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炸洋芋圈,一個翻滾的江湖

2021-01-11 YOU成都

我,牙尖兒,作為炸土豆的重度痴迷者,有著超過二十年的炸土豆食用經歷。

這種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小吃,通常被分為「鍋巴土豆」和「狼牙土豆」。

而在我的家鄉彭州,幾乎沒有「炸土豆」一說,彭州人習慣將土豆稱之為洋芋,無論土豆二字寫得多麼大,他們依然會毫不客氣地說出心中的那個字眼,來跟我一起念:

土(yáng) 豆(yù)。

同樣,在彭州炸洋芋屆,也沒有「鍋巴土豆」和「狼牙土豆」的叫法,如果非得要分類,遍布大街小巷的它們,大致有三個種類:

坨坨、片片、條條。

和成都話裡的各種疊音一樣,「坨坨」「片片」「條條」,親切而可愛。三種形狀,分別對應「鍋巴土豆」「冒土豆片片」「狼牙土豆」。

從早年的三分天下,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彭州炸洋芋屆的油鍋裡,翻滾著一個熱絡的江湖,老店老攤穩坐中流砥柱,新店新攤也層出不窮。

至於江湖在哪,我指給你看!

如今,彭州賣洋芋的,多了去了。

諸如,在望蜀裡開鋪子搞小清新的,在老街巷牆根下支起個蜂窩煤爐子的,蹬三輪搞散打的……百花齊放。

而擱在二十年前,誰又不知道,彭州炸洋芋屆,三分天下。

中醫院的凼凼醋洋芋、安仁街的廖嬢、老巷的「女子天團」,雖都是做炸洋芋的,但出鍋的味道,卻各有千秋。

「凼凼醋洋芋」

老闆兒與劉德華代言過同款摩託車

炸齡:17年

時間回到90年代末21世紀初期,天王劉德華接下了天馬摩託品牌代言。

那時候,只要一戳開家裡的電視機,不時就會偶遇到天王仰躺在摩託車上,唱「oh~blue~,藍藍的雲出現一匹天馬……」

殊不知,在那一年的四川彭州,天馬摩託還籤下了另一位促銷代言人——當地有著「汪飛車」之稱的汪志富。

其實,早在當代言人之前,「汪飛車」已經在那個「網紅」一詞還未誕生的年代,著實火了個透。

只要車速保持在20碼以上,他就能站在摩託車上,撒開雙手彈吉他,表演自創秘籍「獨孤飛車」,惹得老婆追著打,交警叔叔長期喊抓,媒體朋友更是堵在他家門口爭相報導。

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20年過去了,汪飛車不再耍飛車,而彭州迎賓路中醫院附近也多了間有名的夫妻店——凼凼醋洋芋 。

