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給誰看?
「只要書店在,就有希望」
疫情持續近半年,實體書店關門退場的消息,不絕於耳。一如廣州網紅連鎖書店1200bookshop選擇斷臂求生,計劃於5月底關閉中信后街店。
滾滾關店潮中,也有書店在求生,在等待。經過三十餘天的關閉後,先鋒書店用自己的方式在堅持著。
曾被CNN、BBC、英國衛報、《國家地理》等主流媒體評為「全球最美書店」的TA,還於今年五一假期開出了雲南首店。
這一次,先鋒書店走進了大理沙溪鎮,將昔日糧倉改造成書倉,命名為「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成為先鋒書店全國第16家分店。
雲南首店:昔日糧倉,今日書倉
大理沙溪古鎮,歷史悠久,地處大理、麗江、香格裡拉三大熱門旅遊區之間。
這裡,曾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貿易集散地,目前仍保留有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茶嘛蹄急,古廟晨鐘」,珍藏在一片片古柳斜陽道中。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所在的位置,曾是佇立在茶馬古道旁的古糧倉,在沙溪古市集裡,訴說白族文化中的閱讀力量。
據悉,先鋒沙溪白族書局項目在2016年秋天便啟動,歷經三年多的時間,終於在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揭開了神秘面紗。
一直以來,先鋒書店都十分注重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再造。先鋒沙溪白族書局充滿歷史韻味的建築、特有的文創產品等無一不體現其獨具特色之處。
*門店建築設計是由「沙溪復興工程」工程負責人之一的黃印武負責操刀
他將曾經的糧倉改造成了書倉,將雜亂的場地打造成了景觀庭院,還將高聳的烤菸房變成了極具精神性的詩歌塔,顧客可以沿著層層疊疊的扇形木階梯旋繞直上,直達「心靈的高處」。
*先鋒鄉村書店的「在地化」
在這裡,有裝滿一整面牆的雲南主題圖書,種類最多最全。不僅有在雲南生活創作的作家及雲南本土作家的作品,還有白族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相關的書冊,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民族語言類的圖書等。
*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這次也不例外
七彩雲南,有想像不到的豐富多彩與煥然一新。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根據沙溪本土文化打造了「雲南採風原創系列」文創產品,包括甲馬系列、瓦貓系列和雲南採風系列。
往後,先鋒書店將在沙溪鎮挖掘更多的可能性。這家新店也將成為沙溪古鎮的一個文化地標、文化公共社區。
把書店開進鄉村,這不是先鋒書店的首次嘗試。作為「鄉村書局」項目計劃之一,此前其已開出了碧山書局、雲夕圖書館、陳家鋪平民書局、廈地水田書店4家鄉村店型門店。
*碧山書局
碧山書局於2014年開業,坐落在安徽黟縣碧山,是先鋒書店的第8家分店,也是其「把書店開到鄉村」的首次嘗試。它是全國唯一一個在農村開設的、共有書店。
這家店坐落在安徽黟縣碧山村,隱匿於一座擁有200年歷史的祠堂——啟泰堂。央視紀錄片《書迷》稱它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書店」。在這裡,可以感受徽州文藝小山村裡的美好時光。
*雲夕圖書館
雲夕圖書館於2015年落成,是先鋒書店的第11家分店,位於浙江杭州桐廬縣莪山鄉戴家山村。兩幢毗鄰的夯土建築,一個畲族風情圖書館,集傳統和現代為一體,兼有咖啡創意與沙龍。
*陳家鋪平民書局
陳家鋪平民書局於2018年開業,坐落在海拔800多米、擁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古村落——松陽四都鄉陳家鋪村。店內提供松陽特色書籍等圖書兩萬多種,陸續打造具有松陽特色和風格的時尚、生活、個性化文化創意產品100多種。
*廈地水田書店
2019年,先鋒廈地水田書店開業,位於福建屏南廈地古村村落北側,被一片水田風景環繞。書店的前身是一座荒廢已久的當地民居,而後化身為「2019年度最美書店」,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
先鋒鄉村書局掀起了一股鄉村文藝復興潮流,開啟了全新休閒的鄉村閱讀。同時強調在地文化,成為當地村民和外來讀者公共生活的紐帶,構築當地文化和創意產業吸睛點。
時下,從街頭搬向購物中心,依舊是書店擴張的常態步伐。先鋒書店卻成了一道逆行的風景,這背後,有著屬於TA的另類思考。
從17平米小書店,到「鄉村書店」
1996年,先鋒書店創立,首店位於南京太平南路聖保羅教堂對面,只有17平米,就是個普通的路邊小書店。一個夏天的夜晚,醉酒的司機開著麵包車,撞進了書店,把書店撞爛了。
初生遇劫還不止,挫折接踵而至。
