浸泡在育苗大棚,劉建飛早已對幾十個草莓品種如數家珍。這些年,他也發現,草莓品種逐步開始退化——比如紅顏,因其口味甜中微酸,口感脆糯,深受消費者喜愛,「紅顏有真有假,可這一株株草莓苗,長得一模一樣,真假難辨。」劉建飛指著育苗大棚中的草莓苗,「即便在顯微鏡下,細胞壁可能都一致。」但最後,呈現出的果實卻完全不一樣。

「我們一直在研究,想要吃透育苗,種出高端品質的草莓。」而育苗的難點在於,基因退化,品種單一、抗病性降低,苗子難以管理等,直接影響種植戶的收成。

草莓好不好種,關鍵在選種、育苗。生長在燕山腳下的「昌平草莓」,其種子曾在河北尚義「進修」。劉建飛告訴記者,天潤園草莓育苗工作主要在河北尚義,「紅土梁鎮有2000畝基地用來專門培育苗子」。由於當地全年最高氣溫不超過27攝氏度,晝夜溫差較大,符合草莓苗繁育期的適宜溫度,因此育出的種苗品質很高。今年的平均甜度能夠達到14至16,比往年高出1度左右。

用來育苗的種子經過篩選,不斷試驗,淘汰一批,培育一批。「通過溫室、基地,我們先去試驗,把這條路走通之後,再把好苗子分享給大家。我們計劃圍繞市場主體情況,提高種苗的豐富性。」

草莓基地每天迎來採摘、學習的人們

草莓選種、育苗技術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很大嗎?記者不解。劉建飛團隊堅定認為,如果技術不過關,苗子質量不高,直接影響草莓產量、果品質量。「我們追求從種子到果品的閉環發展,用心打造優質果品。」

關注產品本身,須從源頭抓起。這樣的理念,使得「並不專業」的團隊一日比一日專業。「吃透」才是硬道理。「我從早上6點一直到晚上,幾乎都泡在棚裡,全年無休。」

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種子和耕地問題得到高度重視。會議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劉建飛又信心滿滿。

城市「夫妻檔」開闢鄉村致富經

在「80後」夫妻甕振松和楊洋看來,年輕人的出路不止城市這一條,回家種地也大有可為。

在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肖村,佔地100餘畝的院落內,坐落著一個桃花源——草莓、、西紅柿、豆角、雞、豬、羊等農產品應有盡有。兩人的生活與事業都根植於此。

10年前,甕振松與楊洋大學畢業後,都在城裡工作,月入愈萬。只因對鄉村和泥土割捨不下的愛,他們回到鄉裡,承包了100畝地準備種菜,將全部積蓄投入到土地,開始創業。他們認準綠色農業,立志種下「健康菜」,「我們創業就是想推廣健康生活理念。」

甕振松在實訓基地講課

「種菜會越種越上癮。」工科出身的甕振松把全部熱情投入到種菜技術鑽研中。

買農業專業書、拜師請教,他們邊學邊幹,然而,創業並不是一帆風順。創業之初,由於不懂技術,一個大棚的黃瓜大面積染上了病蟲害,虧了5萬餘元。他們卻不服輸,一邊繼續拜師學藝,一邊做好配送管理,挽回了損失。

夫妻倆「女主外、男主內」,一個負責技術專業,一個負責經營管理,把生態農場經營得紅紅火火。「我願意大家叫我高素質農民。」的確,他們確實具備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素質。

冬日裡的草莓和西紅柿鬱鬱蔥蔥

楊洋介紹,「我們的合作社得對農戶負責,得想辦法拓寬銷售渠道,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如今,農場裡有20餘名職業農民,他們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周圍9個村、157戶加入進來,輻射面積達1700餘畝。

「老把式」有了「後浪」接班人

位於昌平區興壽鎮的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崔維國是種田「老把式」。昌平區政府自2002年啟動發展草莓產業時,崔維國開始種草莓。2008年,鑫城緣成立,他把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向周圍農戶傳授,逐漸形成統一的種植銷售體系。

2013年,鑫城緣成為北京市都市農業科技小院的首個基地。「鑫城緣主要擔負著示範種植的功能,將先進的栽培方式『種給農戶看』,同時還承擔農業科研機構、新型農業技術的試驗項目。」

鑫城緣成立頭幾年最初,成員之間都是各自為政,單打獨鬥。2016年,崔維國的「接班人」雷偉偉接手之後,便開始整合資源,把小農戶集中起來,改變發展模式,帶領社員向高素質農民轉變。

雷偉偉也親自擔任教師,「合作社也是一個田間學校,通過田間學校進行高素質農民培訓,讓社員們真正受益。」

「我們的技術能被農民接受,能帶給農民實實在在幫助,讓草莓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我感覺我是被需要的。」雷偉偉說,「農業產業大有大發展。我不是簡單的種地,而是在探索這個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我是滿足的,因為這是我的事業。」

本期採訪、撰稿:王靜

欄目定位:農業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針對當下農業領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熱點話題,中國網《農業觀察》欄目通過國際視野、專家視角為您深度解析,挖掘產業機遇,與世界共享農業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

進入專題:

相關焦點

  • 四川達州大竹縣:培育高素質農民 促進產業振興
    2020年,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農廣校根據大竹縣縣域產業發展規劃和「五大」特色產業發展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高素質農民培訓規範,抓緊抓好了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摸底調研,遴選對象入庫,更新補充授課教師,精選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方式等方面入手,採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培訓方式,下沉辦學重心,將培訓班辦到鄉村社和田間地頭,充分滿足農民朋友們就近就地參訓的需求。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各級農廣校和培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圍繞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目標,全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典型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新路徑、新方法。
  • 點軍區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柑橘產業培訓班」
    點軍區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柑橘產業培訓班」 2020-12-3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高素質農民 培訓賦能鄉村振興
    「看看,這是我的結業證書,參加高素質農牧民培訓後給頒發的。」賽罕區金河鎮羊蓋板村村民孟林泉高興地說。一張結業證書為啥能讓孟林泉這樣高興?「關鍵是實用。」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市民和農民共同受益。」「金河鎮作為賽罕區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5500多個溫室大棚坐落於此。」賽罕區農牧水利局蔬菜推廣站站長張喜印告訴記者,通過高素質農牧民培訓後,學員們學以致用,利用新型日光溫室和連棟大棚技術,讓寒冬的溫室大棚可以種植更多品種的蔬菜,「通過集約化、機械化蔬菜生產方式,節省成本。
  • 眉縣金橋果業高素質農民獼猴桃培訓系列報導
    「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爭做高素質農民金橋果業高素質農民培育(獼猴桃)班培訓工作已接近尾聲,160餘名獼猴桃果農參加了這次培訓,其中貧困戶32名,通過這次培訓,產業幫扶使貧困戶早日脫貧。
  • 伊州區: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
    哈密日報訊記者李文龍報導:12月17日,記者在伊州區二堡鎮火石泉村文化服務中心內看到,參加2020年度伊州區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葡萄種植培訓班的學員們正分批次領取智慧型手機
  • 哈密市伊州區: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
    12月17日,記者在伊州區二堡鎮火石泉村文化服務中心內看到,參加2020年度伊州區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葡萄種植培訓班的學員們正分批次領取智慧型手機。電信公司客服人員現場將手機卡開通並裝入手機發放到學員手中。「手機每月含300分鐘通話和10G流量,足夠我上網學習了。」第一個領到免費手機和手機卡的火石泉村1組村民馬延銀高興地說。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提升農民幸福感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立足實際,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增強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統籌協調,大力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該街道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結合農業農村工作實際,認真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抓規劃引領,聘請了上海、南京等多家高資質設計院編制總規、村莊規劃和修建性詳規,力求規劃符合本地發展實際。
  • 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亮點-農業大健康·萬祥軍:謀定功能性農業
    萬祥軍說:「提出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不僅僅是強化廣大群眾的消費理念,更重要的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的《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並提高特色地理性標準農產品的附加值,及其功能性內涵,解決農民豐收了但不增值瓶頸。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來自北京的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媒體代表,以及河北當地領導、就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在鄉村振興中很有特點和創新,核心是圍繞城郊型經濟和市場需求,村企合作,發揮所長,產業支撐,建立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多方共贏,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值得總結和借鑑的一種路子,也是鄉村振興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 心得體會範文:鄉村振興的感悟5篇
    一是要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可度,在財政資金、土地流轉政策等方面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傾斜,讓職業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鼓勵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成為新農人,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二是加強對農村本土人才的培育,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力。三要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使農村勞動力資源跟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步伐,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成績單」出爐,廣州緣何蟬聯珠三角第一?
    廣州正努力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蟬聯珠三角第一正是對廣州鄉村振興的肯定,一組數據可以佐證廣州的成績:2019年廣州第一產業增加值251.37億元、增幅3.9%,增速創10年新高;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868元,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縮小至2.25;高質量嶺南特色美麗鄉村初具規模。
  • 宿遷新莊鎮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增強鄉村振興動力
    目前,全鎮「2+4」項目格局(2個鎮區幸福家園小區、2個集聚提升項目和2個特色保護項目)初步形成,共規劃建設房屋2191套,建成交付1045套,改善農民住房條件2810戶。小河西成為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 規劃|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理論課開班
    (通訊員:李輝)近日,由敦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舉辦的2020年敦化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班一期一班理論課階段在大石頭鎮如期開班,參加此次培訓班的學員是30名來自大石頭鎮的種植大戶。
  • 咱農民要過節啦!明天,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亮相!
    辦好今年農民豐收節,具有多方面重要意義:√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同步小康,才是真正小康。今年農民豐收節,就是要引導帶動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見證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歷史時刻,充分展示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整體消滅絕對貧困的制度優勢、中華農耕文明傳承的無限活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光明前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信心。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外造成巨大衝擊。
  • 產業扶貧怎樣與鄉村振興銜接?農業農村部: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由於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周期不一致,很多問題在攻堅期內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一考慮,創造條件、分階段逐步解決。」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攝影:徐想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產業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針對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做出上述表述。
  • ...喜看新變化| 農民變身帶貨主播 「村播」賦能鄉村振興
    | 農民變身帶貨主播 「村播」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22 14:17 |
  • 北京農學院:全力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開設以休閒農業、有機農業、鄉村規劃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振興課程」,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專業課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專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作用,做好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職業規劃;打造「北農版」思政課堂,設立尚農大講堂,邀請專家講授鄉村振興講座,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鄉村振興重大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學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