凼凼,因地而名。

店鋪所在的南河西街,很長時間都是一條斷頭街,近幾年拆遷通路,在地形上有點像個凼凼,於是,有了這麼個名字。

下午3點半開門,5點半關門,每天只營業兩個小時,不知是不是自帶爆款體質,剛開那幾年,汪飛車的炸洋芋也火得不要不要的。

特別是一些中學生,每天放學騎上自行車就往南河西街衝。

江湖往事,汪飛車不講,後浪們不知,但這凼凼洋芋,也確實好吃。

開業17年,汪飛車店裡的小吃,自始至終都只有三樣——坨坨、春卷、冰粉。

5年前,因為太火爆,汪飛車把每日營業的時間調到了早上9點至下午7點。但即使如此,動作不帥、速度不快,想吃他家的坨坨和春卷,也是「農夫山泉,有點懸」。

在彭州所有炸洋芋攤攤兒裡,「凼凼」是第一個喊出「醋洋芋」名號的。

不是一般的糖醋麻辣,而是汪飛車的老婆劉嬢親自熬製的香濃醋汁。

為了更好地入味,洋芋塊切得偏小,倒到油鍋裡炸至金黃,然後放料澆汁。

出鍋後,裝在白瓷碗中的洋芋,色澤紅亮,滋味綿長,放在整個彭州炸洋芋屆,也是獨一無二的。

坨坨最佳CP,每日限量供應的春卷更是賣得快。

現包的蘿蔔絲薄皮卷下鍋即酥,撈起將油滴幹,盛入盤中,甜辣、麻辣、糖醋麻辣三種口味任選。

下午1點,小雨下得淅淅瀝瀝。

中午的最後一桌客人起了身,汪飛車的店因為天氣得了一片午後清閒。

劉嬢不在家,他索性搲了一瓢兒洋芋,澆上自家的醋汁,當成一頓午飯。瞄了一眼,無人路過。然後,退到店內,打開當年電視臺採訪自己的視頻偷偷看。

他,就是那個汪志富——80年考上高中,由此成為全村人的希望。後來,當過村幹部、蹬過人力三輪、騎過摩的、開過茶樓、當過老闆、接過代言……現在在彭州南河西街快樂地賣著炸洋芋坨坨。

「廖嬢」

彭州CBD洋芋圈名聲大振的「wāi老嬢兒」

炸齡:30年

廖嬢,彭州炸洋芋屆絕對的一姐。

1990年開始在安仁街支起蜂窩煤爐子炸洋芋,一賣就是30年。最開始,兩口大耳子鍋只炸洋芋坨坨,後來又搭起個剔鍋開始賣片片。

位置先後從安仁街與聯升街交叉口挪到馬路對面,再挪到花鳥市側門的一家公廁門口。

江湖傳言,想吃廖嬢的炸洋芋,必須掌握 3個潛規則:

第一,去隔壁老巷「女子天團」買了洋芋的不賣(硬傷,銘記!無固定考核期限,以廖嬢的記性為限);第二,看不順眼的不賣(此條可逆,全看廖嬢心情);第三,給啥吃啥,相信嬢的安排;第四,誇洋芋好吃的,加分,很有可能獲得多半瓢兒的嬢式寵愛。

注意!玩轉以上規則,廖嬢不僅為你把洋芋坨坨炸,還為你將千裡姻緣一線牽。

跟他們說,吃炸洋芋,安仁街找廖老嬢兒

對了,你找對象沒有

早幾年廖嬢手裡資源倒是多

闊惜這幾年都結婚了

不然包你滿意

當然,所有的脾氣,都來自於廖嬢穩坐炸洋芋屆一方霸主的底氣。

儘管證據已經無從考證,但不少土著都認為廖嬢是彭州街頭賣洋芋賣得最久的那批。

名號與小北街賣冰粉的「廖姐」,西大街賣冒菜的「劉么妹」比肩,都是彭州人心中的小吃女神。

「小妹兒,來個全套哇?10元!」

整個CBD炸洋芋圈,廖嬢是第一個開始往坨坨裡面加料的,最早偶爾放根胡蘿蔔和著洋芋一起炸;後來,她的油鍋裡,又有了魚排、豆腐乾、火腿腸……

廖嬢的坨坨,滾刀切,個頭永遠比其他家要大些。生洋芋直接下鍋,燒了幾十年的蜂窩煤爐子,保持著一貫的火候。

剛剛出鍋的洋芋,沾著燒了半天的滾油,別的賣家一般都是盛到一個大缽缽裡用瓢兒和,只有廖嬢,隔著一層薄薄的透明袋子,直接上手!

你看得膽戰心驚,她抓得雲淡風輕。但最後出來的成品,果真非同一般:

一口進去,個別未化的白砂糖粒子衝得最快,然後是蔥香麻辣,裹挾著綿軟爽口,過油而不膩的洋芋在舌尖牙床來回遊走。

關於廖嬢,有很多傳聞。

比如她是不是就是彭州洋芋屆的那個「wāi老嬢兒」,比如,有段時間廖嬢沒出來擺攤,坊間傳言,她去馬爾地夫了,但實際是不是,也沒人敢去問。

「老巷土豆」

手握老巷「女子天團」最好吃的片片秘方

炸齡:27年

4年前,老巷土豆 搬進了安仁街55號的鋪面,從此擁有了一個正式的姓名與店招。

前兩天去他家吃洋芋時,發現店面又擴充了一家。店招都還來不及換,堂食的小桌椅已經被食客們佔得滿滿當當。

比起廖嬢,老巷土豆要稍微晚開幾年,有27年的歷史。

如今,生意越做越好,小吃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冰粉也賣、涼皮也賣,但他家最出名的還是洋芋片片,因為那才是屬於彭州土著的記憶。