門店經歷多達7次搬遷,有時是因擴大面積的需求,有時則因付不起上漲的租金而被房東下逐客令。不過,與搬遷相比,更大的打擊是數次被迫關店。
2006年前後,位於頂流商圈新街口的東方商城店、有全國最長書店之稱的夫子廟店先後倒閉。幾經波折後,於2004年於五臺山開出一家「車庫書店」,卻因南京市清理舊車庫面臨閉店和大筆罰款。所幸南京市委宣傳部及時伸出援手,先鋒逃過一劫。該店後來成為先鋒書店的旗艦總店。
磕磕絆絆多年後,先鋒書店終於進入擴張階段,每家新店都有新吸睛點。
·2006年,先鋒書店新城市廣場龍江店開業,首次試水社區書店業態。
·2013年4月,無錫惠山古鎮店開業。這是其走出南京的第一家分店。同年,極具民國風情的新生活書局在南京博物院開張。
·2014年,與中山陵景區合作開出永豐詩舍……至此次新店落地雲南大理,先鋒書店一共開出16家店。
收穫規模和知名度的背後,先鋒書店有幾條關鍵邏輯。
1)學步美國書店,不靠賣書盈利
先鋒書店,走過90年代出版業的「繁盛十年」,又在2008年親歷租金飛漲、網絡書店擠壓的行業艱難。窘困之下,錢小華去美國考察多家書店。回國後,力推先鋒書店轉型複合業態。由此,辦沙龍、賣咖啡、做文化創意產品,先後落地。頂峰時,書店年均舉辦400多場講座和沙龍,場場爆滿。
書店轉型複合業態,如今看來稀鬆平常,但在當年的內地實體書店業界,卻是「先鋒」之舉,也讓先鋒書店走出經營困境。
以五臺山總店為例,試驗多業態首年,文創產品佔到書店總銷售額的30%、總利潤的40%。至2018年,先鋒書店的文創產品已佔年銷售額的60%、年利潤的50%,可謂半壁江山。
2)鄉村書店,並不是真的「鄉村」書店
近年來崛起的主流書店,大多偏向選址購物中心大店,方所、鍾書閣、西西弗等均屬此類。
而先鋒書店選址則另闢蹊徑。16家店中,幾乎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店。
從如上列表可看出,先鋒書店的選址邏輯,分為三種:城市店、歷史文化街區店和鄉村店。三者共同聚焦一個點:有文化沉澱的旅遊景區。
「燃亮鄉村閱讀之燈」是其特有的認知標籤。簡單來說,即是書店落在遺世獨立、犄角旮旯的鄉村裡。雖然看似偏遠,但卻是歷史積澱深厚的文化古村。
這種嘗試始於2014年的碧山書局,坐落於安徽黃山腳下的碧山村口。書店開在歷史悠久的雲門古塔立,而負責打理圖書的,是年過七旬的前碧山村村委會主任汪壽昌。其他四家鄉村店,也都是文化歷史古村。
此外,鄉村書店還廣泛進行跨界合作,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又能維持人文調性。如,雲夕圖書館和陳家鋪平民書局,均與張雷聯合建築事務合作。廈地水田書店,與跡·建築事務所合作。而此次新開業的是沙溪白族書局,則由擅長挖掘鄉土特質的建築師黃印武主持。
也就是說,先鋒書店雖然選址鄉村,但此鄉村非彼鄉村。
除了鄉村書店,先鋒書店的城市店和歷史文化街區店,也緊扣「景點」。
南京五臺山、總統府民國書院、新生活書局(南京博物館民國書館)、無錫惠山古鎮等,均屬知名歷史旅遊景點。錢小華也曾對媒體表示,未來會以 5A 級景區為中心繼續開店。
「如果開在南京的百貨店裡,只有當地百姓會去逛,可開在景區裡全國、乃至全球的遊客都能知曉『先鋒書店』這個品牌,這對提升品牌知名度很有幫助。」錢小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3)設計、店型因地制宜
配合不同的選址,設計異常考究,特別注意挖掘和融合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形成地標認知。
老街,歷史建築、古村落……每一家分店都風格各異,主題鮮明,會根據原本選址的建築特點進行再改造,同時店名也會因地制宜。
另外,門店面積和店型各異,有600平米的社區書店(新城市廣場龍江店),也有超3000平米的旗艦店(由車庫改造而成的五臺山店)。此舉可儘量減少選址限制,靈活經營。
綜上,先鋒書店在新興實體書店業態中,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對此,錢小華曾自信表示,「只要滿足顧客需求,書店就不會死。」
然而,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先鋒書店首次遭遇門店全部停業將近兩個月。相比此前的磕磕絆絆,這一次才是先鋒書店的商業模式、錢小華的「理想主義」的真正檢驗場。
經過一番苦苦掙扎,先鋒書店此次逆勢開出新店,承載的是整個實體書店行業生存的曙光。
一如2003年2月28日,錢小華在《先鋒書店,生於1996》一文中多次表露心跡:想活下去,就想活下去。
每日一問
你看好鄉村書店嗎?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告知
作者 | Aria 圖片 |來自先鋒書店
「 每日熱文推薦 」
點擊下方圖片,可直接閱讀
▲星巴克首家付費辦公咖啡廳來了,WeWork們瑟瑟發抖
▲首爾最大黑膠唱片店「出圈」,打造另類音樂消費空間
▲排隊拿號、限量發售,「日本網紅」生吐司海外首店落地臺北
關注實體商業創新
新的一切都將在這裡發生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CEO品牌觀察