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短視頻,
演繹出了一場「成都式」戀愛,
也讓人戀上一座城。
"
如何談一場成都式的戀愛,教科書式的示範操作來了——5 月 20 日,一個名為《成都戀愛指南》的短視頻在人民日報、新華網、封面新聞、嗶哩嗶哩等頭部客戶端,以及成都發布、成都商報、成都全搜索等微博、微信公眾號上同時上線,瞬間刷爆朋友圈。網友紛紛留言:「這是神仙的城市宣傳啊!」「必須贊,成都偶像劇既視感,拍得太美了!」「想談場戀愛了。」
PART 01
《成都戀愛指南》如何出爐
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曾經這樣評價成都:「成都有這種立刻就讓人著迷的魔力。」這種吸引力對於胡曉來說,也不例外。在北京生活了 15 年的她,2019 年決定回到成都定居。不久她就發現,成都讓她感覺既陌生,又熟悉——節奏變得和「北上廣」一樣快,可依然處處充滿了煙火氣。她現在跟北京的朋友聊天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推薦成都:「你知道嗎?成都有 3000 多家書店,有 4000 多家咖啡館。」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名為《中國最美好的咖啡館》的文章,她點進去看,發現文中只寫了北京、上海、武漢、青島、杭州的咖啡館,她立馬評論說,「沒有來成都,不算!」
短視頻《成都戀愛指南》
作為《成都戀愛指南》的製片人、成都春曉社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回到成都之前,胡曉已有 15 年媒體傳播的從業經驗。她先後在CCTV-1《社會記錄》《看見》《今日說法》等欄目擔任導演,2013年從央視辭職後開始獨立創辦文化傳媒公司,參與策劃製作多部網綜節目、商業廣告、城市及企業類品牌宣傳片、網絡影視劇以及新媒體短視頻等。回到成都後,她發現「原來成都還有這麼多過去我不知道的地方。」
就比如說,咖啡館。6 月的一個下午,記者在成都西村大院附近的一處咖啡館見到了風塵僕僕的胡曉。她告訴記者,「回到成都,雖然工作依然忙碌,但心態和生活狀態都不一樣了。現在成都的咖啡館幾乎隨處可見,讓鍾愛拿鐵的我有更多舒適放鬆的地方去面對工作。」
「成都不光有火鍋、美女和熊貓,成都人閒適的生活狀態、獨特的生活美學會立刻讓人著迷。成都人面對什麼事情都不慌張,小街小巷隱藏著讓人驚喜的小店。成都人把談戀愛說成『耍朋友』,成都話說起來軟軟糯糯的,說起情話來也格外甜,這些因素都特別適合談戀愛,談一場不匆忙、不無聊的戀愛。」胡曉說,《成都戀愛指南》的創意,便是來自於點滴的觀察,她特別想把這些告訴給成都以外的所有朋友。
攝影/蔣小翼
從項目方案到腳本寫作,從導演拍攝到後期製作,胡曉參與了《成都戀愛指南》出爐的全過程。原本,她和她的團隊在去年春節前就開始策劃這個視頻,準備在年後進行拍攝,計劃於今年 2 月 14 日情人節推出。但是因為疫情影響,到 3 月中下旬項目才重新啟動,便只能選擇在 5 月 20 日「網絡情人節」這天推出。方案也重新做了,相比原來的方案,這個視頻考慮了「520」的「網紅」屬性。「成都早已經是一個網紅城市,很多年輕人都在關注成都,2021 年成都大運會也要舉辦了,我們就把視頻的受眾定位在年輕人身上,視頻的風格要歡樂,有活力,要熱熱鬧鬧的。」胡曉說。
與我們常見的城市宣傳片不同,《成都戀愛指南》雖然時長不到 3 分鐘,但其情節、場景極為豐富,節奏快,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視頻的開頭,設計就很有新意。在成都方所,男主角正翻開一本《天府文化》雜誌,女主角則遞上一本《成都戀愛指南》,鏡頭隨即切換,男女主角便抽取到「去玩」「去穿越」「去打卡」「去跑步」等卡牌,開啟成都戀愛之旅。寬窄巷子、杜甫草堂、IFS 大熊貓、天府綠道等成都網紅景點,也紛紛出鏡,成為最好的愛情背景板。
胡曉回憶道,視頻中的很多元素,都是源自她生活中的發現。比如片頭出鏡的《天府文化》雜誌——這是她和女兒去逛方所時發現的,「成都居然有一本這麼好的雜誌,藝術感和設計感很強」,而天府文化也彰顯了成都的城市精神,用在視頻的開頭,正合適。在視頻中,如今的網紅「五岔子大橋」,也提前出鏡。胡曉告訴記者,他們預設的拍攝點位中,本來沒有這座網紅橋。他們是在拍攝了其他點位往回走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這座造型獨特的橋,便在此取景。那時五岔子大橋還未正式開放,便已經成了視頻中的亮麗風景線,承載了一段成都愛情故事。