最早的時候,「老巷」也是一個蜂窩煤攤子,支在彭州那個假山多到可以鑽山洞的老公園後門,現在的鐘樓附近。

後來又搬到了聯升街67號的老小區的門口,長長的巷子出來,穿過當年彭州最火的飾品店「魅魅」,就是天一廣場。

大多數90後對老巷的回憶,都鎖定在這個時候。兩個老婆婆搭夥,組成了當年彭州炸洋芋屆最IN的「女子天團」。

一個瘦,一個胖,一個賣片片,一個賣滷鵪鶉蛋,矮桌椅靠著左側牆根,從巷口一直擺到小區的後院。

老巷,也因此得名。

中學生放學、小姐妹們逛街,以及周圍上班的女娃娃下班了,都愛往這裡鑽。燙的脆生生的洋芋片片,狠狠撒下一大勺辣椒麵、一把蔥花,再配上滷得入味的鵪鶉蛋,一個字:絕!

小時候在他家吃完片片,是連剩在碗底的湯都不會放過的,打包在路上邊走邊吃的,也想方設法在包裝袋的角角上戳個小洞,把袋底的湯汁喝個乾淨。

剛從滷水裡撈出的鵪鶉蛋,要先找個裂開的口子把蛋殼裡外和流到手指上的湯湯啜了,再剝殼吃蛋。

坨坨、片片、鵪鶉蛋,曾經是不少炸洋芋店的經典搭配,現在很少見了,小編在西大街中心廣場入口處發現了一家,叫「二姐家土豆」,可惜味道稍微有點鹹口,原來這家店門口有個賣炸洋芋的白髮老婆婆,坨坨炸得黃酥酥的,非常好吃。

有人說,當年在老巷吃片片時,被老婆婆懟過,小編表示,只看過她倆互懟。

現在,27歲的老巷經歷了3代人的經營,門前食客依然絡繹不絕,當年來吃片片的娃娃長大了,又牽了個小娃娃走進老巷的門。

只可惜,搬進店鋪後,鵪鶉蛋就不賣了。各中緣由,鮮少有人提起,新顧客來了,從未知曉過那好吃到吮指的味道,自然更不會向新掌柜過問。

只是有時候,幾個老友相聚,會突然說起坐在巷子裡吹過道風吃洋芋片片和剝鵪鶉蛋的日子。

正在彭州炸土豆屆三分天下之時,客運中心以東,晉林市場上的重慶剪刀洋芋,如同一匹黑馬,以一把在脆皮炸貨之間揮舞的剪刀突圍,打破了時局。

與此同時,安仁街與東南市街口子上的陳記,也搬進了鋪子,初顯鋒芒。

彭州中學門口,胖哥領銜的都江堰炸粉也逐漸北移。

「剪刀洋芋」

來自重慶的洋芋坨坨

炸齡:17年

就在凼凼洋芋搭起爐灶之時,來自重慶的 剪刀洋芋 也在晉林市場紮下了根。

晉林市場,早年是晉林工業公司(原157廠)的內部菜市,廠子是從重慶搬來的,進出需繞過一大片居民區。

因此,縱使做法新穎,種類豐厚,風味俱佳,長期以來,這味出色的小吃,都和它生長的菜市一起,被遮擋在居民區的背後,鮮少有人發掘。

直到近年來,東湖南街經過一番修繕,市場圍牆外也開出了兩個小側門。

城區東部加快發展後,順著側門往前走,就是繁華的商業區。

因此,不少食客聞著味道後,由此溜入,而原本就知其滋味的人,得了方便之道,來得也更勤了。

市場上,剪刀洋芋有兩家,排開在靠近居民區的入口處,一左一右。

都是原來在廠裡上班的工人開的,小編每次去,吃的都是右邊這家,最初的小攤只有一兩人掌勺,現在已經全家出動。

與外面的炸洋芋做法不同,剪刀洋芋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先將洋芋整個煮熟,去皮,放在一個平底油鍋裡來回翻轉、煎炸,直至表皮酥脆,內裡滾燙。

