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 22個「全國愛耳日」,也是第9個「國際愛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人人享有聽力健康」。
一、耳朵的構造與功能
耳朵是人身體上的重要器官,有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
它有兩個功能:一個是聽覺(就是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另一個是協助身體維持平衡。
二、保護耳朵的幾種方法
耳朵有那麼大的作用,小朋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它。那麼怎樣保護呢?
別讓隨身聽、MP3等損傷孩子的聽力。
目前隨身聽、MP3、甚至手機都讓人可以隨時聽音樂,但常有人因為用這些東西聽音樂影響聽力到醫院就診,有些是連續聽的時間太長,出現暴聾,也就是突然什麼都聽不見了,也有的經常聽,不知不覺中耳朵慢慢「不靈了」,聽力越來越差。急性聽力突然下降,甚至暴聾,及時治療也許能有所恢復,如果是慢性損傷,等發覺了常無法恢復。所以在聽這些東
西的時候,音量一定要開得小一點,連續聽的時間不能太長,而且平時應注意孩子的聽力情況,發現問題要早就診,早治療,早恢復。
三、小心壓力變化損傷耳朵
在坐飛機和潛水的時候,大人和孩子都要預防鼓膜損傷,簡單的方法是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做張口和吞咽動作,或者嚼嚼口香糖,潛水時也能做吞咽動作,這都會使口腔到耳朵的咽鼓管通暢,減少鼓膜兩側的壓力差,起到預防鼓膜受傷的作用;潛水戴耳塞起不到預防鼓膜受傷的作用;患中耳炎的人更要重視,發作時要避免坐飛機和潛水這些活動。
四、警惕藥物導致孩子失聰
預防藥物性耳聾首先是不要濫用藥物,孩子使用的藥物必需在有經驗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孩子用藥過程出現耳鳴或聽力下降的要及時中止使用,併到醫院檢查,及時治療。
五、挖耳屎要小心
一般不主張給孩子挖耳屎,自然情況下,適量的耳屎對耳道、鼓膜有保護作用。耳屎多了張口等動作會使耳屎脫落,耳屎過多、結塊,造成耳朵癢的,給孩子挖耳朵要小心,不能過深,以免傷到鼓膜;選擇光滑器具,用力適度,以免傷到耳道皮膚引起感染。
六、不主張給孩子穿耳洞
堅持要穿的應到正規醫院,街頭、小診所操作不規範,造成損傷,或引起感染,孩子會受痛苦,並可能使耳朵變形。
七、耳朵進水時及時排水
可嘗試張口、運動頭部等動作排出進水;側轉頭部,進水耳向下,單足跳動的動作有利於排出進水;小心地用棉籤吸出進水。
八、耳朵裡鑽進小蟲時不亂掏
此時不要盲目掏,用光照一下,蟲子有趨光性可能會爬出來;如果仍不出來,可往耳內滴入適量甘油,也可用食用油代替,這樣雖不能趕出或殺死小蟲,但它不會繼續撞擊鼓膜。隨後可去醫院將小蟲取出。孩子發熱、感冒時如出現耳朵痛,有些是並發了中耳炎,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圖文編輯:高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