攝影/項玥
《成都戀愛指南》涉及的取景點位很多,大都是外景,所以光是拍攝就用了一周多的時間,時間安排得很緊湊。胡曉回憶道,他們當時要去「城市之眼」丹景臺拍日出,提前看了天氣預報,第二天應該是晴天。結果大家凌晨 4 點準備出發的時候,成都卻下起了瓢潑大雨。由於時間緊,胡曉決定賭一把,還是過去拍。一路上,雨越下越大,胡曉心裡也是越來越焦慮,心想肯定是拍不成了。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他們到了丹景臺,天空慢慢放晴,雲層中透出微光,畫面也就出來了。
「把成都的特色場景加到視頻中來,不僅僅是作為愛情背景板這麼簡單。」胡曉介紹道,「城市營銷是這個視頻的最終目的,成都既有厚重的歷史,又有很潮的現代性,既優雅又時尚,這些我們都想通過視頻展現出來,讓年輕人看到不一樣的、有無限可能性的、有吸引力的成都。」
PART 02
成都,還有更多的愛情故事
三年前,一首《成都》演繹的愛情故事讓無數人向往來到成都。如今《成都戀愛指南》的出爐,也激發了很多外地網友來成都談戀愛的衝動——在成都談戀愛,有千萬種方式:一起逛寬窄巷子、一起漫步天府綠道、一起相約茶館、一起吃頓熱氣騰騰的火鍋……有網友感嘆道:原來,成都,像極了愛情;成都,或許就是一場愛情。
不過,如何談一場成都式的戀愛,這個視頻顯然說得不太具體,畢竟時長太短,讓人看得不太過癮。不過,請稍等,這才剛剛開始,精彩還在後面。胡曉告訴記者,《成都戀愛指南》是《成都,我愛你》系列短視頻的「總指南篇」,相當於是先導片,「我們將用當下年輕人喜愛的表達方式,將『成都,我愛你』打造為極具拓展性的城市愛情 IP。在這一主題框架下,製作圍繞愛情的短視頻。」
攝影/朱毀毀
該系列將陸續推出《成都,我愛你·成都戀愛指南》約會聖地篇、美食篇、年代篇等,在不同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B 站、豆瓣等年輕用戶聚集地,進行日常播放,還會在七夕、「雙 11」、跨年等節點進行重點策劃播放,形成全年性的內容積累和傳播,持續輸出成都時尚優雅,充滿愛與浪漫,又同時擁有獨特的生活美學的品牌形象,從而起到「成都·愛情之都」的城市形象打造與城市營銷的目的。
具體來說,《成都,我愛你》系列短視頻有點類似於電影《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用一個個小故事來展現城市裡的脈脈溫情。對於胡曉而言,《成都,我愛你》的定位是「一部視頻版的大眾點評」,就是針對一個個具體的點位,如咖啡館、書店等,展開故事設定, 「氛圍是浪漫的,場景在成都。」作為專業製片人,胡曉表示,這個項目雖然是從零開始,但無論是挑選演員和場景,還是組建團隊,都不是問題,難就難在故事設定。在 3 到 5 分鐘的視頻中,如何用年輕人喜愛的表達方式講出年輕人喜歡的故事,如何做出品質感,產生持續的吸引力,都需要不斷探索。
攝影/項玥
胡曉想拍出什麼樣的成都愛情故事呢?她舉了一個例子。她曾在網易雲音樂裡,趙雷的歌曲《成都》下,看到一條評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外地女孩找了個成都男朋友,成都人說話鼻音 N 和邊音 L 不分,總是把「男朋友」說成「藍朋友」。兩人後來分手,女孩在某年情人節來到成都,一個人走在街頭,忽然聽見背後有人說「藍朋友」,她心裡咯噔一聲,回頭……
有點悵惘,更多雲淡風輕,這便是成年人愛情的模樣了。相比《成都戀愛指南》的年輕化、快節奏,「藍朋友」這個故事可能更貼近 30 歲上下都市男女的心理,這也是區別定位了,可以吸引不同年齡段的群體來到成都,愛上成都。胡曉告訴記者,除了與愛情相關,她還有個策劃叫做「我是個成都人」,就是讓成都本地人帶你去看你所不知道的成都,比如,早上六點鐘的成都早市,凌晨一兩點才開張的成都「鬼飲食」。其定位就是幽默風趣,接地氣,有煙火氣。在胡曉看來,成都最大的魅力就是其極強的包容性。在這座城市裡,「各種氣質都結合得恰到好處,大家各取所需。」
記者 | 王越
編輯 | 毛瑞
審校 | 毛瑞 陳卓 吳宇宸
策劃·監製 | 苑海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