然後,再上關鍵工具—— 1把硬核的大剪刀,將剛剛炸好的洋芋剪碎,刀刃過芯,洋芋熱氣也衝了上來,在不鏽鋼盆上留下一團霧氣。

剪刀在手,誰都是藝術的「愛德華」,而這洋芋的大小形狀,也全憑之拿捏。

最後,再撒上豐滿、厚重的調料,和轉之後,宣告出鍋!

當然,一份剪刀土豆,只是基礎款。

通常都要喊份年糕、豆皮和著炸,又或是,在餓意襲來的午後,點上一份冒菜。

那,才叫過癮!

「陳記」

片片與坨坨雙絕

炸齡:21年

多年以來,陳記彭州特色土豆 一直默默無聞地開在安仁街與西南市街的交匯處。

按開業年份和所在位置來說,陳記本是屬於廖嬢和老巷那一掛的,早年一輛三輪車、兩個爐子、幾張桌椅,擦嘴用的衛生紙沒處放,就拴在車把手上。

可能因為江湖傳說比較少,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近年來,搬進店面,與「眼哥冰粉」共享一家鋪子,後勁才逐漸爆發。

創始人是一位老婆婆,常年保持利落的短髮,話少、動作麻利。後來,生意逐漸變好了,老婆婆店裡幫忙的人也多了。

一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她的孫女也會來幫忙收拾。被問到店開了幾年了,老婆婆總是說:「看嘛,抱在懷懷頭的奶娃娃都上大學了。」

其實,陳記的味道一直不錯,從最開始在街口搭爐子的時候,就保持著坨坨與片片雙絕。

坨坨比廖嬢的稍微要炸得幹些。

表面微微結下了一層酥脆的外衣但又不止於焦硬。因此,入口之時,先會有破殼之感,再是綿軟爽口的洋芋芯。

片片切得薄,每一串都沉甸甸的,紮實入味。

因此,在那個廖嬢只賣坨坨,老巷只賣片片的時代,要想吃到雙絕,不少人都會選擇多走幾步到陳記享用。

若是吃得渴了,就在旁邊喊碗冰粉,手搓的粉子,現切的青檸,各種口味,閉到眼睛喊,都解饞解暑。

「都江堰炸粉」

最早將洋芋和粉一起炸的店家

炸齡:不詳

「一份炸粉不要粉!」

這是當年叼嘴的食客給賣炸粉的胖哥出的送命題。

大概是08年之後,胖哥的攤車在彭州中學門口火起來了,以糖醋味最為出名。

所謂「炸粉」,其實是指將洋芋片、藕片、韭菜、寬粉之類的食材混在一起炸。出鍋之後,再統一調味。幾乎就是現在遍布彭州大街小巷的炸菜的雛形。

小編年輕的時候,一點就是兩份,朋友之中,脹到喉嚨依然想再吃的大有人在。上學的時候,下了晚自習到校門外吃,周末的時候,胖哥會把車子移到原來的老夜市上,等待老顧客去尋。

只是十多年過去了,再也尋不見胖哥的攤車,也不知道他到底還賣不賣炸粉。

狼牙土豆終究還是來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用「狼牙刀」搞滾刀切,順手再往鍋裡倒一碗裝滿蓮白、木耳、花菜等時蔬的選手,街頭炸洋芋由此花樣百出。

但,縱使在狼牙土豆橫行街頭的年代,彭州賣炸洋芋和吃炸洋芋的人,似乎也並未替之正名,他們會問:

「坨坨,還是條條?」

在彭州,固定賣條條的攤位似乎並不多,大多都以流動攤車的形式出現,鍋裡常年保持著一半坨坨,一半條條。

而那些個因經年累月檢驗而留下的固定攤位和鋪面,依然執著地,賣著坨坨和片片。

夜市、車站、學校門口、廣場,都是流動攤車的高頻聚集地,箇中競爭不言而喻。

以至於,街頭時常上演著城管喊喇叭追著炸洋芋的,食客跟在後面暗自較勁,只盼望著,在下一個街角,轉到某個巷子裡,能快速地搲(wǎ)上一瓢兒,抖上蔥蒜麻辣,然後,精準撤離。

其中,賣純清油炸洋芋的李姐、賣涼皮也賣炸洋芋的肖姐,以及賣「啥都有」的張喜妹,是後起之秀裡的佼佼者。

特別是李姐,曾盤踞天一廣場一角,擁躉無數。

比起坨坨,條條出鍋之時,在脆與耙的區別之上更加明顯,濃鬱蒜水與小米辣的加入更是豐富了味覺口感。

去年,原本散落在廣場周圍和老電影院聯升街上的小吃攤車都遷至中心廣場的小吃街上。

肖姐與張喜妹的攤子並排而列,只可惜,小編圍著小吃街轉了一圈,也沒發現李姐的身影。

當然,列舉出的這幾家,只是彭州炸洋芋圈的一部分。

諸如西大街122號的曾氏姐妹、元祖蛋糕旁的胖姐、606那家無名的炸洋芋、丹景山頂上那家掛滿山臘肉同時也賣炸洋芋的店,他們也一直駐守在彭州街巷的角落,烹炸著美味。

從最開始的蜂窩煤爐子與流動三輪車,到逐漸搬進店鋪擁有店招,從一份5角到一份5元,彭州的炸洋芋圈,一直在不斷變胖變貴。

而藏在油鍋裡的江湖,也一直在翻滾。

— THE END —

編輯:牙尖兒 設計:陳霜奕

相關焦點

  • 燈火闌珊遊興濃,彭州夜經濟又有新玩法
    他家裝修走的主題風,每一間房都有一個主題。有擺滿了卡通人物的包廂,非常適合親子觀影;也有非常溫馨有格調的包廂,適合情侶觀影;還有適合「閨蜜」「親朋好友」觀影的主題包廂。上萬部高清片源任意挑選,無論是院線上映不久的新片還是懷舊絕版的經典片子,從喜劇、動作到驚悚、懸疑......這裡應有盡有。
  • 彭州,時尚
    酷潮在彭州,古建築與現代城市景觀相呼應,成為時尚的高地,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在這裡和諧統一。在諸多關於彭州的抒情裡,汪元量的「彭州昔號小成都,城市繁華錦不如」,讓彭州的美儼然在九天雲外,別開生面。,一場音樂盛宴就點燃了彭州潛在的藝術靈魂火焰。
  • 彭州龍門山鎮小魚洞冷水魚摘得「特色美食品牌」殊榮
    會上揭曉了「2020成都首屆『一鎮一品』傳媒大獎」獲獎名單,彭州龍門山鎮小魚洞冷水魚摘得「特色美食品牌」殊榮。在彭州吃魚,就吃小魚洞冷水魚,這是老饕們的「共識」。丙穴嘉魚,蜚聲川內外。一魚多吃,成就萬千餚變。冷水魚不僅當地人賴以致富的寶貝,亦是餐桌上色香味俱佳的珍品,更是龍門山最具特色的產業。
  • 彭州十三品&隆豐有禮
    6月18日,「彭州有品 生活有味」2020文創生活節。超過2000件「彭州好物」展示了彭州文創的厚實家底。 「十三品」的提法源自彭州13個鎮(街道)。在彭州,每個鎮(街道)都有讓你我愛不釋手的「人氣好物」,它們或是白茶、紅茶、楊梅酒、鮮榨酥梨汁,或是麻餅、鍋盔、肥酒、板鴨鵝腸,或是糖醋蒜、魚香米、香花醋,也可能是擺在案頭的竹雕、木雕……還可能是你在街頭巷尾看見的奇木、蘭花……彭州文創人紛紛拿出「殺手鐧」,展出許多標新立異、精美實用的文創產品。
  • 彭州夏天日記#探訪天彭美食聚集地
    彭州夏天日記#探訪天彭美食聚集地 彭州夏天日記 探訪天彭美食聚集地
  • 避暑彭州龍門山,這六種特產樣樣是精品份份是情誼
    每逢周末,就有一大波外地的遊客前來「圍攻」彭州,其主要目的地就是龍門山。龍門山系山好水好,夏天的溫度低來連蚊子都不能生存,也難怪外地人都青睞彭州的夏天。小編也算是彭州當地好客的一類人,總是把彭州最好的東西推薦給大家。如果你來了彭州龍門山避暑,還不知道以下幾樣龍門山地道特產,你就不算真正來過彭州哦!
  • 彭州一個天台山,久別後的初遇之處
    徒步是最好的修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提到天台山,都會想到邛崍天台山,看螢火蟲,露營,踩水等等,但彭州也有未開發的天台山,坐落於龍門山鎮、通濟鎮、白鹿鎮三鎮交界處,海拔約2440米,系龍門山系南段茂汶、什邡間九頂山脈之支脈。徒步時間2個半小時到3個小時,成都出發一天來回,這個時節,可以看高山杜鵑,可以摘雪芽菜,到了山頂,讓你霧中看景,如至仙境。
  • 翻滾球球觀戰系統隆重登場 翻滾球球怎麼觀戰
    導 讀 各位《翻滾球球》的玩家:《翻滾球球》本周再度更新重要版本!除了對戰鬥系統的持續優化之外,萬眾期待的觀戰系統也終於上線啦!
  • 美食節+年貨節 彭州第七屆年貨購物節等你來找年味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又到一年攢年貨時,在成都彭州,市民已經開啟買買買模式。1月8日,2020中國彭州第十一屆九尺美食(板鴨)文化節暨彭州第七屆年貨購物節正式拉開帷幕。彭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年貨購物區是彭州標誌性年貨的集中地,今年九尺鎮準備的年貨種類繁多。在觀音泉南街和漢彭路兩側,幾十家板鴨店將張燈結彩地等待遊客光臨,數不勝數的板鴨挨著燈籠晾曬。除了有九尺的板鴨、風吹鴨等特色肉製品外,商家還特別針對春節四川人的飲食習慣醃製了臘肉、香腸、豬肝、鴨舌、鴨脖等十多個品種的肉製品,約4000多萬元的貨物供大家選擇。
  • 提取「牡丹」元素為商業綜合體設計語言,彭州萬達廣場韻律十足!
    比如彭州萬達廣場,就提取「牡丹」元素為商業綜合體設計語言,整個商業建築韻律十足、體現動感時尚之勢。天霸設計為大家分享彭州萬達廣場商業綜合體設計效果圖,希望對大家在商業規劃與設計方面有所幫助;同時,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探討創意商業設計,一起感受創意藝術與商業的完美融合。
  • 彭州高速精密主軸軸承使用壽命長
    彭州高速精密主軸軸承使用壽命長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2月,位於洛陽空港產業集聚區,現有職工350餘人。以生產精密軸承為發展方向,專業研發、製造精密轉臺軸承、交叉滾子軸承、機器人減速器專用軸承、滾珠絲槓支撐座專用軸承四大系列產品,精度等級為P2、P4、P5,尺寸範圍為外徑φ20mm -φ2000mm。
  • 四川彭州全新打造中國蔬菜博物館 蔬菜「種子銀行」儲存蔬菜種子達...
    2020年11月22日,四川彭州,第十一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開幕。彭州市全新打造的中國蔬菜博物館,再現了蔬菜發芽、成長、繁衍為脈絡的種子生產奇蹟和多樣的農事場景。蔬菜「種子銀行」更是儲存著2000餘種蔬菜種子,參觀者可通過二維碼查看種子詳情,感受種子生長奇蹟。
  • 劍網3指尖江湖炸魚乾怎麼做 炸魚乾製作方法介紹
    導 讀 劍網3指尖江湖炸魚乾怎麼做?有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那麼下面就由九遊小編來為大家帶來炸魚乾製作方法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走,「五一」小長假去彭州參加寶山太陽灣薔薇花節!
    ①成彭高速——彭州市區——牡丹大道——石化大道——湔江路——通濟鎮——龍門山鎮——寶山旅遊景區②沙西線——古城鎮——彭州市區——天桂路————湔江路——通濟鎮——龍門山鎮——寶山旅遊景區③德陽市——廣漢市——彭州市區————牡丹大道——石化大道——湔江路——通濟鎮——
  • 成都彭州舉行生態樂活跑 助力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建設
    活動現場 供圖 彭州市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建昆):4月12日,成都彭州市長跑運動協會組織38人,參加磁桂路生態樂活跑,助力湔江河谷生態旅遊區建設。活動現場 供圖 彭州市委宣傳部  本次長跑活動從彭州市桂花鎮高峰村「土溪生態長廊」竹牌坊起步,到蓮花湖水庫大壩,全程約11公裡,往返約22公裡,整條線路隱藏在土溪河畔的山谷竹海之中
  • 入圍水利部全國短視頻公益大賽 成都彭州「古風」作品「出圈」
    自全面建立河長制以來,成都彭州高度重視,縱深推進,堅持河長重履職、行業強監管、項目補短板,做好「四個圍繞」,全力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實現河湖治理「四個零」目標,築牢立體山水公園城市生態本底。
  • 彭州十三品驚豔亮相四川文創大會 白瓷熊貓「洗腦殼」摘得銅獎
    「彭州白瓷文創集市」入選首批「四川文創集市」。在以「彭州有品 生活有味」為主題的彭州文創精品展館內,白瓷茶杯「熊貓洗腦」、美食文創「鏘鏘鴨」、天然有機的「寶山紅茶」「白鹿白茶」......彭州文創「彭州十三品」再次以不同的顏值集體亮相!色彩斑斕的陶藝新品、突破傳統的剪紙工藝品、古樸典雅的昔物手工......琳琅滿目的彭州好物,都能從中品出彭州味兒。
  • 彭州九尺「泉水美食小鎮」稻漁美食薈,看著都餓了
    彭州九尺鎮素以特色美食聞名,九尺板鴨、鮮鵝腸火鍋、稻田魚、稻田蝦美名遠揚,這四張美食名片常令聞香者駐足、識味者停車。6月23日,2020年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彭州市烹飪(中式)技能大賽暨九尺泉水美食小鎮稻漁美食薈,在彭州九尺鎮妙杏生態農莊開賽。來自彭州市各鎮(街道)的 24 名廚藝高手紛紛帶著「看家絕活兒」前來參加。
  • 「民宿點亮鄉村·藝術對話世界」:第三屆龍門山民宿發展大會在彭州...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10月29日,為期兩天的2020年成都酒店行業全球招商峰會暨中國·彭州第三屆龍門山民宿發展大會在彭州市寶山會議中心召開。將舉行主題為「無問西東——2020鄉村振興文旅度假產業高峰對話專場」的圓桌對話活動,以此搭建起合作、溝通的橋梁,助推彭州加快打造有顏值、有文化、多品牌、多特色的「龍門山民宿」集群。
  • 【雲遇中國】彭州龍門山為何成民宿榜單熱門?除了創新,還有機遇疊加
    剛剛過去的2020年成都酒店行業全球招商峰會暨中國·彭州第三屆龍門山民宿發展大會上,2020年度中國民宿榜榜單發布,彭州成為贏家,不但獲得「2020鄉村振興文旅產業創新實驗市(縣)」,彭州民宿無所事事·梧桐店、半盞山房還入選「黑松露」獎TOP50民宿。同時,龍門山·柒村與黃河·中衛等一同獲得「2020中國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